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若干思考

2020-12-18陆峰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计数分母本质

陆峰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也为小学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指明了方向。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会学习、爱学习呢?在教学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突出数学本质

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是死记公式,法则,然后像计算机那样按程序进行运算,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逐步体会数学的本质,理解数学的精髄,打通学习的通道。任何外在的教学形式都应为理解数学本质而服务。在数学学习中,如果能领会其中的数学本质,举一反三加以推广,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可以从小学一年级教学数的认识就开始。

1.数的认识:围绕十以内数的认识展开教学

数的概念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抽象概念。在这里以1-10各数的认识为例,从数概念的以下方面―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数的运算:加法计算突出相同计数单位的合并

数的四则运算,从整数、小数到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贯穿了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其中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对加法计算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特别重要。100以内的加法,进一步体会加法计算的本质:将相同计数单位合并起来,数出相同计算单位的个数。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计算总结整数加法计算法则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后讨论计算注意事项,充分体会到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其中“相同数位对齐”,实际上是便于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是因为在十进位值制的原则下,当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合起来满十,需要向前一进1;“从个位加起”是为了方便进位。这里一方面巩固加法的内涵,另一方面再次深化对十进位值制的理解,深化数的认识。在教学中除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巩固运算能力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比如,让学生自己尝试将两位数加法推广到三位数加法。

事实上,学生明确了整数加法计算的本质,就很容易将其推广到小数的运算,也就是说,小数部分同样也是相同计数单位的合并。

对于分数的加法计算,同样可以体会其本质。教学中可以先帮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道理,同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相加时可以直接数出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也就是分子的和的个数。这正是前面学过的整数、小数加法运算的本质:数出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教学中,除了借助直观图理解算理外,还应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相加表示的是什么?与之前学习的整数加法、小数加法有什么联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加法的本质都是数出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也就是突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这样,就为接下来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然地激发要将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的需求。

这样的认识揭示了加法计算在不同数域上的共通本质,有利于建立加法运算的数学结构,深化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也为运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应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从哪儿来”),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如果学生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将更加深刻、透彻。

小学阶段统计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统计量(平均数)和常见统计图的学习。除了经历认识的全过程,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统计量和统计图解释现实世界的诸多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统计的价值也十分重要。

三、运用数学思想

在数学学习中,除了掌握基本的数學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才不会变成被动接受,而能进行主动探究。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性质或结论,就比从教师口中、教材上直接接受到的要有价值得多,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也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本领。小学数学学习中有转化思想和模型思想两个比较重要的思想。

1.转化思想

转化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最普遍应用的思想方法,就是将新知转化旧知来解决,或是将新的问题转化为己经解决过的问题。学生领会了转化的思想,就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在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或新知的学习时,就能尝试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新知。事实上,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转化来进行学习的。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就是转化为前面已知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等等。

2.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时,先通过具体特例发现一般的规律或模式,再推广到一般情况,从而建立一个一般数学模型。这样,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实现对一类问题的解决。也就是当我们再次面对同类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应用模型来解决,以提高效率。

事实上,模型思想一直伴随学生的数学学习。一些有趣和经典的数学问题(准确数与近似数、找次品、植树问题等),都是经历从特例出发探索规律、发现模式,进而归纳出一般模型。因此,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也就是探索一般模式的过程,而不是记忆规律或结论,因为结论是可以通过再次探索发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并能在学习中抓住数学本质,体会数学思想,就一定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实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音表达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计数分母本质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A卷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找回“丢弃”的分母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放缩
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