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萍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12-19

萍乡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萍乡高质量制造业

贺 冬

新时代萍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贺 冬1,2

(1. 宜春学院 政法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2. 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重塑萍乡制造辉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近年来萍乡制造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之前辉煌时期相比较,与兄弟城市相比较,仍然存在差距。实现萍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主攻工业战略不动摇,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继续优化发展环境。

新时代;萍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的水平。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腾飞都是通过制造业的茁壮兴起走上繁荣富强之路的。萍乡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历史上,“黑白灰红金”五大传统产业占据工业的大半壁江山。中共第一个产业党支部在安源诞生,第一支红色股票在安源发行、江南第一条铁路株萍铁路在萍乡通车。江发、江矿、江机等品牌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安源”客车、“飞碟”电风扇、“奇款”派透气式防雨服、萍乡电瓷、萍乡花果等也畅销全国。现在,那些曾经的萍乡名片已悄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塑萍乡制造新辉煌,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萍乡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新使命。萍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把握新时代产业变革的特征和市场需求方向,遵循高质量发展规律,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动力,推动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才能焕发出新的时代荣光。

一、萍乡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萍乡制造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萍乡市经济社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萍乡制造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奋力谱写萍乡“五年新跨越”的新时代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近年来,萍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会议上多次强调萍乡是吃“工业饭”长大的,工业始终是萍乡经济的命脉,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一是思路清晰。结合萍乡实际,围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海绵产业等新兴产业,提出着力把新城区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把县区打造成为特色经济板块,为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措施具体。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萍乡市市长质量奖励管理办法》《萍乡市关于实施“昭萍英才”计划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产业发展指导性文件和政策措施,为我市加快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绘就发展路线图。三是推进有力。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季度听取工业发展情况汇报,定期了解全市制造业发展情况,加强对制造业发展走势的分析研判。

(二)工业实力持续增强

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和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制造业逐步挺起了萍乡工业的脊梁。一是工业经济由负转正①。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6%,比一季度加快7.3个百分点。全市32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呈现增长,比1至5月增加2个行业,行业增长面扩大到近六成,其中纺织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1个行业呈现两位数增长。二是主导产业集聚壮大。坚持工业强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9%、59.2%,工业用电量和工业增值税分别增长10.5%、26.6%,工业经济创近年最好水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金属材料、食品医药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4%、23%、13.7%、11.2%,六大主导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突破90%②。三是制造业一枝独秀。2019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采矿业增长7.1%,制造业增长9.1%,供应业增长1.9%。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4.3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2.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1%③。

(三)县域经济持续繁荣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最为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促进经济财政稳定增长和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改革创新目标。总体来看,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向新型发展转变、县域发展已经成为萍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各县区坚持把做大做强制造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县域经济活跃度不断提高。一方面,产业形成特色。各县区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产业特色较为鲜明。比如,芦溪电瓷、湘东工业陶瓷、上栗花炮、安源客车等。另一方面,品牌效应凸显。一批比较好的行业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有的已出口欧美和东南亚地区。比如:工业陶瓷行业中有龙发实业、吉祥鸟、普天高科、华星环保、金刚科技、正大陶瓷、庞泰环保。电瓷行业中有中材、百斯特、海克拉斯、博鑫精陶、高强、华通、强联。装备制造业中有鑫通机械、蓝翔重工、德博科技。食品医药中有甘源食品、昌盛、阿尔法制药、江西宏明、花蝴蝶、土嘛哩等。

(四)园区平台持续优化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园区作为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把现代制造业作为园区发展的主攻方向。萍乡高新技术工业园以突出示范、带动、聚集和辐射功能为主,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创造先进的运行机制,使之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再度开发和转移的承接地,全市工业的科技孵化区。2019年末全市6个工业园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安源工业园区、湘东工业园区、莲花工业园区、上栗工业园区、芦溪工业园区)投产企业达474家。安置从业人员7.74万人。全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8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实现利润总额79.82亿元,比上年增长0.8%④。加快产业地标打造,经开区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绿色园区,芦溪电瓷产业被列为省“满园扩园”重点产业集群,莲花空压机产业被列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安源、湘东、上栗产业园完成扩区调区并更名为工业园。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约用地不断推进。目前全市园区污水管网总长达104公里,接入企业近300家,共清理园区僵尸企业19个、僵尸项目5个,盘活土地465亩。

二、当前萍乡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萍乡制造业快速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当前,与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相比,萍乡市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制造业大而不强特征明显,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虽然萍乡已形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海绵等五大重点产业,但从整体来看,产业层次不高是制约萍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根源。主要体现在产业只有量的集中,没有形成集群、集约式发展态势,产业上下游密切协作、支撑互补能力还不够。产业结构不优是制约萍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因素。主要体现在“黑白灰红金”五大传统产业仍占据工业大半壁江山,高耗能行业占比仍然过大,相当一部分产业属于产能过剩行业,新兴产业发展势头不强劲,尚不足以完全抵消传统产业发展放缓的影响,导致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长期以来,萍乡作为“江南煤都”的地位稳固,经济对资源型产业依赖程度不言而喻,工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冶炼和化工行业,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材等粗放型企业占比偏大,而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萍乡企业在发展中规模能够实现迅速扩张,甚至是几何级数增长的企业凤毛麟角,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户均值低,成长性差。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研发能力差、拳头产品少、品牌影响弱,缺少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不足,特别是当行业波动较大时,容易遭受产业链两头挤压。比如,芦溪电瓷历经百余年发展,仍存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不足,低端产品市场饱和又尚未打开国际市场,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年龄老化等问题;湘东的化工陶瓷,应用领域不广、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小,生存困难;上栗的花炮行业因产品的特殊性,国家政策并不支持其发展,企业安全生产压力大、融资难、生产成本高,行业科技含量低、流通受阻、环保要求导致销售市场萎缩。

