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子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现代启示

2020-12-20谢狂飞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墨家功利主义墨子

谢狂飞

(枣庄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枣庄277100)

墨子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借鉴了孔子的诸多思想,同时也为道家和法家思想提供了重大的借鉴。孔子和墨子都重视文化的传承,他们都是人类在文明轴心时代的典型代表人物。同时,他们都重视对于人类文明智慧经典的传承,重视人之为人的仁德与仁爱精神的培养。但相比于儒家,墨家更加重视仁义的社会功利维度,也就是如何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无论是墨子所主张的“为天之所欲”还是“兼相爱,交相利”,都强调重视了仁义道德原则应该产生的效益。这对我们今天思考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代启示。

一、墨子功利主义的伦理维度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启示

“功利主义”在其实质上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的重要的伦理道德观。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是西方功利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西方“功利主义”的观点确实与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一般来说,功利主义这个说法容易在常识上引起人们的误解,功利主义在学理上来说,更接近于“实利主义”,也就是注重实效。墨子从不忌讳去谈利、重利,梁启超先生认为:利也者,墨子所不讳言也。非直不讳言,且旦夕称说之不去口。质而言之,则利之一字,实墨子学说全体之纲领也。破除此义,则墨学之中坚遂陷。而其说无一成立,此不可不察也。夫以倡兼爱尊苦行之墨子,宜若与功利派之哲学最不能相容,而统观全书,乃以此为根本的理想,不可不谓一异象也。[1]18

墨家强调“兴天下之利”和“兼相爱,交相利”,这里所强调的“利”绝对不只是指一种庸俗意义上的物质的利益,而且包含着一种《易经》中所说的“利者,义之和也”的义利平衡的“实务致用”的深刻伦理内涵。

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罗尔斯(John Rawls)等一些学者强烈批判了功利主义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功利主义的影响力,但客观上,功利主义的观点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墨家的功利主义观点是一种有境界、有情怀的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厚重根基的人文功利主义,它超越私利,追求一种利人、利天下的兼济天下和推己及人的大境界的功利思想。同时,墨家功利主义的观点强调的是义利并重,尚利的同时贵义。墨子强调: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2]157最大的义要通过辐射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的利来实现,这样的话,义就不会沦于一种空洞的说教。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的显著提升,就必须要切实做到通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堂有效性来让学生终生受益,真心喜爱,提升其生命学问意义上的课堂获得感和幸福感。

墨子思想是注重实效的,因此,它对儒家的思想也有诸多的批判。根据《淮南子·要略》,墨家批评儒家的以下弊端,如“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因此,墨子提倡要“节财、薄葬、闲服”[3]709-710。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来看,我们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也要注重从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等方面来真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近年来,墨家思想的复兴也在一个深层次的维度体现了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启示。墨家伦理价值观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提升其有效性的新进路。墨家所倡导的“兼爱互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情感基础。仁爱之心是为人师者的力量之源。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讲的这番话对我们在新时期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重大的启示。而要做到这一切,关键是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作用。而一份基于仁爱和兼爱原则的深厚的情感情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旨归,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这样才能切实落实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墨家学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此书不仅包含着丰富深厚的哲学文化思想,也包含着非常多的经世致用的科学思想。这是一种典型的下学与上达融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智慧的体现。墨家的思想是一个系统的思想,其“沟通天、神、人的内在逻辑,成为墨子思想学说的主要特征。”[4]469

墨子思想重视对一个人情感的节制或克制,如《墨子·贵义》中就提倡“六辟说”即“去六辟(喜、怒、乐、悲、爱、恶)……从事于义,必为圣人。”(《墨子·贵义》)情感的表达和释放需要做到一种基于理性节制的适度,因此,墨子还强调“五行毋常胜,说在宜。”(《墨经》第143条)墨子在这里所说的适度节制的思想与《中庸》中所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中庸思想是相通的。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我们可以追求各种方法,但无论是寓教于乐的方法还是以理化情的方法,都需要做到运用适度、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方能真正地起到作用。

我们可以说,墨子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一种社会功利主义思想,它不是指向个人私利的满足,而是志在社会公利的最大化。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利的最大化,就必须要求大家做到“天下之人皆相爱”,做到“兼爱”,爱是利的基础,追求利最终还是为了成就一种大爱。有了“兼爱”的情感基础,才会有“交相利”,而“交相利”又使“兼爱”的抽象原则获得了一种接地气的实现。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如何提升的具体问题上,我们要加强思政课的专业性和直面现实的问题导向性,要融入一种切实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切从这门课上受益,这种受益不仅包括终生受益的未来展望,也包括当下生命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扎实成长,如厚德载物的担当能力,激发使命感的道德演说能力和全面辩证思考问题的写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墨子功利主义思想有着深厚的人文关怀的哲学基础。尽管墨子承认人会趋利避害,墨子说:“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今天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 ”(《墨子·尚贤下》)

