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研究

2020-12-20曾艳琴

攀登 2020年2期
关键词:总书记政治思想

曾艳琴

(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党校,广东 广州 510600)

政治风险是任何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党的政治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提出“防范政治风险”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2019年初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段论述进一步明确了防范政治风险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与主要原则。研究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对于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效地应对各种政治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的形成背景

习近平关于防范政治风险思想是基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胜期以及国内外风险互动叠加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际形势波谲云诡

21世纪初,世界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民粹主义、单边主义不断盛行,“反全球化”倾向突出,战乱恐袭、疫情疫病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复杂交织,“黑天鹅”事件频发,风险挑战加剧。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日益强大,而西方主流社会危机频发,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矛盾日益突出,全球格局面临大调整,一股对中国的不信任、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调整对华政策的思潮,在西方世界涌动。中美、美欧、韩日贸易战此起彼伏,危及世界经济和政治安全,影响我国经济稳定,特别是对新兴产业带来负面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研判,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规律,坚定开放合作信心,积极倡导构建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国际风险带来的政治挑战。

(二)国内形势复杂多变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历史交汇点上,各类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加重。经过四十余年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四个自信”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腐败和意识形态等问题直接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分裂势力危害国土安全,威胁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影响政治安全。这些问题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社会领域的,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但不同问题之间关联性强,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不加以重视,看似很小的风险性问题,通过传播和发酵,就极有可能演变成一个棘手的政治和社会事件,从而给党的执政带来负面影响。

(三)党内面临风险考验

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把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峰。但是,在我们建党98周年、执政70年后,我们面临的各种考验更加复杂和严峻。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开放中带来的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对党员干部的心理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缺钙”,一些地方和单位管党不力、治党不严,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导致党内问题越积越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党面临“四大考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党面临“四大危险”,说明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密切联系,关键是要防范消极腐败危险,核心是要经受长期执政考验。

二、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的核心要义

要切实防范政治风险,关键在于能科学地识别、分析、应对政治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风险进行过多次论述。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政治风险防范做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有关“风险”的论述中,集中体现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关于“风险”的深刻分析中,集中体现在我国风险防范工作的伟大实践中,勾勒出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政治风险防范思想体系。

(一)强烈忧患意识识别出系列政治风险隐患

“风险识别即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包括对风险源、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后果的识别。”[1]风险社会理论认为,“风险出现在对其自身的影响和威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自主性现代化过程的延续性中。”[2]风险是潜在的、不易察觉的、悄然累积的,所以风险识别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基于对政治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政治风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多层面多视角地对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政治风险,作出了超前的预测和科学的判断。

1.强调切实防范系列政治风险。唯物辩证法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如果防范不力、应对不及时,其他领域的风险就会传导、演变成政治风险,最终危及到党的执政安全。这是一个内部与外部政治风险交织、单一与复合政治风险相融、长期与短期政治风险一体、客观与人为政治风险同在的庞大风险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执政根基的稳固与否,既与党的自身建设休戚相关,也与国家内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有关。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国家安全、生态和党建等领域系列重大政治风险,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2.绝不低估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快速变化,我国发展面临新的风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政治风险可能会不断积聚甚至集中爆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3]因此,他提出决不能低估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要把防范政治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党要高度重视,充分审视政治风险潜在的危害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将防控政治风险意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3.重视实时监测动态政治风险。实时感知动态政治风险是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的重要内容。政治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防范各种政治风险时要有战略思维,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实时感知、动态监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政治风险,把防范化解重大政治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力争把政治风险化解在源头。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4]

(二)清醒的底线思维分析出政治风险严重程度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过程构成了风险评估。习近平总书记尊重风险管理科学,重视风险评估,他指出:“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5]

1.严防腐败领域的政治风险。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证明,民心是最大政治,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是政党执政最大的风险,古人说“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为统治阶级严重腐败导致政权更迭的例子比比皆是,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数不胜数。对于腐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清醒的认识,“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6]基于对政治风险发生的后果严重程度的估计,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发出这些“警醒”,深刻阐明了政治风险的后果严重性,充分体现了他清醒的底线思维。

2.明确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所谓基础,犹如房子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稳,房子就容易倒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基础不牢的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此语流传民间良久,语言简练,直截了当,道理却很明白,政治风险的严重程度跃然纸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的作用有着深刻认识,评估出基础不牢的危害严重程度。十八大以来,制定《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修订《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措施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有效地防范政治风险而夯实基层的体现。

3.明晰深化改革的系统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因此,在当前及今后政治风险不断积聚甚至集中爆发的时期,“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7]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面临的政治风险和挑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评估,为政治风险应对提供了支持。

(三)勇敢的担当精神指明政治风险应对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对防范政治思想提出了诸多风险应对措施,为我们党有效控制风险,及时疏缓风险,科学化解风险,防止风险的演化、转化、恶化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体现了他勇敢的担当精神。

1.坚持党的领导,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8]他一方面强调党的领导是战胜各种风险的最坚强组织保障,号召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能够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危险时刻带领人民群众战胜风险、渡过难关。[9]另一方面告诫领导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调查研判、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风险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10]他指出要集聚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才队伍,并强调要培养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才队伍,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

