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苹果霉心病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0-12-19娟,王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孢菌心病心室

张 娟,王 博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大,分布广,环境条件差异大,但苹果霉心病已成为各苹果产区的主要病害,特别是环渤海湾、黄河故道、西北黄土高坡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已成为这些产区果农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据闵显宁、赵秀萍、庞录霞(2016)报道,该病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发病较轻时的病果率多在10%~16%,发病严重地块高达30%以上[1],另据段乖利,武爱玲,贾浩(2011)报道,岐山县多地病果率均为16.0%,严重发病果园发病率高达45%[2]。发生霉心病的苹果果实外观一般难以分辨出是否发病[3],但果实的心室已发生霉变,甚至形成腐烂,严重降低了果品的商品价值,影响果品的贮存效果,大大降低果品销售价格,给果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应引起广大果农朋友高度重视。笔者在生产中经常遇到果农朋友咨询该病的发生危害及有效防治技术,应广大果农的要求均给予详细的解答。为了使果农朋友、基层果业工作者、广大果业技术人员准确掌握苹果霉心病的发生危害规律及有效的防治技术,特撰写此文以期对其具有抛砖引玉作用。

1 苹果霉心病危害症状鉴别特征

1.1 果实外部症状

苹果感染霉心病后从果面外观上无明显特征,发病果实在苹果树上多表现为果面发黄、失绿,果实形状大多表现呈不同程度畸形状,果面着色较健康果实着色早,病果比重较正常果实比重降低,用手掂其感觉比正常果实较轻。个别果实果面有不同程度的斑点状,也被认为是黑点病[4]。发病果实在幼果期常表现不同程度的落果现象,故对苹果产量影响较大。

1.2 果实内部症状

苹果霉心病因侵染并菌不同、危害程度不同,常表现为3种不同类型,一是褐斑型,二是霉心型,三是腐烂型。在三种类型中褐斑型发生最多,占41%~45%,其次是腐烂型,占31%~33%,霉心型发病率则较少为22%~28%。该病在发病初期,果实心室出现明显病变,形成不同的褐色、断续的点状、斑状病点(或病斑),后期病状加重,多数病点、病斑相连,形成病斑块,病斑块多为褐色。病菌在心室内不断增殖,出现橘红、墨绿、黑灰和白色霉状物等病征。到后期,特别是贮藏期病果内的病菌突破心室扩展到心室外,引起果肉腐烂。

褐斑型:该类型病斑又可分为心室小斑型,病斑直径小于2 mm;二是心室大斑型,病斑直径大于2 mm,而且病组织湿润,水分含量较大;霉心型:果实心室产生霉变,常产生绿色、灰白色、灰褐色、粉红色霉状物,该霉层仅限于果实的心室,病变组织一般不突破心室,基本不影响果实的食用;腐烂型:是苹果霉心病发病程度最重,对果实销售制约最大的一种类型。该类型主要表现为果肉从心室部位逐渐开始腐烂,并且视环境不同、特变是在贮藏期冷库温度控制不当,经常处于较高温度下,腐烂部位不断向果肉扩展,严重者可达果面表皮,腐烂果实果肉苦味严重,失去食用价值[5]。

2 苹果霉心病的致病菌原

据资料报道,苹果霉心病是由多种寄生菌复合侵染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病害。这些真菌主要有链格孢菌(Alternariaalyernata sp.),发病果实霉层呈黑色;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roseum (Pers) Link),发病果实呈红色或粉红色霉层;镰刀菌(Fusariumpp.),发病果实霉层多为白色或桃红色;棒盘孢菌(Corynemsp.), 发病果实呈灰白色稀疏霉状物;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sp.), 发病果实呈灰色霉状物;另外还有拟茎点霉菌(Phomopsissp.)、青霉(Penicilliumsp.)、交镰孢菌(Alternaria)等。其中链格孢菌为优势种群,约占70%以上,其次是粉红聚端孢菌,引起果实腐烂。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卵形,多胞。黑褐色,串生,大小25~51 μm×36 μm;粉红聚端孢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无色,细长,分生孢子洋梨形,聚生,无色,大小14~24 μm×7~14 μm。