这就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只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求必要的利益就是合理的。但墨子的功利主义绝对不是那种自私自利的做法,墨子明确指出:“亏人自利者”则无异于禽兽,这对我们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需要提升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亲和力,要多去理解学生面临的现实的诸多挑战,如对未来的焦虑,情感的困惑等,进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春风化雨的引领,而去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树立更加高远的人生志向。“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的显著提高,就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不要急于求成,要尊重教育春风化雨的规律。就像《论语》中颜渊评价他的老师孔子一样:“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二、墨家思想之综合脉络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效性提高的启示

墨家思想是有其一以贯之的发展脉络的。要很好地把握墨家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效性提高问题的现代价值,就必须从总体脉络的高度来梳理其思想,进而从中汲取对我们今天有益的启示。

儒墨两家是有着一种内在联系的,根据《淮南子·要略》:“墨者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也就是说,墨家针对儒家的诸多弊端提出了其尖锐的批评。墨家强调节俭的重要性,反对繁文缛节,切实的追求一种功利主义的现实效用。

尽管墨家思想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诸多的挑战和变迁,但墨家深厚的个体道德生命的自我修身的思想依然对我们今天有着深刻的启示。可以说,墨家个体生命的修身思想从其最初的形成到今天的再次兴起,折射着墨家修身思想所内蕴的博大智慧。事实上,墨学的复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早期,墨子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一样,有着源远流长的精神传统并承继着其文化的一以贯之的连续性。

墨家思想不仅包含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且也追求一种教育意义上的主体间性,同时墨家思想注重逻辑进路,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仅要有深厚的“志于道”意义上的理论根基,而且还要有“以道驭术”意义上的具体的科学的实践方法。尽管墨子讲了一些关于天志明鬼的思想,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起到道德人心的教化作用,这一点与苏格拉底信仰鬼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墨子当之无愧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我们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墨子的思想。长期以来,有学者认为孔子和墨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竞对立的关系,这是不对的。事实上,从内在学理逻辑上来看,孔子和墨子之间是一种学术上的进化与发展的关系。墨子针对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通过批判的方式,进一步地发展了墨家思想。事实上,墨子和孔子一样,都是针对“周文疲弊”的问题继续传承并发展西周以来的文化精神的。当然,墨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有着显著的不同。

总的来说,墨子的思想包含十个方面,即大家非常熟悉的墨子“十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当然,墨家的观点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视域来看,墨子核心的主张,即“兼爱”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特别有启发。墨子十论是关于墨子思想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梳理,里面也有着儒家所谓的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墨子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说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5][669这就告诉我们,墨子的观点从来就不是一种无病呻吟,而是有着一种强烈的社会问题导向意识。墨子提出的观点都是针对当时的各种问题提出的教育意义上的对症下药的药方,有着鲜明的务实性和实效性,这对我们今天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有着强烈的启示作用。

要充分发挥墨子思想的现代价值,我们就必须有一种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视野的现代性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应该是一种系统性思考。

在相当程度上来说,墨子思想是有着一种深刻的对当时时代的批判性的,它批判当时那种异化的不把人当人的不合理的各个方面,追求通过“非攻”“节葬”“节用”“非乐”等方法达到一种“为天下人而存在”的美好生活。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种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就启发我们,要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墨子非常重视劳动的教育,并坚决反对那种不劳而获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墨子非常重视节俭的重要性,主张节用、节葬,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帮助学生克服过度的消费主义有着重要的启示。墨家崇尚节俭和量入为出的美德,这对于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建设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墨子认为:“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墨子·天志》),并且他认为:“天之爱民之厚”,墨子这种爱人和爱民的思想也进一步启发我们,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的时候,要注重对每个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欣赏鼓励。墨子不尚空谈,注重实干和实践。他重视要从朴素主义的视角来将人的直接感觉经验作为认识的重要来源。墨子重视“耳目之实”,他说:“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非命上》),这种注重实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我们思考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时效性有着重要的启发。

特别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过度的沉溺于虚拟世界和网络游戏,导致一种“反认他乡作故乡”的生活世界的颠倒。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真实生活世界的意义,认识到只有在真实的人际关系的生活实践中,才能成就人的德性与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面对的严峻挑战。而墨子的思想对我们走出这样的困境有着深刻的现代意义。墨子的思想有着浓厚的基于鲜活真实生活世界的现实感。墨子主张一个人应该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品格,认为“志不强者智不达”,人只有通过一种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创造社会价值和美好人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人应该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可以不断利用并进行现代性转化的丰富教育资源。

“广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墨子·七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墨子在《墨经》中也浓墨重彩的指出:“力,形之所以奋也。”墨家思想中所折射的一种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对于今天的广大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生启示。

