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麻清醒技术在手指Ⅱ区陈旧性屈肌腱断裂修复中的应用

2020-12-20张航曾福俊刁杰蒋国华刘亚平唐林俊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局麻止血带断端

张航,曾福俊,刁杰,蒋国华,刘亚平,唐林俊

(四川现代医院 手外科,四川 成都 610041)

完全清醒的无止血带局部止血麻醉(Wideawake)手术技术由Donald Lalonde[1]提出,并逐渐广泛用于手外科手术。国内最早于2014年由汤锦波、邢树国等[2-4]开始应用并推广此技术。2018年1月-2019年4月,我们在临床中将此技术用于治疗手指Ⅱ区陈旧性屈肌腱损伤,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20指,均为男性;年龄18~59岁,平均34.8岁。受伤指别:示指10指,中指5指,环指3指,小指2指;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 d~10年,平均17.4个月。肌腱断端直接修复10指,取掌长肌腱移植修复6指,行指浅屈肌腱转位4指。其中1例示指A2滑车完全缺失,取掌长肌腱重建A2滑车,其余各指Ⅱ区腱鞘行部分切开术或保留残余部分,确保屈肌腱的滑动无卡压、阻挡。6指指深屈肌腱缺损,取掌长肌腱6~10 cm移植修复,其余各指屈肌腱断端采用三组津下(Tang法)方法缝合。3例3指合并指神经损伤,其中2例指固有神经周围瘢痕卡压,予以松解,1例神经断裂经远近断端部分游离后,显微镜下修复。

1.2 局麻药物准备

2%利多卡因5~10mL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1mg肾上腺素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配比成1∶100 000的“肾水”;将1%利多卡因与“肾水”按需要1∶1等容积配比成含1∶200 000的“肾水”及0.5%浓度利多卡因混合液。本组病例局麻药物总量20~40 mL。如若估计需要注射量较大,可将上述浓度药物继续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400 000的肾上腺素及0.25%利多卡因混合液。术前行手指肌骨彩超,准确定位屈肌腱远近断端,并标记。

1.3 麻醉注射及手术方法

以示指为例。术中根据彩超标记设计切口,在手掌设计切口最近端(掌中纹近端)1~2 cm,垂直进针注入0.5 mL局麻药物,停顿15~30 s,继续缓慢注入10 mL,注射同时与患者交流,以不感到疼痛为依据调整注药速度。针头采用15号针头。10 mL注药完毕,等待10~15 min。待麻醉效果明确时,在起先麻醉泛白区进针,继续注射麻药,一般掌指关节掌侧用量10 mL,示指近节、中节分别从掌侧中心进针腱鞘内注射2 mL即可。手指区域麻醉至此完毕,等待20~30 min后开始手术。

麻醉、止血效果起效后,无需止血带。沿设计切口切开皮肤,显露示指屈肌腱远近断端,并分离出浅、深肌腱。松解腱鞘及肌腱周围粘连组织,将指深屈肌腱断端修复一针,行主动伸屈试验。判断肌腱张力合适后,屈肌腱断端采用4/0尼龙缝合线(宁波成和)三组津下方法缝合,三组缝线的位置呈三角形(Tang法);肌腱断端周边缝合用普理灵(5/0)缝线单纯环周连续缝合,以便断端光滑。如肌腱缺损,立即在同侧手腕处予局部麻醉,取掌长肌腱6~10 cm。将掌长肌腱通过钢丝辅助穿过手指鞘管,调整张力略大于手指休息位,肌腱远近断端采用4/0尼龙缝合线(宁波成和)用Pulvertaft编织缝合方法修复。即刻通过主动全幅手指伸屈试验,检查修复肌腱缝合处间隙及肌腱修复质量,Ⅱ区腱鞘行部分切开术或保留残余部分,确保屈肌腱的滑动无卡压、阻挡。彻底冲洗,5/0线缝合皮肤,留置引流片1~3片,包扎,术毕。腕关节屈曲45°、掌指关节屈曲30°、指间关节伸直位石膏外固定[5]。

1.4 术后处理

术后24 h拆去引流片,术后5 d开始被动伸屈手指、主动部分屈指锻炼,每日2~3次;术后2周拆去缝线,术后3周拆去外固定,逐渐增加主动屈指力度和幅度;术后6周可增加抗阻力训练。

1.5 术后疼痛评估方法

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注射痛、术中和术后的伤口疼痛评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大疼痛。

