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未来耕地种植的研究与探索

2020-12-19

河南农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滑县生产性农技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逐步普及,农业种植由原来碎片化管理向规模化统管已经是大势所趋。滑县作为产粮大县,如何扛稳粮食重任、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以此为课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基本情况

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美誉,粮食总产和商品粮贡献量均位居河南省第一位,粮食总产量连续23 年位居河南省第一位,2003—2014 年连续12 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县机井拥有量4.0 万眼,干支渠1208 条,骨干排水沟河21 条,节水灌溉面积4.33 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1.8 万hm2,旱涝保收田面积11.6 万hm2。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241 万kW,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6%。

结合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优势产业的实际,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整合项目资源,全县规划建设了9 个区域站、招聘了523 名村级联络员、县乡77 名农技指导员每人分包了2~4 个科技示范主体,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了技术到位率。

二、存在的问题

分析调查结果后发现,现在农村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村里种地的人普遍年龄偏大;二是农村一家一户也就那么几亩地,非常零碎,种粮食不挣钱,种经济作物不好把握市场,经常是种出来,却卖不上好价钱;三是把土地流转出去,存在一定风险。

而今,中国的老农人正在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农业种植劳动力严重不足。未来的中国农业,发展方向一定是适度规模农业,是带着科技含量的农业,是更加高效绿色安全环保的农业,是有知识有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来操作的农业,是更讲究农业技术应用的农业,是少数人来种地,多数人来做农事和技术服务的农业。所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一定是大势所趋。

2017 年,由原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制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是这样定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怎样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为一项农业发展新课题。

由此可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群众对农技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尽管各级农技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繁复的农业生产过程、当前农业种植老龄化和碎片化等难题,农技推广工作远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借助移动互联网,探索其与农技的最佳契合点有望解决这一现实难题。

2018 年6 月27 日,国务院会议中提出:建设涉农公益服务平台,加大对农户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使互联网成为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设施,给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具体做法

(一)县农技部门

县农技部门在“农技专家、农技指导”模块中免费提供技术支撑,由滑县30 位资深农技专家团队组成,专家团队服务范围涵盖了小麦、玉米、花生、蔬菜、食用菌、种子、农药、土肥等农业技术;农技部门还根据农时、农情,及时发布农业技术信息、病虫草害预报、工作动态等,借助信息化模式,使农业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真正解决农民找农业技术信息难的问题,达到公益性服务的目的。

(二)滑县农管家平台

滑县农管家平台实行公司运作方式,“化肥服务、农药服务、种子服务、农特产品”模块,由农资及农产品经销商,为农管家平台支付一定的管理费,有效保证了正常运营资金支撑问题。

(三)农资经销商

农资经销商在“化肥服务、农药服务、种子服务、农特产品”模块中申请售卖自己合格的农资产品,农管家运营中心进行质量合格审查后,上平台进行售卖,从而实现赢利,优点是随着农管家的逐步扩大推广,销售网络随之增加,费用减少了、利润增加了。

(四)农管家

农管家在526 名村级农技推广联络员中设立了村级服务点,每个服务点都在本村成立了“机械服务队、农资服务队、人工服务队”,由农管家运营中心对服务队统一备案、统一调配,在“小麦服务、玉米服务、花生服务”模块中进行服务实现赢利点,使村内农机、农资、农艺、闲散劳动力等进行集中整合,达到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的目的。

(五)建设银行

农管家得到滑县建设银行全力支持,提供了金融服务模块,主要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难问题,建设银行全力支持“三农”发展,解决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六)广大农民受益

在“农管家”平台上,农民既可以“零距离”咨询专家又可以获取农技知识,还可以根据所需服务,选择模块利用手机一键下单,运营中心收到订单后,会把农户订单派送至村级服务点,服务点接单后15 min 内就会到达下单地块及时有效进行服务,服务结束后农民根据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使农管家根据评价对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完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提高了种植效率,更节约了成本和劳动力,从而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实践证明,生产性服务与农业信息化有效结合能够成功破解两个问题:一是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解决未来谁种地的问题。因为其集聚了移动网络、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现代农业要素,是高度市场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深化发展。同时,因为其在完成现代农业作业过程中,没有发生土地经营权流转,因此,也没有增加流转带来的农业成本增加,也不存在租期不稳定带来的经营风险。

因此,农业生产性服务和农业信息化的有效结合,是新时代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巨大潜力所在。通过这种模式,现代农业完全可以在不流转农户土地、避免增加流转成本的情况下,取得农业发展的收益,解决广大农民种地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滑县生产性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滑县新篇章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滑县120急救中心集体献血忙
滑县“健康中原疾控行”活动有声有色
滑县表彰“最美邮递员”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