这些真菌不仅能引起苹果霉心病,还能侵染苹果叶片、果实引起多种病害。例如链格孢菌侵染苹果树叶片可引起苹果斑点落叶病[6];粉红聚端孢菌侵染苹果果面引起苹果黑点病[7]等。

3 苹果霉心病侵染发病规律

3.1 病原菌的越冬习性

病原菌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病果、僵果、落叶、落果、果树芽体、枝条上越冬,也可混在果园土壤中、有机肥中、果园杂草中越冬,也可以孢子的形式藏匿于果树的芽体鳞片上越冬。

3.2 病原菌的侵染规律

翌年春季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树体萌动进入生长期,花芽膨大,花蕾开放进入花期,此时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昆虫传播,从开裂的花瓣、雌雄蕊、花萼侵入花体,先定殖柱头,苹果落花后定殖与柱头的病菌陆续向萼心扩展转移,然后进入心室。进入心室的病菌孢子体发芽萌发长出菌丝体,菌丝体不断生长繁殖引起苹果心室发病,形成霉菌层,直到果实采收,采收后的苹果进入市场、销售到消费者手里或进入贮藏库均可再次扩展加重危害,这主要确定储存、保管环境的气温,气温高于4℃既可以造成危害。

3.3 苹果萼筒开张程度与苹果霉心病的关系

从3.2可以看出,苹果霉心病主要是花期侵染而致,但发生轻重又决定于苹果萼筒开张程度,据韩立新、王红艳、瞿振芳(2014)报道,金冠苹果在无袋栽培下,萼筒处于闭合状态,套袋后萼筒开张率高达34.1%,其霉心病发病率也明显提高,较无袋栽培发病率高出11.4倍[9]。病菌侵染时间在5月上中旬,花柱感染病菌可从5月上中旬持续到9月。

4 苹果霉心病的发病原因

4.1 粗放管理的果园发生重

苹果园管理粗放,园内枯枝落叶多,树上僵果树下落果、病果多,园内地面杂草多,这些不良管理习惯导致园内越冬菌源基数大,大量的菌源为苹果霉心病发生奠定了基础,加重了该病的发生程度。

4.2 花露红期、花期降雨发生重

苹果花露红期、花期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引起苹果园小气候湿度大,有利于病原菌快速繁殖、大量传播,降低了果园温度,延长了开花时间和病原菌的侵染时间,延缓了花器萼筒的封闭时间,使病原菌侵染期拉长,加重了该病的发生程度[10]。

4.3 果园郁闭严重树体紊乱发生重

不少果农科技素质较差,技术水平低,重产量轻质量,留果量、留枝量过大,树体枝条过密,引起树体通风透光不良,特别是一些老果园,没有进行必要的间伐,果园密度过大,整个果园呈现严重郁闭状态,在这种管理情况下,不仅加重了苹果霉心病的危害,也同样会导致其他病虫危害加重[11]。

4.4 防治技术措施不到位造成发生加重

这一问题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一是防治时机掌握不当,许多果农认为在苹果花期不能进行药剂防治,特别是进行喷雾防治,在潜意识下以为会影响授粉,降低座果率,降低苹果产量,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这时防治虽对座果率有一定影响,但不至于对产量造成影响。二是对该病认识不详,该病是由多种病菌侵染而致,用单一农药进行防治效果不佳,因此应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进行防治。三是多数果农在防治时喷液量过大,从不考虑药液的粘着性,不仅浪费了大量农药,而且降低了防治效果。

4.5 套袋时间过早霉心病发生加重

果实套袋是提高果面光洁度、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外在品质的有效措施,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果实套袋前病原菌清理不彻底,加之套袋后袋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通过残腐花器侵入果心,可加重苹果霉心病发生。另外,袋内高温高湿环境可促使萼筒开张度,不利于萼筒闭合,也有利于霉心病的发生。

