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坚定中医文化自信

2020-12-20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医学医学内涵

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历史发展精髓的深刻领悟,对自身文化禀赋的充分尊重,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肯定,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地传承、弘扬、践行,进而拥有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1]。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医文化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医学文化,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指导下而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一种实用文化。虽然其理念体系源于文化,但经由千百年来反反复复的实践检验,而萃取了最具医学实践意义的文化内容,故而其在某种程度上又对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反哺和印证意义[1]。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富含“博大智慧”的古代科学瑰宝[2]。 所以,认识和理解中医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打开中华文化的认知之门,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乃至中华民族之复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价值。笔者认为,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中医人在事业发展中将其进行系统的建设并进一步实践,而在这项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其内涵,才能进一步焕发出其意义,本文尝试剖析“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

1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要把握三个内涵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实际上就是树立一种精神与理念,建立一种思维与觉悟。 而这种存在于精神思想层次的信念,绝对不能是盲目迷信的尊经崇古,更不能是夜郎自大的自卖自夸,而是建立在全面学习、充分认知、客观观察、实践验证基础上产生的自信。这种自信必然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知行合一体验,必然是以科学为准则的积极探索结论,也必然是以包容为姿态的兼容并蓄成果[3]。 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倡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绝不是号召中医人用狭隘的学科观念拘泥固守的坐井观天,反而应当是一个从自省、自立到自强、自信的过程,唯有尊重事实、积极研究并包容批判进而自觉地强化自身并取得进步,才是中医文化自信的最佳体现,也才能促进中医学科的真正发展。 因此,坚定中医文化自信要把握3 个主要内涵。

1.1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首要在于把握其医学内涵

中医文化,说到底是建立在中医医疗服务基础上而产生的文化。因此,其首要内涵在于医学。众所周知,中国各科学术在传承中都在科学探索的过程里深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熏陶与育养,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也是古代先贤在探索宇宙、自然、生命、社会、人事等内容的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思想。 因而,包括中医学在内的学科从萌芽发展到成熟壮大的过程中,必然深刻的烙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一是文辞描述,二是人文道德,三是哲学思考。 所以,综观中医学历代文献,其语言阐发言近旨远、理奥趣深;其医学精神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其理论技术提纲挈领、高瞻远瞩。因此,在今天中医文化的研究中,我们有着丰富的文献素材[4]。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中医学文辞如何绝妙,其目的旨在描绘生命、健康、疾病有关的客观科学现象;无论中医学精神如何崇高,其目的旨在服务临床、关怀生灵、崇尚自然;无论中医学理论思维如何高超,其目的旨在指导医学实践。所以说,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我们一定不能只着眼于文化而忽弃其根本,其根本在于医学服务,也就是说坚定中医文化的首要内涵就是医学。忽视这个内涵,中医文化也就很难成立,很容易留于纯文化层次而使其医学内容流于空洞虚无;也很容易使其研究陷入过度解读或停于肤浅的表层。总之,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就是要立足医学再图发展与延伸,而无论怎样衍化,都应把握其医学内核。

1.2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重要在于把握其文化内涵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虽不能离开医学本根,但只唯医学、就医学、论医学就会使学科沦为单纯技术,而失去了更多的现实价值。何谓文化?所谓“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始终承载着教化、启发、普及、传播等任务,基于这样的任务,其也就具备了社会意义、教育意义、科学意义等。研究与阐发中医文化,不只是中医学相较于其他医学更具备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其在长达千百年的时间里能发乎医学而至于文明。因此,中医文化所体现的不仅有阴阳相济的生命观、正邪相争的疾病观、辨证施治的诊疗观等医学理念,还有高屋建瓴的宇宙观、和合谐理的自然观、礼节制宜的社会观等。这些内容来源于医学,而又能高出于医学,富有人文、自然、生命、政治、社会的智慧,值得发掘和研究。

例如:“冲气以为和”及“和实生物”所反映的“和”之思想,渗透进中医学形成中和医学观,故中医学讲求“谨察阴阳所在以调之,以平为期”之“平”;讲求“慎勿太过与不及”之度;讲求“中病即止”之“中”与“止”,等等,这些强调程度适中的医学观便是其鲜明的特色之一[5]。 此外,还有如“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等思想孕育的中医学之未病观,讲求“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可见中医学理论不仅完成了对于中华文化深邃思想的实践印证,更是在实践中立足医学实际而形成了客观科学的嬗变,而从医学维度进一步反观中华文化,则显得更加立体和具象。由此观之,对于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来说,文化是其非常重要的核心内涵。