2 结果

本组术中注射第一针时所有患者疼痛VAS评分1~2分,继续推药过程无明显感觉异常,术中18例患者未诉伤口疼痛。术后观察患者麻醉消退实际时间6~10 h,平均8 h后开始感到疼痛,但不影响手指活动。术后24 h手指静止时疼痛评分0~8分,期间未发生患者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术后17例19指伤口Ⅰ期愈合,1例出现肌腱再次断裂,拒绝再次手术。全部患者获得4个月以上随访,按照手指Strickland标准[6]对其中18例20指患者的手指活动度进行测量和评估,优10指,良4指,中4指,差2指,优良率为70%。

3 讨论

3.1 关于肾上腺素安全的探讨

传统观念认为肾上腺素用于手指不安全,2007年Thomson CJ考据这一说法来源于50年代以前21例手指使用肾上腺素致缺血坏死病例。经仔细分析这些病例,发现肾上腺素导致手指坏死这一说法缺乏证据[7]。Fitzcharles-BoweColleen等[8]统计1900~2005年世界文献,59例手指因意外注射高浓度(1∶1 000)肾上腺素患者,无1例发生手指坏死。由于局部使用肾上腺素有良好的止血作用,2009年Donald Lalonde[1]报道将肾上腺素混合利多卡因用于手指屈肌腱修复术,取得良好效果以来,无止血带局部麻醉应用十分广泛,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正确使用肾上腺素是安全的[9-11]。注射局麻药物后如若发生血管危象,可用酚妥拉明(1 mg用20 mL生理盐水稀释)作为解毒剂[4],本组病例未发生血管危象,故没有应用酚妥拉明的经验。

3.2 局麻药物注射要点

局部麻醉浓度我们通常采用配比0.5%利多卡因和1∶200 000肾上腺素,根据术者使用习惯可配比不同的浓度,注意利多卡因全身一次用量不超过7 mg/kg。同时再按10∶1加入体积分数8.4%碳酸氢钠溶液,对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的酸性起到中和作用,从而可以减轻注射时酸性药物对软组织的刺激而引起的疼痛[12]。我们在注射过程中,没有加入碳酸氢钠。在局麻注射时只有第一针感到微痛,后续注意推药进度及速度即可,本组患者在推药及手术中均未感到疼痛,我们认为碳酸氢钠是否加入,不是必须的。陈旧性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周围与软组织粘连严重,在麻醉注射区,往往有瘢痕增生,注意局麻时先注射瘢痕近端,然后注射瘢痕周围[12]。

3.3 本麻醉方法的优缺点

陈旧性损伤都有不同程度肌腱回缩,手指屈肌腱张力调节是肌腱修复能否成功的关键。以往此类手术采用全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麻醉必须由麻醉师操作。屈肌腱张力调节完全依靠术者经验,完全清醒的无止血带局部止血麻醉技术不需专门的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根据需要可灵活安排手术时间、手术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局麻期间甚至不需要助手。术中患指可自由活动,肌腱修复后通过手指伸屈试验,可检验修复强度、腱鞘滑动情况,便于即刻对修复的肌腱张力进行调整。另外,尽管止血带技术不断改进、发展,由于止血带导致上肢麻痹等并发症仍不能完全避免[14-15]。使用Wide-awake技术手术,术区几乎看不到明显出血,少量渗血不影响手术操作,术野清晰,不会有上臂止血带并发症相关风险。本组绝大多数病例并未使用电凝止血,肾上腺素导致的血管收缩止血效果良好,减免了电凝设备费用。术中注射局麻药物时与患者即时沟通,建立良好的互信反馈,术后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

缺点:本组有2例按Strickland标准[6]评定为差,1例是屈肌腱术后2个月时再次断裂,考虑为锻练激进导致;1例修复屈肌腱同时重建A2滑车,术后肌腱严重粘连,功能差。考虑肌腱修复与滑车重建时机不合适。通过对比,发现术中即刻患指活动往往好于随访时功能。说明尽管术中能完成主动伸屈,让患者看到患指活动度的改善,为术后功能康复增加信心,但不能完全避免肌腱再次断裂及肌腱粘连。

猜你喜欢

局麻止血带断端
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不使用止血带更佳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局麻剑突下单切口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阻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楔形髂骨植入联合板状髂骨覆盖治疗胫骨骨不连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骨科下肢手术中空气止血带压力改良设定的临床观察
从专利角度看止血带的发展概况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