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境界”思想对传统服饰纹样设计的启发

2020-12-19董天娇王建伟

纺织报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庖丁心胸纹样

董天娇,王建伟

(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通过庖丁的故事[1],揭示了美是一种自由的创造。通过叶郎[2]的解读,发现庖丁解牛表明了人们在劳动创造的实践中所达到“自由境界”,也就是审美的境界。“自由境界”的提出与创想,长期以来吸引了无数人去了解和分析。其中,“审美心胸”“创造的自由”等概念,对所有从事需要技能技术的行业都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因此,庄子对“自由”的定义和叶郎对“自由”的诠释所展现的魅力可以影响各行各业。在服装设计中,特别是在对传统服饰纹样的设计和运用中,这些亦有积极的启发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也日益增强,对于强大中国的自我认同和自豪感不断上升。人们不再盲从外国文化浪潮,开始寻求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建立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体现在服饰上,便是当今“国潮”流行趋势产生的原因。

在众多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服饰的方法中,对传统服饰的纹样进行再设计,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但仅将史料中的原版图案简单地复制到服饰上就是对传统纹样的最佳继承了吗?根据“自由境界”中“审美心胸”“创造的自由”等概念的描述和诠释,研究者们发现了更好的设计方式与方法。

1 “自由境界”思想中的“审美心胸”和“创造的自由”

庄子在众多中国思想家里,一直都是自由精神的代表。在研究庄子的“自由境界”时可以发现,他对艺术创作有很多的启发和指导,这些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让人们更好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指导。就如同“道”,人生于“道”,最终也要回归于“道”。

在叶郎看来,庄子通过《养生主》《达生》《田子方》等故事,揭示了在拥有一个空明的心境(即审美心胸)的前提下,美的创造必须实现“创造的自由”,即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以达到“自由境界”。

1.1 “审美心胸”的含义及方法

“审美心胸”这一概念虽然不是由庄子提出的,但是庄子关于“心斋”“坐忘”的论述,可以被看作是审美心胸的真正发现。“审美心胸”是在清空内心杂念之后,对世界的观照,是超脱利害观念的空明境界。这种境界是“自由境界”的前提条件,虽然“审美心胸”可能不是直通“自由境界”的道路,但至少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要想拥有审美心胸,就要“心斋”“坐忘”,但在这之后,并不是只破坏、不建设,清空杂念为的是吸收“气”,感悟“道”。由此得到的启发是,要忽视名利的诱惑,清空杂念。庄子的自由不是对外界要求的自由,而是“求诸己”,追求自身内心的自由,忘记自己所要实现的自身价值,纯粹地追求“道”[3]。

1.2 “创造的自由”的含义及方法论

在《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中,“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使用了“神”这一概念,这是指在技艺上达到了一种神化的境界,是对创造的自由的一种概括。所以,在获得“创造的自由”之后,庖丁可以把“解牛”这件事做得符合音乐舞蹈的节奏,并且已经达到了审美的境界。庖丁在解牛这件事中能做到了然于心,是因为他通过解牛表达自己的内心,并且是在进入状态之后不为外物所困的表达,将他所做之事转换为愉悦之事,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只有自身从所做之事中感受到“美”,展现出来的东西才能让别人感受到“美”。

庖丁的故事说明,自由是千百次的锤炼,也是千百次的重复。通过不断地练习“技”,实现对“技”的超越,以期达到神化的境界来拥有“创造的自由”。要想实现庄子的自由,需要不断地积累、时刻锻炼。

2 “自由境界”之于传统服饰纹样再设计的意义

市面上现存的所谓“国潮”品牌良莠不齐,存在一些粗制滥造的表达形式以及生搬硬套传统元素的状况,这样简单地、不加思索地对“国潮”的展现和诠释,不仅不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而是一种破坏,并且会展现错误的民族形象。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重新审视和反思,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可以对中国传统服饰纹样进行再设计的方法。