1.3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目的在于把握其精神内涵

如前所述,坚定中医文化自信,不能留于口号和表面宣传,不能止于摇旗呐喊和擂鼓助威,更重要的是将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树立成为精神思想与信念,这是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

现阶段,有关中医文化的研究内容日渐丰富,科普宣传行动或成果也日益增多。但是,与技术、知识的传播相比,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层次的发掘中医文化中存在于思想精神层面的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哲学思考、人文道德,这些内容不仅在医学上有意义,在生活中能形成指导,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普罗大众关于生命、自然、社会的反思与共鸣。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古人基于深刻的洞察而总结经验,劝诫世人要保持思想清静,没有杂念,才能精神内守,从而达到保养生命目的[6]。 其中,“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就是一段对当时百姓精神世界的生动刻画,以此激发反思与共鸣,完成教化目标。因此,想要实现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的目标,就要求我们中医人在中医文化研究中必须与时俱进、深刻洞察,了解时事痛点、健康形势、疾病倾向、百姓需求等,才能形成生动、实用而具有高度实践价值的成果。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中医文化的研究因循守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历久弥新而源远流长。

综上所述,是笔者认为坚定中医文化自信需要把握的3 个主要内涵:首先,我们坚定中医文化自信要以医学为首要内涵,离开医学层面则中医文化自信很难成立;其次,其核心内涵在于文化,必须在医学基础上凝练提升到文化层面,才能发掘中医药学真正的精髓;第三,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的目标在于将中医文化的理念思维渗沁在精神层面,围绕这样的目标展开相关建设工作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与作用。

2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的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明,就是因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传统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也是因为中医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作为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主体,中医人对中医文化的自信是确保中医传承的脚步不停、发展的步伐不乱的主要精神力量,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精神保障[7]。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对于学科行业、社会发展、健康状况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众所周知,中医药学对外传播近年来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果,以针灸、拔罐、推拿等为主的中医外治技术也逐步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与推广。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医方药也慢慢地走向世界,但显然步伐不快、进展有限。究其原因,一是在于中医药临床验证方式与西方医学为主导的循证医学模式有较大差异;二是在于中医药学的现代科研方式起步较晚,目前仅仅是照搬自然科研模式,尚未遵循自身规律探索出契合学科特质的科研路径与方法[8]。

但事实表明,中医药学历代典籍所积累的理、法、方、药在实践应用中不论能否得到自然科研的验证,而临床疗效确是不容否认的。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在西医学目前仍尚未研究出具有针对性的特效药物或疫苗的前提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参与临床救治患者的高治愈率,及低轻转重、重转危和死亡率,无不彰显了中医临床的优势[9]。 目前,面对多地产生的病毒变异,对于疫苗的研发又将是一大考验。 而中医药丰厚的医学典籍,不仅记录了古人千百年间在各类疾病情况下的诊治经验,同时能高屋建瓴地预测疾病流行,并进一步提纲挈领的把握主症、找准病机进而立法处方。 因此,在临床中具备疗效显著的优势。笔者认为虽然医学研究需要循证、需要实验,但对于突发性新型疾病而言,尤其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类传播迅速、危害广泛的疫病来说,医学经验非常重要,而汗牛充栋的经验积累就是中医学的优势之一。所以,在中医药走出国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理应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坚定对其医学理念、临床优势、科学模式的自信,输出技术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输出文化理念与精神思维, 引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认知中医文化,并由此用中医思维看待中医药学,相较于寻求自然科学认证,文化认同显然更有影响力。而如前所述,中医药文化是叩开中华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藉由中医药文化建立在实践疗效基础上的理念、思想与精神的输出,必然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2.2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有利于建立学科自信