2.做到居安思危,有效应对政治风险。风险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遇到困难险阻具有客观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11]“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12]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有效应对政治风险,有力化解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事物发展与矛盾相伴相生,发展过程中有矛盾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化解矛盾和应对风险的措施。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认为,增强忧患意识即要及时识别风险,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树立底线思维即把握好方向,注重矛盾转化,主动化解风险,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3.树立必胜信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战略是谋划将来,战术则是面对现在。毛泽东同志指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即在全局上要藐视敌人,树立必胜信念;战术上重视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认识到存在的困难,谨慎沉着应对。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强调,“如何更好把握发展机遇、赢得新的发展优势、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党从战略层面提出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韬略。”[13]“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做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14]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过去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中与各种风险作斗争的实践感悟和经验总结,全面系统提出了战胜政治风险挑战的大韬略,充分体现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他不但从战略层面为我们战胜政治风险提出了应对指南,而且从战术操作层面,就如何战胜政治风险,提出了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和要求。

4.做好风险攻坚,确保国家总体安全。科学的风险防范有助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美国建立国家风险管理中心,成为其“集体防御”战略的基础。[15]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政治安全的各项要求,确保我国政治安全。政治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根本和国家核心利益,反映出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所以,要把防范政治风险与国家安全统一起来,着力防范化解重大政治风险,确保国家总体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6]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摆在三大攻坚战的首位,是我们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跨越的关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保持政治稳定,开启了党治国理政、防范政治风险的新篇章。

加强风险沟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17]如今的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既多元丰富、迅速快捷,又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政治风险防范工作不能忽略的一点是要与群众加强风险沟通,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政府首先要引导公众理性思考,与公众建立双向的良好沟通机制,引导公众积极、理性、合法、有序地参与讨论和思辨,避免“小题大做”,让可控的小风险演变成不可控的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18]

三、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的主要特征

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贯穿于治国理政之中,构筑了集多种风险要素在内的涉及众多风险领域的风险管理体系。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与风险管理标准不谋而合,具有科学性;着眼于全球大势,具有战略性;结合中国实际,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风险管理理念,具有传承性;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时代性。

(一)契合矛盾规律,具有科学性

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矛盾性,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意矛盾的转化和风险的应对。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及时识别风险,做好风险防范;要树立底线思维,明确风险容忍度,注重矛盾转化,扛住重大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风险因素增多,风险管理学科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了《风险管理原则和实施指南》等风险管理标准。针对政治等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树立“底线思维”,明确必须化解或转移不能接受的风险。这些思想与风险管理标准的风险识别、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等内容相呼应,契合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

(二)着眼全球大势,具有战略性

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对于当前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的外部环境,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等战胜政治风险挑战的大韬略,充分体现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展现了谋略家风采。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针对国际和国内政治安全等风险,习近平总书记从全世界的视野,从全人类的高度,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是共荣共存的国际社会共同体,是携手解决环境危机、贫穷、恐怖主义等问题和为世人谋求福祉,而不是冷战思维或卷入其中被迫选边站队。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各国防范政治风险统筹协调、标本兼治的中国智慧。

(三)融合历史经验,具有传承性

我们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探索过程,也是防范政治风险的历程。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我们党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同志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十七条困难”,告诫全党要“准备吃亏”,在看到“光明”的同时“更要准备困难”,防范了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保障中国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是翻天覆地的事业,是伟大的实验”,必然要“冒风险”,而且“要冒很大风险”,他要求人们对可能发生的政治风险保持高度警觉,随时纠正偏差,保证改革开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政治风险策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面对政治等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19]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防范政治风险思想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具有传承性。

(四)结合当前实际,具有时代性

从世界经济发展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然而,一些西方国家,“中国威胁论”也在逐渐抬头。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社会结构变迁日益受到国际因素的干预和影响,从而给政治和经济社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和难以预测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治风险防范理论,揭示了现阶段政治风险的必然性及其表现形式和规律特点,从战略层面和战术操作为我们党防范政治风险提出了科学应对指南,创造性地发展了我们党关于防范政治风险的理论,给当前政治风险防范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识别众多风险,具有系统性

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覆盖面广,内涵极为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首要任务是维护以党的执政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深入研究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能更好地对政治风险的新变化新趋势做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去认识风险、应对风险和防范风险,准确把握我国国家执政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20]具有系统性,是我们党防范政治风险的重要方略。

四、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的重大意义

如何对政治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减少或者避免风险造成的危害,确保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服务社会发展大局,是我们党当前重大的任务。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是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理论武器,它的形成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一)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时代,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作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确保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安全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识别并准确判断,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风险应对策略,进行反腐败斗争,净化党内环境,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维护执政权威。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的底线思维和勇敢的担当精神,有利于提高我们党有效应对重大政治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是我们党防范重大政治风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科学理论。

(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准确把握国际和国内政治风险挑战形势,明确政治风险防范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工作思路,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关注社会稳定大局,着力解决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以中国之治应对时代之变”“以中国之治应对风险挑战”“以中国之治胜比西方之乱”的重要抓手。

(三)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新贡献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深刻揭示了政治风险防范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同新时代我们党应对政治风险挑战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政治风险防范领域的鲜明体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目标,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极大地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风险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具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的体系,它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在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思想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有关防范政治风险的思想,围绕着当代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防范政治风险的重要方略,不仅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立足当代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复杂执政环境,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党内和国家工作两个大局,对新时代我们国家面临的政治风险做了科学、准确的预判,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政治风险应对策略,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防范政治风险思想的坚持与发展,体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以及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理论特点,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效地应对各种政治风险挑战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强大的思想武器。

猜你喜欢

总书记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