墨子的哲学思想在认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贡献,他认为不能凭个人的臆想来判断事物的有与无,应该以大家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为依据,将直接感觉经验作为认识的唯一来源。墨子的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宇宙论等在当时以及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墨子》“兼爱”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情感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知、情、意、行的四个重要维度。在人类工具理性日益肆虐和价值理性日渐式微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维度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是在现代社会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是需要提醒自己要做到“不忘初心”,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到人,回归到人的情感,回归到人的本质。遗憾的是,我们过去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忘记了人本身,也忘记了对人真、善、美的情感培养。对知识灌输的过度重视导致了对厚德载物的德性培养的缺乏;对智商过多的着力导致对于情商的忽视;对理性的过度强调也导致对于心灵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的乏力。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是一种典型的义利平衡的思想,它注重的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具体来说,墨家追求的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博爱精神,这种兼爱的精神对于现代人克服因为技术发展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有着巨大的益处。

尽管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墨子的教育哲学却有着其独特的价值。

墨子和孔子一样,非常重视教育,主张教育应该做到类似于儒家所说的“有教无类”的普及化和平民化。在教育方法上,墨家的教育方法也注重类似于儒家所说的“因材施教”的灵活多样,不会刻意地追求一种死板僵化而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这对我们今天更好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着深厚的借鉴意义。

《淮南子·泰族训》说:“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也就是说,孔子和墨子都重视教化对培养人的道德的重要性。从教育的较高境界来说,“化育”是一种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情感体验式的最高的教育艺术。正如《易·乾卦》所说:“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礼记·乐记》也说:“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这种化育的本质就是不言之教,就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所以《管子·形势》中说:“道之所设,身之化也。”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在我们学习墨子思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视野来对其所蕴藏的智慧进行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创造性的转化,而其中转化的关键就是对墨子基于兼爱思想的教育情感维度的把握。

尽管诸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已经对墨子的兼爱思想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情感维度的视域来对之进行深度的学理性探索的成果还颇显不足。梁启超《墨子学案》说:“墨学所标纲领,其实只从一个根本观念出来,就是兼爱。”[6]71

墨家的兼爱原则,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中,就鲜明的体现为一种爱无差等的有教无类的情感爱心原则。正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之则以为爱无差等”。通俗的说,兼爱的原则用到思政课的理论和实践中,就是一种对所有学生的真诚的关心和对人性向善、人性本善的相信。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墨子·兼爱中》)墨子主张的爱是“无穷不害兼”的,是“兼爱天下之人”(《天志下》),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有着重要的启示的。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针对的是具体的每一个大学生,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欣赏,通情才能达理,入心才能入脑,感同才能身受。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回归到其本源性的情感维度,要植根于爱,要回归到深沉的爱的情感,而要让学生真心喜爱,教师心中首先要有爱。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墨子说的兼爱是“远施周遍”,是“爱众世与爱寡世相若,兼爱之,有相若,爱尚世与爱后世相若,一若今之世人也。”事实上,墨子的思想有着一种朴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因素,对我们今天更好地讲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重要的启发。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墨子的出身可以说是真正的符合孔子所说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的描述。正因为墨子出身的低微,使他更能够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去体会生命成长的艰难,也使他更能懂得基于爱的情感的兼爱思想的重要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视角来看,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让学生立下正确的人生高远志向。而志向的本质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心灵坚定去向的方向。志向力量的根源就是对于志向的一种深厚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墨子兼爱的思想与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之间是一种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互相补充的关系。二者的融通和沟通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情感维度塑造。人不仅是理性的存在,也是情感的存在。情感的认同和被尊重是人性光辉得以建立的关键所在,也是人性从人性本善到人性向善再到人性成善与人性行善的飞跃的深厚根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帮助学生去追求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墨家兼爱的思想体系当中,理智与情感是融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统不仅有理,更是有情有义的。这种情感不仅包括个体道德修身意义上的“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个体情感,而且包括一份“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的社会情感。

《墨子·公输》云:“公输班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班。……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班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子墨子曰:‘……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7]468-473这充分体现了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也充分证明了墨子“天下皆相爱”的仁者同情心。墨子的思想中有一种“侠之大者”的苍生情怀,而且这种情怀不仅体现在文字上,更体现在一种知行合一的道德践履上,正如《淮南子·泰族训》所言:“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8]1204

面对今天由于人对技术的依赖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面对因为过度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而导致的很多大学生的情感冷漠,墨子的兼爱思想能够极大帮助我们重建我们相亲相爱的温暖情感家园,真正做到安身立命和安心立命,也能极大地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提升其深入学生内心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墨家功利主义墨子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墨子破云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墨子教诲青年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福柯眼中的微观权力
功利主义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