APP下载

探讨颅脑超声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12-21佳,王

关键词:室管膜内出血脑室

刘 佳,王 东

(1.齐齐哈尔一厂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2.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1)

现阶段,新生儿脑损伤疾病在低体重儿、早产儿等新生儿患儿中,发生率在逐渐增多。而该类疾病包括脑白质损伤、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等,但是早期并没有特异性的体征和症状,如果诊断不及时将对患儿的预后以及治疗受到影响[1]。因此,应用准确以及安全的诊断方式对于新生儿的脑损伤疾病诊断率提升具有较高的价值。临床检查包括MRI、CT、超声等,这些方式在新生儿脑损伤中普遍应用,提升患儿诊断率和存活率。然而,人们提升对放射的危害认识,意识到CT检查对于新生儿可能存在损伤,所以,本研究观察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疑似59例颅脑损伤新生儿,男30例,女29例,平均胎龄(31.35±3.29)周,平均体重(2.22±0.47)kg,所有患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出生后1~7 d完善MRI和颅脑超声检查。

颅脑超声:应用美国彩色多普勒超声,设置频率为6~10 MHz。仰卧位,患儿睡眠或静息状态经颞囟、前囟对冠状和矢状切面实施连续扫查,对颅脑结构进行观察,对大脑中动脉、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

头颅MRI: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超导磁共振,实施MRI矢状位TIWI、横轴位FLAIR、横轴位T2W1、横轴为T1W1。

1.3 诊断标准

脑室出血按照Papile分级法[2]进行分级:Ⅰ级为室管膜下出血;Ⅱ级为室管膜下和室内均出血;Ⅲ级为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同时扩大脑室;Ⅳ级为室管膜下和脑室内均出血,同时脑室扩大、脑实质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18.0分析数据,计数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用(±s)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 果

59例高危新生儿中经头颅MRI和颅脑超声检查有6例检查结果无异常。

观察组在脑室内出血(Ⅰ级~Ⅳ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小脑出血、脑水肿、脑白质损伤检出率分别为29例(49.15%)、1例(1.69%)、2例(3.39%)、3例(5.08%)、9例(15.25%)、9例(15.25%);对照组分别为16例(27.12%)、8例(13.56%)、7例(11.86%)、8例(13.56%)、8例(13.56%)、6例(10.17%)。两组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硬膜下出血检出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12.036、12.521、12.357、12.325,P<0.05);两组脑白质损伤、脑水肿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x2=2.365、2.357,P>0.05)。

3 讨 论

在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疾病中,影像学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颅脑超声具有可床边检查、便捷、无创的特点,在新生儿脑损伤疾病的诊断中普遍应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脑室内出血中检查较对照组高。是因为超声对于血红蛋白浓度更敏感,分辨颅脑中心能力强,出现不同的声阻抗,所以表现超声界面不同反射,出血表现强烈回声,因此,超声诊断脑室内出血更准确。观察组检查出小脑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低于对照组。是因为超声分辨脑边缘能力差,不能显示某些小病灶,对诊断造成影响;而本次应用MRI进行全方扫描,可对硬膜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范围和部位清晰显示。两组脑白质损伤和脑水肿检出率对比无差异。是因为MRI可对脑部缺血缺氧性变化直观反映,检出率较超声高。但是本研究所用的颅脑超声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此检出率也很高。

颅脑超声的优势为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可在床边进行操作,可清晰观察新生儿颅脑中线病变部位;而MRI可对颅脑结构整体进行观察,但是需要患儿配合不同体位,需要很长检查时间,并且该类患儿通常是病情危重,不适合MRI检查[3]。

综上,颅脑超声可在床边对颅脑损伤新生儿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预后有效评估,可作为首选筛查早期新生儿颅脑损伤和观察病情随访情况的检查方式。然而此检查方式显示小脑和脑边缘部位等不佳,所以,若检查为阴性,但是仍对疾病存在高度怀疑可实施MRI检查,从而便于确诊。

猜你喜欢

室管膜内出血脑室
心肌内出血:可导致严重微循环障碍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说明
儿童室管膜肿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及意义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床旁彩超对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新生儿室管膜下区病变诊疗价值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