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灰霉病防治难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2020-12-19新蔡县关津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赵霞

河南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残花菌核灰霉病

新蔡县关津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赵霞

一、防治难的原因

(一)低温高湿

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其发病适温为20~25 ℃。但是,因其发病适宜温度与绝大多数棚室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相近,所以在管理上难以通过对温度实行单独管理来控制灰霉病的发生,需要配合排湿一并进行。灰霉病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易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棚室内持续较高的相对湿度是造成该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尤其在连阴雨多天气,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会使灰霉病突然暴发和蔓延。

(二)腐生性强

灰霉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其寄生能力弱、腐生能力强。也就是说,灰霉病多从枯枝、烂叶、残花等腐败的部位开始侵染。

(三)病原孢子量大

感病部位密生的灰色霉层,即是灰霉病的病原孢子,这些病原孢子可随风和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而在生产中,一些菜农常常单纯依赖喷药防治灰霉病,但“防不胜防”。分析原因,一是药液喷洒在病菌上,杀菌的同时,因病菌孢子量大而喷药又不全面,从而“帮助”了一些病菌的传播。特别是在田间郁蔽、枝叶繁茂的棚里,这种状况表现得更加明显。二是喷药的同时,也增加了棚内的相对湿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病菌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条件。

(四)重复用药

菜农朋友大多存在“哪种药好,就将那种药一用到底”的现象,重复用药特别严重。防治灰霉病的药剂多为内吸性药剂,连续喷施2~3 次后,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其防治灰霉病的效果会大大降低,即使加大用量也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而,在用药防治灰霉病时,要轮换用药或混配用药,避免重复用药。

二、防治对策

(一)提温排湿

上午温度超过30 ℃时开始放风。在棚内相对湿度较高的时间段,尽量提高棚温,避开灰霉病的发病适温。

当温度降到25 ℃时,中午继续放风。降低棚内湿度,避开高湿的危害。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 ℃,温度至20 ℃时停止放风,其目的是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8 ℃,在棚内相对湿度最高的时间段,避开灰霉病的发病适温。

另外,放风排湿仅仅是降低棚内湿度的措施,还可以通过膜下浇小沟、浇小水以及种植畦覆盖地膜和操作畦覆盖稻草等措施控制棚内湿度。

(二)清除病残

1.清除残花。残花是灰霉病最为主要的侵染源,绝大多数因灰霉病造成的烂果都是由残花开始的。因此,一定要及时将残花清除,包括残留在果实上未脱落和掉在茎叶、地上的残花。特别是开花量多的樱桃、番茄、芸豆等作物。

樱桃、番茄果实坐住后,很多花瓣不能正常脱落,而与花萼紧贴,这就要求菜农要进行“拾花”。但“拾花”时要注意,不要在果实坐住后立即进行“拾花”,这样因果皮较嫩容易擦伤果皮,后形成残次果。一般在果实坐住如大豆粒大小时“拾花”即可。同时,“拾花”时要注意动作轻巧。

另外,对于蘸花的丝瓜、黄瓜等作物,可在蘸花药中混加异菌脲300 倍液(也可用咯菌腈),为了增加着药量,可在药液中加入500 倍液的中性洗衣粉,以增加药效。

2.清除老叶、黄叶、烂叶和枯枝。该措施是植株调整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意义在于这些茎叶虽然不消耗营养,但容易感染病害,成为传染源。需要注意的是,这项工作要在晴天进行,并且在清除茎叶后要喷洒1 次杀菌剂,避免病菌从伤口感染而烂茎死棵,可用链霉素3000 倍液进行喷施预防。要正确摘除灰霉病果或病叶。菜农都明白及时清除灰霉残体能够达到控制灰霉病传播的道理。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很多菜农在摘除植株上的灰霉残体时,很容易将灰霉孢子抖落,这些灰霉孢子抖落在空气中,通过空气可再次进行传播。因此,摘除感染灰霉病的组织时,可用打火机烧一下或用小袋将整个部位包住,再进行清理。还要提醒菜农朋友,千万不要将上述的病残体在棚中随意放置,要将其带出棚外,集中深埋。

(三)喷熏结合

相对于喷药来说,熏烟不仅不会增加棚内湿度,还有降低棚内湿度的效果,并且熏烟杀菌全面,可实现全棚杀菌的目的。喷药与熏烟结合,取长补短,可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发展。喷药要在晴好天气下进行,可在上午叶片干后或下午喷药,但严禁中午高温时喷药,以防产生药害。药剂可选用扑海因1500 倍液、嘧霉胺1000 倍液、烟酰胺800 倍液、嘧菌环胺1000 倍液、乙烯菌核利800 倍液等药剂。

熏烟可在傍晚闭棚前进行,也可在阴天时熏烟。烟剂可选用百速烟剂、菌核净烟剂等。一般情况下,喷药与熏烟交替进行即可,或者喷2 次药、熏1 次烟。若灰霉病发生较重时,则可将喷药与熏烟结合起来进行防治,即白天喷药,晚上熏烟。另外,不论是药剂还是烟剂,都要按照作物的不同而选择。如茄子和豆科蔬菜对嘧霉胺敏感,因而在选择药剂时,尽可能地选择其他药剂。茄子和豆科蔬菜也对菌核净敏感,因而在熏烟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和熏烟时间,其安全用量为200 g/667 m2,熏烟时间为8 h。

(四)轮换用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灰霉病的药剂有菌核净、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嘧菌环胺、烟酰胺、啶菌恶唑等。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和提高防效,建议菜农朋友轮换交替用药或合理复配使用。

1.发病前可用腐霉利1000~1500 倍液、异菌脲1000~1500 倍液等药剂交替轮流喷雾,也可与百菌清或铜制剂一起喷施,预防灰霉病的发生。要避免重复用药。

2.发病初期可用乙烯菌核利(农利灵)800 倍液、嘧霉环胺(和瑞)1000 倍液、嘧霉胺(施佳乐)1000倍液、啶菌恶唑(菌思奇)2500 倍液等药剂轮换用药进行喷治。

3.发病高峰期可用腐霉利或异菌脲与发病初期的应用药剂混配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残花菌核灰霉病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残花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因素影响下棉田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数量特征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秋思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秋日抒怀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