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物质凝聚力的要素作用点分析(下)
——国家凝聚力研究笔记十三

2020-12-19刘学谦

关键词:国民收入支持系统协调性

刘学谦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一、国民社会保障程度对国家物质凝聚力的作用点分析

国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用于维护社会公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制度。一般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障程度也是国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决国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以及义务教育问题,免除人民的后顾之忧,为国家民众提供一个托底的支撑,同时也是国家物质凝聚力的一条保障线。保障国家凝聚力在国家困难或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条件下,通过国民共享社会保障,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公平,来保证国家物质凝聚力的源泉向动力的转换,发挥对国家物质凝聚力的保持和强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国民社会保障通过各种保障措施,托底或公平实现国民基本需要的满足,稳定国家物质凝聚力

从历史上看,社会保障的兴起发挥了稳定和发展国家物质凝聚力的作用,社会保障的扩大又增强了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影响范围。国民社会保障体系最初是为国民提供生活生存的底线,提供最低保障,帮助国民解决温饱、疾病、住房等一系列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重大问题。但在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虽然重要功能没变,但也成为平衡收入差距,发展成果共享,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国民在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下,形成对国家的依存感和幸福感,使国家物质凝聚力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都能得到巩固和增强。

(二)提高国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协调性,可以提升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可持续性

国民社会保障的协调性包括内部协调性和外部协调性两部分。一方面,内部协调性是指国民社会保障内部结构比例的协调性,主要是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等项目的配置比例。过于突出某个部分,将会削弱其他部分的保障力度和强度,减弱国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效率。但是一味平均满足也会导致抓不住重点,可能导致社会保障中影响全局某一重要部分的投入力度不足。在实践中,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决策,正确决定国民社会保障内部各部分的配置比例,达到内部配置的高效率及协调性,才能保证国家物质凝聚力从源泉和动力转换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外部协调性主要是指国民社会保障与资源、自然环境、文化、教育等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如果国民社会保障不顾环境约束,不顾国情国力盲目和发达国家攀比,或把国民社会保障演变为政绩、形象工程、卯吃寅粮,也会造成国家物质凝聚力的不可持续。只有保持这种协调性,才能促进国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推进国家物质凝聚力因国民社会保障的协调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民收入分配对国家物质凝聚力的作用点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成果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主要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过程。国民收入分配对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形成、发展、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民美好生活的多种需要,都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来完成。从国家物质凝聚力的角度说,只有人民需要通过国民收入分配的形式得到了满足,国家物质凝聚力的源泉才能实现向动力的转变。不合理的分配弱化了国家物质凝聚力,往往是人民的需要没有通过分配得到满足而造成的。而且哪一部分经济活动主体需要没有通过分配得到满足,哪一部分就会产生对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弱化现象。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强化,往往也是人们发展变化的需要通过分配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实现的。具体地说,国民收入分配对国家物质凝聚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民收入分配能够促进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形成并发挥激励作用

在这里,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对国家物质凝聚力起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分配使人民群众的需要得到满足,进而使国家形成对人民的凝聚力,实现由源泉到动力的转变;另一方面是通过分配把人民群众在国家物质凝聚力作用下产生的向心力导向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再创造。正确公平,依照劳动贡献的国民收入分配将会为国家物质凝聚力提供正确的导向,形成在国家人民群体内发挥最优效率的激励机制。

(二)国民收入分配的连续性能够促进国家物质凝聚力的不断积淀

国家物质凝聚力的积淀特点是由于国民的需要连续不断得到满足而形成的。在国家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连续性的国民收入分配,是由国民需要的连续性决定的。国民连续性需要通过连续性国民收入分配得到满足,从而实现国家物质凝聚力的连续性增加。国民收入分配满足国民需要的连续性越稳定、时间越长,所形成的国家物质凝聚力积淀越深厚。当然,国民收入分配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如果不是由于灾害和战争,而是由于国家执政能力的低下所造成,也会使国家物质凝聚力的积淀过程中断,最直接的表现是人民由对政府的满意变为不满意,国家物质凝聚力由强变弱。

(三)国民收入分配的不断增长,能够促进国家物质凝聚力不断增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类认识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一方面创造不断增加的社会财富,使进入国民收入分配的财富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人民又创造出丰富多彩、不断增加的需要。人民的不断增加的需要能够通过不断增长的收入分配所满足,所产生的国家物质凝聚力也会不断的得到新的发展的强化。国家满足人民温饱需要所产生的物质凝聚力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所产生的物质凝聚力虽然在方向上具有趋同性,但人民对国家所产生的高度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有层次上的区别的。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国家物质凝聚力的作用点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被提出。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992年6月,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1995年,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我国国家战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改变了以往只满足人的吃穿住行基本需要就可以增强国家物质凝聚力的陈旧模式,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及代际公平理念融入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增强渠道,为国家物质凝聚力实现可持续提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物质凝聚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物质凝聚力提供全面支撑

