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肪酸代谢在恶性肿瘤发生机制及分子影像中的应用

2020-12-20张一帆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乙酰肝细胞前列腺癌

刘 畅,张一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上海 200025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重要特征[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高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2],有氧糖酵解或称沃伯格效应[3-4]是肿瘤代谢重编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即在有氧环境下,肿瘤细胞仍以生成乳酸作为葡萄糖的主要代谢途径,并产生ATP的现象,这一异常能量代谢,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大量中间产物,使得肿瘤细胞可以逃避正常的细胞凋亡程序,进行侵袭和迁徙[5]。除糖酵解外,肿瘤组织还需要通过脂肪酸代谢合成其生长必需的膜脂和信号分子,并且侵袭性强的肿瘤组织携带更多有关脂肪酸合成、摄取和氧化相关基因突变[6-8]。因此,研究肿瘤组织脂肪酸代谢机制能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1 恶性肿瘤组织中脂肪酸代谢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早期患者中,手术联合内分泌辅助治疗后可明显降低5年内复发率,复发率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10]。研究发现进展期乳腺癌细胞中脂肪酸合成关键酶表达增高[11-12]。干扰脂肪酸合成,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表明脂肪酸合成参与乳腺癌恶性进展。有研究发现1,25(OH)2D通过下调丙酮酸羧化酶表达抑制脂肪酸合成和脂质堆积,进而抑制晚期乳腺癌增殖能力[13]。在前列腺癌手术标本中,脂肪酸合成酶表达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且在前列腺上皮组织恶性的过程中,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逐步增高,提示脂肪酸合成酶在前列腺癌增殖及侵袭中起重要作用[14]。脂肪酸合成酶可通过调控DNA损伤修复[15-16],降低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如沉默/抑制脂肪酸合成酶表达的鼻咽癌细胞其放射敏感性增强[17]。在肝癌MHCC97L细胞系中脂肪酸合成酶、乙酰CoA羧化酶表达增高,而沉默脂肪酸合成酶上游调控元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18]。SREBP-1共有两个转录本:SREBP-1a和SREBP-1c,其中SREBP-1c在一些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如肝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19]。CD147是一种跨膜糖蛋白,过表达于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20],在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系中,CD147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上调SREBP-1c表达,进而激活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CoA羧化酶(ACC)[18]。

2 肿瘤组织中脂肪酸合成代谢

肿瘤组织中脂肪酸的合成来源于从头合成,占肿瘤组织脂肪酸合成的90%[21]。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丙酮酸脱氢酶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22],或经丙酮酸羧化酶生成草酰乙酸[23],在柠檬酸合成酶作用下两种产物生成柠檬酸,柠檬酸转运入胞浆后在柠檬酸裂解酶[24]的作用下再次生成乙酰CoA,乙酰CoA在ACC[25]催化作用下生成丙二酸单酰CoA。FAS[26]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酸单酰CoA结合生成长链脂肪酸[27]。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FAS、ACC等受SREBP-1c调控[28]。SREBP-1被激活后,与启动子上的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能上调参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如FAS、ACC转录表达[29]。

