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校企合作对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意义
——以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室为例

2020-12-19陈彦玮

纺织报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校企服装

陈彦玮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广东 中山 528400)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是培养优秀服装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2015年8月5日,沙溪理工学校的服装专业成为全国165家单位中首批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一。经过5年的发展,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服装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结合中山服装产业的发展情况,服装部在校内与10余个不同企业共同建立起“校内工厂”,高二年级学生全部进入校内工作室学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前进入真实的职场环境锻炼[1]。

基于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有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具备进行课程改革的必备条件,本研究从以下几点探讨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 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 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模式与专业特点不相符

服装专业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画图,更要将作品的最终效果呈现出来。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众多兄弟中职院校中的服装专业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等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课程笼统、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另外,过多的将课程重心放在了服装效果图、款式图绘制等传统课程上,导致很多毕业生只会画画,不懂设计,毕业设计成品往往一言难尽。某教育学家认为,正是这种定位不清,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相互脱离[2]。

1.2 教师实践能力欠缺,教学手段落后

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招聘制度,服装专业教师大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导致服装专任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授课内容主要根据教材,导致教学内容空洞、陈旧、脱离服装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1.3 评价主体与评价体系不合理

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师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定,完全取决于任课老师,导致教师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且缺乏主动性,缺少企业和市场的评价,使得学校培养的是自己想要的人才,而不是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

另外,传统课程集中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测试上,忽视了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素质教育等综合能力的评价,不利于职业人身份的培养,导致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不高[3]。

1.4 实践教学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导致课程单一

服装专业是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学校由于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条件的限制,只能设定传统授课课程。因此,利用校企合作,运用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将企业生产线引进学校,建立“教学实训车间”或者“教学工厂”,让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园,零距离与学生互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达到“三赢”的效果。

2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案例及启示

沙溪理工学校是最早进行校企合作试点的学校之一,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式,学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课程为职业能力素养模块、基础技能培训模块、创新创意培训模块。

2.1 课程设置总览

高一(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是基础培养阶段,主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课程设置包括:“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服装鉴赏”等专业基础课程,也包括语数外、“安全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公共基础课程。

高二(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时期,学生除了保持原班的编制以外,还要根据自己的意愿以及工作室选拔进行双向选择,在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岗位锻炼。让学生在仿真的教学工厂和名师工作室环境里“学中做”,让教学在生产性实训中开展,让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培养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线上,把课堂搬进车间,让学生上课就是上岗,在真实的企业环境里“做中学”,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4]。

高三(第五学期)时期的部分优秀学生会留在“校内工厂”进行顶岗实习,除了成为企业员工以外,还负责帮助和指导下一届进入工作室的学生,实现“传、帮、带”。其他学生则会根据学校的实习安排,到校外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

2.2 课程体系构建

高二年级校企合作工作室学习课程,主要分为3个模块。

2.2.1 职业能力素养

职业能力素养模块主要是培养国家公民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从多学科角度考虑问题的一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室的课程安排除了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公共艺术课、体育课以及办公软件考证课、专业软件(服装设计软件)考证课程以外,还会根据企业的特点与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其他课程,把思政内容循序渐进地融入日常学习实践中。通过该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将来的工作与生活。

2.2.2 基础技能培训

专业课程模块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服装专业素养,掌握服装设计与制作相关技能,能够满足服装相关岗位的基本要求。基础技能培训模块的构成包含相对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基本技术技能体系,以行业工作岗位通用的工作任务和职业基础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标准编制。

该模块的所有课程根据各工作室的不同特点以及服装专业必备的共性课程,分别设定必修课,如“服装设计/服装开发”和“服装款式图绘制”。在“服装款式图绘制”课程中,除了每个工作室的学生要掌握一些款式图的基本技法以外,各个工作室也要根据不同的特点着重培训学生不同方向的绘制技巧。如男装工作室偏重在图案设计表现上;女装工作室偏向于服装款式的设计;岭南非遗文化工作室偏向于面料和服饰品配饰的绘制等,各有重点和针对性。

另外,各工作室也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更专业化的课程。如男装工作室的相关企业比较偏向于服装电商运营,因此,课程设置就制定了“服装摄影”“服装运营”“电商美工”等课程;婚纱礼服工作室强调培养学生服装工艺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因此制定了“缝制工艺”“服装结构”等课程;岭南非遗文化工作室则加入了更多服饰文化知识和民族服饰手工艺技法的相关课程。

2.2.3 创新创意培训

创新创意培训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企业与市场的要求,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直接通过企业和市场的反馈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色彩搭配与表现”这一专题课程的学习,男装工作室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服装知识与软件操作技能,用电脑绘制服装穿搭策划案并发布到企业引流用的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平台,根据网络流量数据的反馈,对学生服装穿搭能力的实际运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女装工作室则让学生参与服装设计开发过程,让学生全程跟进从设计到成品呈现的全过程,并通过订单销售数据,给学生的设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岭南非遗工作室曾多次在校内举办民族手工艺布艺展,让学生在校内销售制作的包包,通过布艺包销售活动,将产品变为商品,让学生作品在销售中得到反馈与评价,实现评价模式的创新。

3 中职服装专业中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改革虽然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1)专任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薄弱,老教师不愿意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导致课程改革速度缓慢。(2)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工作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但人员的教育背景层次多样,并且大部分缺乏教育经验,难以对学生的实践实训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导。(3)由于学校专业教师人手不足,工作室指导教师要兼顾高一年级的专业课程,无法时刻在工作室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在学生管理上造成一定的困难。(4)引进的企业大多为中山本地中小微型企业,企业规模、管理人员水平以及行业影响力比较薄弱,企业随时面临生存问题,同时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投入不足。此外,社会上的大型或者知名企业又对与中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缺乏兴趣,导致学生难以接触行业的前沿知识[5]。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3点建议。(1)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确定学徒制的合法地位,给合作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其中。(2)进一步明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责任与义务,通过更细致的条文与监督机制,落实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3)中职学校要以行业需求为基础,建立以及完善现代化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专任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保证专任教师的市场竞争力。

4 结语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进行课程改革,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使产教融合更加深化,使课程安排更加合理、科学,也是促进工学结合的良好手段。虽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还处于实验和初级阶段,但前途是光明的,以期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职服装专业课程改革之路,使服装职业教育朝着科学、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校企服装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