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国家物质凝聚力发展度、平衡度、协调度和持续度,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的角度来看,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可持续性也同样包含发展度、平衡度、协调度和持续度四个方面。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国家物质凝聚力可感性、可比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提供有力的支撑。可持续发展首先就是强化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发展度,在发展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将较好地满足国家物质凝聚力强化的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凸显出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可感性与可比性;其次,可持续发展强化了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平衡度和协调度,将不断修正竭泽而渔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强化人类不同代际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种族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平衡度及协调度,使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分布更加均衡协调,凸显出国家物质凝聚力公平性的客观要求;最后,可持续发展强化国家物质凝聚力的持续度,保持人、自然和资源之间的有机平衡,完善协同发展机制,保持国家物质凝聚力的持续提升态势。

(二)可持续发展生存支持系统是国家物质凝聚力的临界阙值

生存支持系统为国家物质凝聚力提供托底支撑,保证国民最基本的生存物质需要,保证生存的最基本条件。生存支持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体系中起到基础和支撑作用,同时也为国家物质凝聚力提供托底支撑,是保证国家物质凝聚力得以存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物质凝聚力的维持与增强也将反作用于生存支持系统,为生存支持系统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产品及必须条件,两者互相依托、互相支持。生存支持系统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临界阙值,由于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增强正相关性,以及当前资源环境形势的紧迫性,生态支持系统也必然成为国家物质凝聚力维持与增强的临界阙值。

(三)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支持系统是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动力牵引

发展支持系统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动力,同时也是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动力系统。发展支持系统通过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转变增长方式,满足人民多种需要的平衡,进而提高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力量结构优化程度;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的便捷及舒适程度,促进人民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满足人民高质量生活的生态、绿色要求,进而提升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发展潜力;通过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及资源节约举措提升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进而提升国家物质凝聚力的生态动力;通过可持续理念的教育、培训与实践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与文化内涵,提升满足人民需要的品位与层次,进而增强国家物质凝聚力的精神动力与文化动力。

(四)可持续发展环境支持系统是国家物质凝聚力的约束上限

环境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上限。国家物质凝聚力的维持与提升也必须以生态环境的维持为基础,如果国民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破坏,国民的生存都将受到直接威胁,更不用说满足国民的物质需要了,因此环境支持系统也必然成为国家物质凝聚力的约束上限。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这种发展不是无约束和无上限的,要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标准,在维持生态环境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实现对国民物质需要的满足,决不能为了经济或政治目的,无约束的满足国民物质需要,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发展资源的枯竭,这样不但无法增强现有的国家物质凝聚力,还有可能极大的削弱国家物质凝聚力,甚至导致国家物质凝聚力的消亡。

(五)可持续发展社会支持系统是国家物质凝聚力的社会选择

可持续发展体系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社会组织及社会力量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国家物质凝聚力本身是由国家满足国民物质需要而产生的吸引聚合力。国家凝聚力的基本原理表明,国家凝聚力的方向必须要进行正确的把握,才能防止国家凝聚力被极端势力所利用,避免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社会支持系统就是通过社会组织及社会自发力量对国家物质凝聚力进行正确方向的把控与指引。社会支持系统由于来自于国民社会自身的主动控制,对于物质资源实际信息的把控更加精确严谨,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劣势及资源错配,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的物质需要,更有利于国家物质凝聚力方向及力度的正确把握。

(六)可持续发展智力支持系统是国家物质凝聚力的控制中枢

可持续发展的控制中枢是智力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的核心就是政府。政府作为可持续发展智力支持系统的核心,拥有配置物质资源,控制物质资源流向的绝对控制权。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要求政府在配置物质资源时必须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以及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保证经济社会在生态环境及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适度发展。而这种平衡、适度、协调的控制将使得国民物质需要的满足也同时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平衡性、适度性及协调性,进而保证了国家物质凝聚力的适度性、平衡性、协调性与持续性。

猜你喜欢

国民收入支持系统协调性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协调性练习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作用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谁是你的支持系统
谁是你的支持系统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讲清国民收入分配,助力高中政治教学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对农村消费的影响
环境雕塑在共有空间中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