(三)转型升级瓶颈凸显

首先是认识不到位。有的企业专注于“低头做事”,忽略了“抬头看天”,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布局。企业发展在顺境时,往往把资金投到“短、平、快”的方向上,热衷“转行”而不是“转型”,对制造业发展趋势关心不够,没有危机意识,一旦遇到困境就束手无策,把希望寄托于政府扶助、银行支持上。其次是路径不明晰。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跨界行动”,每个企业需要个性化地订制解决方案。这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特别是在缺少专业人士或专业团队指导的情况下,转什么、如何转,都非常迷茫。最后是实力受限制。历史上,萍乡也曾有过思想保守,错失重大工业项目落户萍乡、产业转型升级机遇的教训,如万龙山飞碟电扇厂没有及时转型向多元化的电器行业进军而销声匿迹。有些企业即使意识到要通过技改转型升级,但由于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支撑,往往想转也不敢转,处于不搞技改“等死”,搞技改“找死”的尴尬境地。

(四)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萍乡地处内陆地区,且为江西边际小市,历来不是省里、国家投资的重点地区,在江西乃至全国的战略布局中,萍乡有被边缘化的倾向,竞争力在减弱,大型企业少,技术性企业基本没有。由于区位没有优势,外地产业在萍乡找不到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导致落地的大项目、好项目少。一是营商的政务环境不优。政府职能错位、缺位现象时有存在,审批事项部门衔接不畅,好的政策难以兑现落实,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二是制造业发展措施不够。在鼓励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加大中小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等方面措施不够,政策的灵活度不高,受益的范围不广。三是现代企业意识不强。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萍乡家族企业多,现代化企业管理观念淡薄,本土化思想严重,现代企业家意识不强,机械等制造业难以通过品牌战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三、萍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1]。制造业兴、则经济兴,制造业强、则市强。坚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重塑萍乡制造新辉煌的根本保证和唯一选择。

(一)明确发展定位,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动向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非常重要,应积极培育发展“食品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替代产业。

要坚持主攻工业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选准产业定位,各县区要顺势而为,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做好产业规划,瞄准国家当前重点支持方向和产业发展新趋势精准发力,不断做优传统制造业“体质”,做大新兴制造业“体量”。在抓好支柱产业的基础上,要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有针对性地补链、延链,引导集群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形成上中下游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滚动效应和集群效应。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制造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中医药、电子信息、粉末冶金等产业,通过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大力引入产业上下游配套性强、互补性高、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要坚持按“土地+税收+政策”优惠招商的传统模式,结合“产业园区+标准厂房+金融服务+专业招商”的契约化、专业化招商模式,做到“两条腿”走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市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和各地搭建的产业细分平台作用,大力推介、广泛宣传,选准1~2个具有爆发力增长的产业有针对性地招商,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份额。

要逐步完善倒逼机制。要完善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加大对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权重,把反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精神,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集中更多资源支持优势产业发展。

(二)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形成萍乡制造新优势

工匠精神是萍乡制造迈向中高端的关键。重塑萍乡制造新辉煌,要将不懈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制造业生产与管理实践,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打造萍乡制造新名片。

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突破技术关键领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深化金融、财政、科技体制改革,降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风险[2]。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拓展市场,积极引进人才,通过政策引领激发企业转型升级动力,促使企业向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方向发展。

要推动试点示范。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集中资源力量加大对制造业试点示范的培育力度,做到每个产业重点打造1~2个行业代表性强、转型升级效果好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示范,树立行业标杆,推广典型经验,为行业企业提供借鉴参考。

要深化“两化”融合⑤。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和专家智库力量,引导制造业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突出信息化体系建设。要加快各类工业应用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上云,帮助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挖掘新型能力,助推企业降本增效、做大做强。

(三)创新体制机制,继续优化企业发展新环境

企业做大做强,必须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注重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提供完善的生产要素,持续改善萍乡制造发展环境。

要加快推动园区品质提升。工业园区是制造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平台,是工业强市战略的主阵地、主战场。围绕打造升级版工业园区,必须以实施《江西省开发区条例》和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发展,大力清理园区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城融合步伐。要加快园区数字化建设,提升园区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市、县、园区、企业四级联动。

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扭转服务企业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特别是对一些新问题、棘手的问题,要有与企业同舟共济的思想,以开放的思维,多用改革的办法,多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解决问题,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

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制造业必须把人才和资金作为发展之基。要加强校企合作,萍乡学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萍乡工业学校要针对本地主导产业,实行“订单式”的职业教育培训,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帮助企业就是帮助自己”的理念,加大与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对接,打通信息壁垒,加大对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风险可控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①②萍乡市统计局. 2020年上半年萍乡市经济运行综. http://pingxiang.gov.cn。

③④萍乡市统计局.萍乡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pingxiang.gov.cn。

⑤“两化”融合具体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1] 陈石俊.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重塑江西制造新辉煌[R]//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188~203.

[2] 曹高明, 饶晶. 加快江西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研究[J]. 老区建设, 2019(6): 29~36.

Research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ingxia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HE Dong

(1. School of Marxism, Yichun University, Yichun Jiangxi 336000; 2.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city by industry and to reshape the glory of Pingxiang manufacturing is the ture meaning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lthough Pingxiang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still a gap compared with its glorious history and other cities. To achiev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ingxia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e must adhere to industrial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in the new era, and continue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new era; Pingxia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276.44

A

2095-9249(2020)05-0045-04

2020-07-15

江西省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经费资助项目

贺冬(1984—),男,江西芦溪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责任编校:王中兰〕

猜你喜欢

萍乡高质量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