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 例肿瘤患者PICC 导管异位原因分析与对策

2020-12-19朱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
关键词:异位例数导管

朱丽

(泗洪县人民医院,江苏 泗洪)

0 引言

在临床医学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使用安全,操作简单,但PICC 导管置入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技术,极易导致导管异位情况的发生,本文将对我院32 例肿瘤患者PICC 导管异位原因展开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实施对策。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32 例肿瘤患者中,男性为17 例,女性为15 例,患者年龄均在25~80 岁。所有患者中,胃癌患者10 例、肺癌患者7 例、结肠癌患者10 例、胰腺癌患者5 例。按护理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两组患者资料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上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肿瘤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力度,确保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全面提升,肿瘤患者病程较长,所需治疗的治疗时间较长,患者负面情绪极易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实施沟通交流,对患者不良情绪及时疏导,树立疾病治疗信心,对相关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护理方法进行明确,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由正规护理人员对肿瘤患者进行置管,在置管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做详细解释和说明,对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需加强环境护理,对病房温度和湿度合理调节,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手术治疗前对患者血管状况科学评估,合理选择穿刺静脉,引导患者呈卧位,手臂外展90 度,躯干应垂直,对置管长度进行测量。

此外做好常规消毒处理,穿刺针与皮肤呈25~30 度角来穿刺,待成功后将止血带松开。助手协助患者将头部固定,将导管缓缓插入,将导丝拔出,抽回血,冲导管,对体外导管长度进行修剪,与连接器安装后正压封管,连接可来福接头,做好固定处理。为了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需采取饮食护理干预,引导患者食用清淡、营养的食物,提高身体抵抗力,对并发症采取针对护理。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2 周后,比较各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选取最合理的护理方案。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中有5 例显效,6 例有效,只有5例效果不佳,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16 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分别为8 例和6 例,还有2 例治疗无效,其有效率仅为87.50%,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χ2=5.45,P<0.05,组间差异明显。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在32 例肿瘤患者中,7 例患者出现PICC 导管异位,占比43.75。对照组5 例患者中,2 例患者异位在静脉内管,1 例在腋静脉处返折,2 例肺癌术后的病人导管只能保留与锁骨下静脉,但是通过后期维护直到疗程结束。

2.2 两组临床满意度比较

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中有9 例满意,6 例基本满意,1 例不满意,总满意度达到了93.75%,而对照组中只有4 例患者满意,5 基本满意,7 例不满意,其满意度为56.2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χ2=6.41,P<0.05)。

2.3 PICC 导管异位与肿瘤种类关系

在32 例肿瘤患者中,肺癌患者10 例,导管正常例数8 例,导管异位例数2 例,占比20.00%;非肺癌患者22 例。导管正常例数17 例、导管异位例数5 例,占比22.73%。详情见表2。

表2 PICC 导管异位与肿瘤种类关系

2.4 比较两组行护理前后抑郁(SDS)和焦虑(SAS)评分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失眠、焦虑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失眠、焦虑评分比较(±s)

组别 时间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对照组 护理前 53.0±5.0 52.5±6.0护理后 42.2±2.5 41.5±2.2观察组 护理前 53.2±4.60 52.6±5.8护理后 25.3±3.5 26.3±3.0

3 讨论

肿瘤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疾病,临床医学通常采用静脉化疗方法来开展临床治疗,在肿瘤疾病治疗中,表浅静脉穿刺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会严重破坏患者的血管,严重者出现组织细胞坏死等情况,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医疗水平的发生,PICC 导管的应用频率逐渐提升。

3.1 PICC 导管异位发生原因

导致PICC 导管异位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如: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患者自身因素。详情如下。

3.1.1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对PICC 置管效果起到一定影响,从一方面来看,操作人员置管经验小于两年,极易导致导管异位情况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在置管时应引起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

另外一些护理人员在置管中态度不严谨,也会导致导管异位发生,据此医院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增强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1.2 患者自身因素

除此以外,患者自身因素也会引发PICC 导管异位发生,这是由于肿瘤患者多合并胸水、胸腔积液,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胸腔内部压力,导致患者出现剧烈咳嗽,恶心呕吐,间接导致患者胸腔内压力增大,致使质地轻软的PICC 导管偏向颈内静脉开口处,造成导管位于颈内静脉。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置管操作技术的熟练度也会导致异位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应做好护理干预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导管异位发生。

3.2 纠正PICC 导管异位的有效方法

在置管中为了降低导管异位情况的发生,还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导管中注入盐水,适当增加导管的弹性,使置管操作更加简便。同时进一步改变静脉回流血量,另外在置管中还应对置管角度合理调整,从而减少患者静脉血流量,减少局部涡流的发生。此外还应对超声探头挤压,确保血液回流到患者锁骨下静脉,对导管尖端位置加以明确,避免导管异位情况发生。

为了提高置管成功率,应采用多腔可来福接头进行多通道输液,对渗血情况及时处理,并对患者血管情况详细评估,对合适的导管进行选择,确保一次成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强化责任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如若一旦发生导管脱出情况需及时告知其他护理人员。在置管过程中,还应尽量采取柔和的动作,按科学规范来实施,在每次换药完成后做好固定导管处理,若是敷料潮湿应马上进行更换,将敷贴贴好,确保其固定良好。

另外还应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确保患者及家属对PICC 导管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同时患者在运动中应穿棉质衣物,具有吸汗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穿脱衣物时动作不宜过大,以防意外脱管的发生。通过相关对策的运用可为置管效果提供保障,同时还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一定运用价值。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有效率仅为87.50%,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χ2=5.45,P<0.05,组间差异明显。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总满意度达93.75%,对照组满意度为56.2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χ2=6.41,P<0.05)。在32 例肿瘤患者中,肺癌患者10 例,导管正常例数8 例,导管异位例数2 例,占比20.00%;非肺癌患者22 例。导管正常例数17 例、导管异位例数5 例,占比22.73%。

综上,引发PICC 导管异位主要原因包括: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患者自身因素两方面,据此加强PICC 导管异位的管理可降低异位情况的发生,对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护理来提高患者的认知度,降低因自身因素导致的导管脱出,提高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异位例数导管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孕酮联合CA125对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