面对这样的现状,设计活动中的“自由境界”也许会是无数设计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自由地结合传统服饰纹样,设计出适应现代又具有传统风格的服饰纹样,让国人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同时也可以从衣食住行中感受中国自己的文化,以此加强民族自信心,让世界感受中国之美,这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思想及其方法来指导设计活动。

2.1 “审美心胸”

带有传统元素的服装与服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的灵活运用是很重要的。许多学者已经总结出许多具体的实施方式与方法,因此,本研究讨论的是宏观设计方法方面的建议。“审美心胸”是对于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来说的。首先,任何领域的设计师,都需要拥有“审美心胸”、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对相关素材的博览。服饰纹样设计中确实存在所谓的“爆款”,但是带着寻找“爆款”的目的去临时翻找古代文献资料,从网上搜索的未知来源的图片中直接提取颜色和形状,然后印在衣服的任意部位。这样的再设计方法比较功利冒进,像这种不知其意就随便采用的服饰纹样设计,浮躁得经不起推敲和审视。

既然想用传统元素,就要静下心来了解这些传统服饰纹样,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服装,就要运用相关寓意的图案,而不只是颜色和形状适合。从原始社会的简单纹样,到封建社会的精美花鸟虫草、飞禽走兽纹样,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代表纹样,这些纹样与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以及社会文化密切相关[4]。例如传统纹样中的蝙蝠元素,设计师将它用在暗黑风格的设计上,完全背离了纹样原本要传达的讯息。在西方,蝙蝠是黑暗邪恶的象征,因为其与欧洲的吸血鬼文化相关联。但在中国,“蝙蝠”等同于“福”,是吉祥的象征,倘若不加以了解和区分,那么设计出来的作品展现的“国潮”元素就是本末倒置。

在汲取传统服饰纹样元素时,一定要有“审美心胸”,要排除杂念,潜心研究。这一前提决定了设计师接下来的设计工作能否成功。

2.2 “创造的自由”

设计作为一种“技能”,“庖丁解牛”的故事自然对其有参考意义。庖丁进行了千百次练习,才能将“解牛”这一活动了然于心;同理,进行大量实践活动对服装行业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件服饰的纹样设计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要让其成为实体,这样才能看到最终呈现的实际效果,才会实现它的意义和目标。但这种实践活动又不能简单等同于重复性机械活动。

设计并不是轻松的工作,如果只遵循一套固定模式,然后恒久地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所有设计,最后呈现的作品都是毫无生命力的,这样的设计方法不可取也不现实。任何事情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尝试,诚然,一个固定套路的重复也是大量的实践,但是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机械般地原地踏步,另一个是螺旋式上升的质的变化。机械地重复,会使设计活动变得麻木且无聊。庖丁之所以可以让解牛变为“美”的享受,绝不是不断重复错误的解牛方法。

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尝试,勇于试错,找到自己最舒适的创作状态,不断调整和完善每一次设计,全身心地沉浸到设计活动中去,让传统服饰纹样的再设计变成令人愉悦的活动,最终形成“创作的自由”,这不是累加和重复可以简单达到的“自由境界”。尝试不同的传统服饰纹样再设计,不能照本宣科、满足于现状,要发现新的传统服饰纹样的运用方式。

3 结语

在某一领域的自由必然是基于对某一专业技能的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拥有“审美心胸”,了解传统服饰纹样,掌握正确的传统文化知识,平时注意积累传统服饰纹样素材,不妄图通过临时查找和借鉴来批量设计无意义的“国潮”服饰纹样,循序渐进地实现“创造的自由”。在“自由境界”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然后进行设计活动,并将其融入服饰纹样设计中,通过服饰纹样展现中国特色服饰文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设计方法,且任重而道远,需要继续挖掘和探索相关方法。

猜你喜欢

庖丁心胸纹样
当庖丁遇到犟牛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奇怪的爸爸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打开心胸,就能融入”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心胸
涵养“庖丁”之劲——养的是苦干实干的狠劲钻劲
灶王爷秀逗记(八)
别做奇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