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2020-12-18吴健军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

吴健军

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师生双方来说均面临着严峻挑战,教师不仅要教授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还需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发散思维和锻炼实践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生活与社会。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对象,并提出一些恰当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解题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5-0005-02

1.灵活运用课本内容,精准提出数学问题

课本作为展开一切教学活动是基本依据和切入点,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需认真研究与阅读课本内容,通过科学处理与加工精准提问数学问题,尽量与实际生活接轨,且突出启发性与开放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灵活运用教科书,结合具体知识有针对性的提问,不仅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使其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讨论与交流中,还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焕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比如,在进行“相交线”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显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询问:你们可以找到相交线和平行线吗?学生将会很容易的发现,让他们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其建立形象、直观的数学模型。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用剪刀剪纸片,提出问题:剪纸片时,用力握紧把手和张开把手时发生什么变化?使其在操作中将剪刀的构造想象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剪纸片过程中把手与刀刃之间夹角不断发生变化,不过这些角之间存在着不变的数量关系与位置。之后,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直线,搭配问题:此时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哪几个?将得到的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各对角不同的位置如何分类?左边角与右边角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理解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2.精心营造问题情境,学生主动發现问题

数学属于一门典型的理科类科目,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较为抽象,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这为正常教学带来一定难度。正所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根据教授内容精心营造问题情境,借助实物、模型、信息技术或其它教具,将数学知识放置在具体情境中,引领学生自主提出和发现问题,使其在身临其境中极力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与创造意识,他们将会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做铺垫。

例如,在实施“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先画出两条平行线,再画一条直线与其相交,然后用量角器测量8个角的大小,根据得到的数据作出猜想,使其主动发现以下问题:同位角是否相等?内错角是否相等?同旁内角是否互补?如果这三个结论中有一个是成立的,那么能否确定那两个结论也成立?引领他们通过讨论与解决问题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公理。接着,教师询问:你们会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这个公理吗?学生口述,根据自己的画图来表述,如:∵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使其用平行线性质公理说明其它结论也成立,让他们同样运用符合语言表述。随后学生产生新问题: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与三个判定方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3.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由于初中生受成长环境、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尤其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而且当他们面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时,仅靠个人难以顺利解决,极易影响到学习自信。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程度不同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内,使其围绕问题自由沟通与讨论,思维发生碰撞,均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让他们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分别是什么形状?有哪些性质?那么二次函数的图像会是什么样?怎么画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使其联想到研究函数的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分类思想,让他们归纳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基本步骤,为新课学习做铺垫。接着,师生一起画函数y=x2与y=—x2的图像,教师加强对学生列表、描点与画图过程的指导,用信息技术同步动态显示抛物线的形状,尤其是顶点处的特征,提示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观察、比较,讨论图像形状的特征及与系数的关系,归纳、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这样引导学生从“形”加以观察,从“数”加以解释,使其了解顶点、对称轴等概念,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具体数学问题,训练解决问题技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结合具体问题展开解题联系,着重训练学生解题问题的技巧,使其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让他们学会处理信息,实现知识类化与迁移。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可设置一些一题多解类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尝试,不要拘泥于以往的解题模式,使其主动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反思解题思路与流程,推动他们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更为透彻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以“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教学为例,教师设计练习题:某人买13个鸡蛋、5个鸭蛋、9个鹅蛋,一共花9.25元,如果买2个鸡蛋、4个鸭蛋、3个鹅蛋则花3.2元,那么这三种蛋只买一个需多少钱?学生能够根据题意设鸡、鸭、鹅三种蛋的单价分别是x、y、z元,列出方程组:13x+5y+9z=9.25①,2x+4y+3z=3.2②,他们发现这是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于只有两个方程,无法分别求出x、y、z的值,不过所求的是x+y+z的值,可以通过变形变换得出多种解法。如:凑整法,(①+②)÷3得到5x+3y+4z=4.15③,②+③得到7(x+y+z)=7.35,则x+y+z=1.05;主元法,将x和y当作主元,z为常数,解①和②得出x=0.5-0.5z,y=0.55-0.5z,则x+y+z=1.05;还有消元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等。

5.注重数学实际应用,提升解决问题水平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也在于此,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一些生活化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使其通过抽象、转化、联想等构建数学模型,化复杂为简单,或者引领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道生活中“阶梯收水费”的题目:某学校为鼓励教师节约用水,规定每位教师每月用水不超过10吨,按每吨m元水费收费,用水超过10吨的,超过部分加倍收费,一位教师7月份缴水费16m元,则实际用水多少吨?学生结合一次函数相关知识列出算式,设超出部分为x吨,则2xm+10m=16m,化简得出一次函数关系式2x+10=16,求得x=3,那么一共用水13吨。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生活中的一次函数现象,像购物、交电费、打电话、匀速直线运动,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及未知量的取值范围。如此,教师指导学生把课堂所学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至生活实践中,使其学会用来解决一些现实性问题,引领他们亲身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6.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需长期坚持,善于发现与制造机会,结合数学知识特点从多个途径出发,使其学习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通过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习自信,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邓吕.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析[J].成才之路,2019(23)

[2]王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05)

[3]范红全.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8(15)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