显然,目前中医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知识、理论、技术的输出以外,并没有在文化或者说坚定学科信念方面进行过更多的探索。 虽然在常规高等教育体系之外,我们依据中医学特点而渗入了师承教育、继续教育等内容,但远远不够。中医学科信心培养也只能依靠老师个人来单打独斗,没有形成真正的有效机制或者课程体系设置。因此,虽然中医学高等教育已经探索了几十年,也培养了大批的中医学优秀人才。但学界仍有很多不同的见解,认为与百姓对于中医临床服务的诉求相比、与西医学科发展的规模相比、与中医作为原创学科千百年来的丰硕成果相比,近几十年有关人才的培养尚不尽如人意。虽然各行业教育教学发展很快,但中医学的人才培养仍处在探索阶段。

人才培养的目的不只在于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更在于专业精神、思维、信念的树立。诚如前述,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应当是我们在教育体系中合理建设并有机结合医学学习的重要内容[10]。 甚至文化教育应当更早、更久、更全面,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医最为精华的理念深入人心、最为优势的思维渗入思想、最为经典的技艺导入实践,换句话说,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医人才树立学科自信,中医人才培养成功与否不仅建立在知识的储备上,更重要的在于中医自信的树立[11]。而中医从业者的专业自信则是推动与促进全社会对于中医学的文化认知与实践信念的基本动力。

2.3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国民健康素养

随着人民健康诉求的不断提升、健康形势的日益复杂,我们越发认识到,单靠临床中的医疗服务是很难将医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也很难将全民健康情况维护在较高水平。因此,医学常识的普及与传播, 养生保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提出了未来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内涵之一——“中医药学在治未病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这一内涵不仅是针对提升全民健康状况而言,更重要的就在于中医文化的理念中历来都有着对于“上工治未病”的追求,由此在养生防病、保健预防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与方药,相较于其他医学学科,确实能在疾病预防、健康维护、体质提升等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当然,除了技术知识层面的输出以外,更重要的是中医养生原则、理念的传扬普及,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12]。

比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认识;体察机体动态平衡,形成阴平阳秘、形神统一的健康观;调治养生强调辨证论治,以人为本、三因制宜、整体调节地设立个性化养生方案;以及实践中重视激发机体自身免疫、使用天然药物而产生多样化内治、外治手段,等等。均体现了先进的科学健康认识。无论是中医学之整体观、辨证观、未病观、和谐观,及其所强调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理与心理的紧密联系,均对当今医学认识有着重要的启示与价值。因此,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从更高的文化层面输出最有价值的健康意识形态,也才能真正的扭转群众不良的健康倾向、改善社会不良的医疗风气,进而形成更有益于健康的认识、行为和习惯,最终才能真正提升国民健康素养,并从根本上提升百姓健康水平。

2.4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医事业发展

中医学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研究、临床实践、文献发掘等实际的成果来支撑,更需要对于文化、精神、思维的充分认知与信念,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科。因为,虽然目前学科研究成果丰硕,但仍有很多争议,有学者认为成果科学程度不高,有学者认为成果中医属性不强[13]。之所以有这些争议,关键在于诸多学科研究尚未充分地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失却了这种信念也就自然对学科缺乏认知,也使得诸多事业成果出现了争议。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学虽然没有经历过较多的实验研究,但遵循自然、扎根临床、反复实践的方式促使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知识体系、科学探索方法及大量有效经验技术[14]。 如气一元论的宇宙观所产生的整体观念这一认识,“天道圆”之循环往复规律及“地道方”之万物长养法则所孕育出的阴阳五行思想乃至形成灵活变易的辨证论治方法等,均是中医先贤基于自然观察和哲学思考而形成的具有高度指导意义的医学理念。这些理念不是空泛的,而是对于临床现象的高度概括,在实践中经历了反复验证,最终形成了具有医学价值而兼具哲思文化的理论。坚定中医文化自信,需要遵循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学科研究特质、临床实践方法,进而发展学科事业。唯有对于学科发展充分认知与探索,并在研究和实践中建立对学科发展规律的充分信念,方能真正形成高度契合学科特质的研究成果、发展思路、事业规划。因此,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才能极大地促进学科有序与坚实地发展,也才能走出中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事业发展之路。

3 结语

笔者认为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文化传播、中医学科自信、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以及中医事业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为事业的发展不仅要依托具体的技术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于内心层面、精神层面有关理念、思维的树立。坚定中医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个倡仪,而且需要广大中医工作者将其视为一项有益于中医事业发展的高纬度工程践行与建设。

猜你喜欢

中医学医学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中医学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医学的进步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内涵漫画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