3 脂肪酸代谢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3.1 脂肪酸显像剂

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可以在分子水平观察活体组织器官功能变化,可较早发现肿瘤,判断预后及治疗评估等。如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凋亡因子Annexin V可用于评价肿瘤化疗疗效[30];肿瘤组织需要能量物质维持自身生长,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增加,18F-FDG PET显像利用这一特性用于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31]。利用肿瘤组织脂肪酸高代谢特性,靶向标记短链脂肪酸,从而实现肿瘤脂肪酸代谢显像。脂肪酸显像剂,较多用于心肌代谢显像,如BMIPP可用于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灶检测[32],11C-乙酸盐(11C-AC)也是常用的心肌代谢显像剂[33],可被心肌摄取,因与心肌氧耗量呈正比,可评估心肌活力。Paget病是一种引起骨骼重塑导致骨骼增大和畸形的慢性病,在使用11CAC做示踪剂的PET显像中,可观察到病灶骨骼处显像剂浓聚[34]。除此之外因乙酸盐在乙酰辅酶A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乙酰CoA[35],参与合成长链脂肪酸,11CAC可用于脂肪酸合成增加的肿瘤诊断如肾癌、前列腺癌、胶质瘤等肿瘤PET诊断显像[36-40],且对术后早期复发的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高于18F-FDG PET显像;肝癌是全球病死率较高的肿瘤[41],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包括CT、MR、18F-FDG PET显像,但原发性肝癌中18F-FDG被广泛摄取,灵敏度降低,且在分化较好肝细胞癌中,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增高,使18FFDG脱磷酸化,PET显像假阴性率达到40%~50%。脂肪酸显像剂11C-AC因参与三羧酸循环进行有氧代谢而被肿瘤细胞摄取,利用11C-AC联合18F-FDG PET显像可以提高肝癌的诊断效率[40]。由于11C-AC半衰期较短,约为20 min[42],11C-AC PET显像仅适用于有加速器的医院。18F-氟代丙酸(18F-FPA)是11C-AC的类似物,半衰期长,约为2 h,在肝细胞癌中18F-FPA摄取高于11C-AC,且在18F-FDG摄取低,FAS表达高的肝细胞癌中,18F-FPA摄取明显增高,因此18F-FPA联合18FFDG显像可提高肝细胞癌诊断阳性率[43]。有研究发现18F-FPA在区分纤维肉瘤和炎症小鼠模型中较18FFDG更有潜力[44]。18F-氟代特戊酸,乙酸盐类似物,因能参与脂肪酸合成代谢,在EMT6乳腺癌小鼠模型表现为肿瘤组织高摄取而骨骼不摄取[45],提示18F-氟代特戊酸成像具有评估脂肪酸从头合成的潜力。

3.2 抑制脂肪酸合成代谢

抑制肿瘤组织脂肪酸合成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增殖能力[46]。目前研究集中在以脂肪酸合成关键酶为靶点,其中针对脂肪酸合成酶的抑制剂包括浅蓝菌素、C75、奥利司他及RNA干扰技术[46-47]。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通过RNA干扰抑制脂肪酸合成酶表达,可导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显著减低,进而诱导细胞凋亡[48]。浅蓝菌素是一种天然代谢产物,通过与脂肪酸合成酶中的β-酮酯酰合成区域内丝氨酸末端上的-SH基共价结合,形成羟基酰胺环使脂肪酸合成酶蛋白失活,从而不可逆的抑制内源性脂肪酸合成[49]。研究发现浅蓝菌素可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内源性脂肪酸合成,诱导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50],还可通过诱导凋亡抑制结直肠癌生长[51];C75能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小鼠模型中肿瘤的生长,且对正常组织无明显毒性[52]。乙酰CoA羧化酶抑制剂Soraphen A可阻断前列腺癌细胞脂肪酸合成,导致细胞死亡其变构抑制剂TOFA促进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细胞凋亡[53];通过25-HC、Fatostatin和FGH10019等抑制剂抑制 SREBP 所引起的 SREBP-1及SREBP-2的靶基因表达降低在各种肿瘤细胞系中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在裸鼠体内实验也得到证实[54]。LY294002是PI3K抑制剂,可抑制SREBP-1c参与的PI3k-AKT信号通路中脂肪酸合成,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55]。

4 总结

脂肪酸合成代谢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生物学过程,包括形成细胞膜骨架、能量存储、作为信号分子产生,参与细胞的许多重要功能等,并联合Warburg效应多种代谢方式进行代谢重编程,适应肿瘤的快速生长。因此,研究不同肿瘤组织中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分子机制,并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脂肪酸及其类似物,发现脂肪酸显像在不同肿瘤中分布及显像特点,提高恶性肿瘤分子影像学诊断阳性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乙酰肝细胞前列腺癌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研究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