4.6 树势弱霉心病情加重

苹果树势强弱对苹果霉心病发病率影响明显,树势强的霉心病发病率低,树势弱的则发病率相对较高。原因是树体生理活性和抗性高,萼心间组织发育好(花丝、花柱),萼筒开张度小,不利于病菌侵染。生产经验是, 在适度干旱的条件下, 幼果生长缓慢,果实生长素含量低,萼筒开张度小,霉心病发生概率低。

4.7 贮藏库设置温度过高病情加重

现在大多数苹果果实在冷库中贮藏,大多数苹果品种的贮藏温度为-0.5~1℃,苹果在气调库贮藏应较冷藏温度高出0.5~1℃,故为0~2℃,如果贮藏库温度设置过高,如高于2℃就会不同程度加重霉心病的危害,温度越高,危害程度越重。

5 苹果霉心病综合防治技术

防止皮革霉心病要从生态环境优化做起,利用一切有效的防控技术,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从防御开始到杀灭有害病菌一系列综合技术,做到根本控制该病的发生危害。

5.1 农业防治技术

在日常管理苹果树中,要做到精细管理,不少果农管理粗放,导致树体紊乱、树体郁闭、清园不彻底、施肥不科学等均可造成苹果霉心病加重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避免偏施氮肥,培养一个强壮树体群体,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促使萼筒尽早闭合,缩短病原菌的侵染时间从而减轻霉心病的发生;二是做好清园工作,在苹果树休眠期,彻底清除树上的僵果,刮除树枝、树干上的粗皮、翘皮、剪净树上的枯枝,彻底清扫干净树下的落叶、落果、地面的杂草;三是进行果园地面翻耕,确保土壤透气性良好,优化树体根系的生存环境;四是科学进行树体修剪,进行树体落头,降低树体高度,进行树体生长期修剪,保证枝条分布合理、枝条密度多少科学,休眠期整形要做到提干落头,必要时进行合理的剪伐,建立良好的通风透光果园群体;五是在萌芽前利用含有杀菌剂的石硫合剂进行干枝喷淋,铲除芽体上的病菌,也可在苹果树发芽期,全树喷 43%戊唑醇 3 000 倍液或 5 波美度石硫合剂;六是选择透气性强,排水性好的纸袋,不要贪图便宜选择劣质纸袋,适当推迟套袋时间,从根本上逐年降低霉心病的发病率[12]。

5.2 物理防治技术

进行苹果贮藏应严格剔除病果、残次果、碰伤果、枝磨果,贮藏期间应适当降低贮藏库温度,贮藏库温度应控制在1~2 ℃,控制病菌扩展蔓延,形成心腐乃果腐。

5.3 生物化学联合防治技术

防治苹果霉心病主要是在苹果生长期进行药剂喷雾防治,防治时期应在盛花期(花开80%)、谢花后7~10 d进行。花期至花后10 d正是苹果芽体、新稍、花期幼嫩期,对外界刺激抵抗能力低,是一年中最敏感期,所以进行喷雾防治应特别注意。此期用药喷雾应注意,一是尽量选用生物农药;二是进行二次稀释,药液一定要混合均匀,谨防药害产生;三是喷药器械要求雾化性能好,提高药液粘着性,尽量不用喷枪,减轻对花器的损伤,减轻对座果率和果形的影响。

5.3.1 盛花期(花开80%)防治 因苹果霉心病是由多种真菌侵染危害所致,使用单一农药防治效果有限,建议以生物农药为主,混以化学杀菌剂进行复配防治。实践中可选择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5%噻霉酮水乳剂800倍液、4%农抗120水剂300倍液进行复配,防治效果好。

5.3.2 谢花后7~10 d 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大生或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 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谢花后每10 d用药1次,套袋前喷药,药液干后立即套袋。

猜你喜欢

孢菌心病心室
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番茄多心室形成调控的新机制
大蒜鳞茎浸提液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Lorenz散点图结合逆向技术快速识别起搏器基本功能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便秘是否也是一种心病?
三种花生根腐病菌间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比较分析
杧果幼果黑心病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
绵马贯众素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人在江湖走,谁能不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