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县监测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措施与对策

2020-12-18刘爱红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徽县虫情夜蛾

李 力,刘爱红,梁 琼

(甘肃省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徽县742300)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该虫2019年7月中旬入侵徽县,危害复种玉米。徽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紧急组织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及时落实监测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草地贪夜蛾的繁殖、扩散、蔓延、危害,确保了徽县粮食生产安全。

1 徽县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情况

2019年7月9日甘肃首次在陇南市武都区发现草地贪夜蛾,徽县加强了监测防控工作,于7月10日在永宁镇张沟村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二龄幼虫,发生面积0.02 hm2,发生虫株率0.65%,平均百株虫量1.29头,最高单株虫量5头。7月16日在11个乡(镇)发生危害,7月24日全面完成防控工作。

徽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二龄幼虫,立即启动防控应急预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监测及科学指导防控。在徽县15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监测调查到草地贪夜蛾幼虫,累计发生面积4.91 hm2,平均被害株率1.25%,百株虫量1.04头,最高单株虫量5头。通过广泛宣传培训使群众认识害虫,掌握防治技术,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虫情,第一时间组织防控,及时彻底消灭害虫。累计下发省市配套的应急防治农药0.8 t,招标采购甲维·氟铃尿农药1.5 t,对全县158.07 hm2夏玉米和晚熟玉米全部进行药剂防治,累计开展防治255.6 hm2。据统计,全县平均防治效果达93.6%,危害损失率2.72%,切实将害虫危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2 监测防控措施与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属地管理

全国和省市草地贪夜蛾紧急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之后,徽县及时召开了全县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紧急部署会议,认真落实省、市视频会议精神,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到了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的严重性和监测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把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控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防控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就坚决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控歼灭战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县上及时成立了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防控应急预案,全县15个乡(镇)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防控措施。县乡层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分解细化防控工作任务,构建了政府主导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了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田,全面打响“虫口夺粮”歼灭战。

2.2 全面监测预警,及时发布虫情

徽县夏玉米和晚播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最有利于草地贪夜蛾迅速繁殖、扩散、迁移、危害,也是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了有效防控,减少危害损失,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分区治理”的策略,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监测预警,分区分类制定防控措施。以各乡(镇)夏玉米、晚播春玉米和玉米制种田为重点全面开展虫情调查,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田”,实现了监测调查全覆盖。确保早监测、早预警,为开展应急防治争取主动权,避免造成大面积暴发和危害。全县共设置监测点60个,投放安装诱捕器180套,安装高空虫情测报灯1台,对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实施严密监控,为科学防控提供可靠依据。从7月1日开始,严格落实虫情信息日报制度,及时收集汇总各乡(镇)当地虫情信息和防治进展情况,并于每日15时前及时向省市反馈虫情信息,共上报虫情发生防治信息56期,发布预报和虫情动态4期。建立了由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农技中心技术骨干、15个乡(镇)农技站长、生产种植大户广泛参与的“徽县草地贪夜蛾监测工作群”,及时交流反馈工作动态,指导部署监测防控工作。

2.3 开展调查研究,提供科学防控

为了掌握草地贪夜蛾的生活危害习性,县乡科技人员通过饲养成虫,观察卵孵化过程、幼虫龄期变化以及对玉米的危害情况,发现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通常隐藏在芯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也会钻蛀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苗期严重被害时生长点被破坏,形成枯心苗。通过喷药防治发现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最佳时期为1~3龄幼虫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必须将药液喷洒在玉米芯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防治效果最佳。

2.4 狠抓宣传培训,强化技术指导

徽县统筹兼顾,合理调配人员,整合技术力量,强化宣传培训及技术指导工作,大力推广普及防治技术。徽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分组带队,带领技术骨干深入各乡(镇)开展乡镇级宣传培训和组织发动工作,在全县15个乡(镇)先后召开了乡村两级干部及技术人员参加的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启动培训会。县乡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及田间地头,在搞好监测调查的同时,带上农药和宣传资料,通过召开培训会、集中讲解、观看视频、发放宣传资料、张贴防控挂图、布点监测、田间拉网式巡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普及草地贪夜蛾的识别方法、危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农药安全使用和科学防控技术知识,有效提高了干部群众科学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能力。通过宣传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树立“谁种田谁负责管理”的意识,切实增强对自己种植田块开展调查监测的主动性,形成了政府主导、技术人员指导、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监测防控工作局面,为最大限度地遏制害虫繁殖扩散和降低害虫造成的危害损失奠定了基础。2019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技术宣传培训195场(次),其中,县级5场(次)、乡镇级 48场(次),村级142场(次),共计培训12 235人(次);发放防治农药100箱计4 000瓶;发放《草地贪夜蛾识别与应急防治技术挂图》5 000份;发放技术明白纸3 600份。

2.5 强化应急防治,落实防控措施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对芯施药,打点保面;集中清除,消灭虫源;减少传播,阻截北迁;保险兜底,特事特办”的防控策略,徽县7月10日首次发现该害虫幼虫以后,徽县农业农村局紧急召开了局务会议,抽调局领导班子成员、农技中心技术人员组成了3个工作组,紧急赴各乡(镇)开展宣传培训和指导开展监测防控工作,并对各乡(镇)监测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和指导,及时解决监测防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促进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2.5.1 物理防治 利用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在成虫集中迁飞期安装杀虫灯和性诱捕器诱杀成虫,降低成虫数量,减少成虫产卵量。在田间发现幼虫零星危害时,及时将受害植株拔除并带出田间销毁,严防害虫扩散危害。

2.5.2 生物防治 利用自然天敌和施用生物农药等措施,控制草地贪夜蛾的群落数量。在草地贪夜蛾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球孢白僵菌、多杀菌素、白僵菌、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等生物农药。

2.5.3 化学防治 抓住草地贪夜蛾3龄前幼虫最佳防控适期全面落实防控措施,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化学防治时药剂交替混合施用有助于降低其抗药性,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当玉米田百株虫量达到10头时,应及时组织农民对准玉米心叶进行全田喷雾防治。在害虫普遍发生时,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发动广大群众联合行动,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防治药剂可选用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2%甲维·虫螨腈、6%甲维·氟铃脲、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等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进行适量喷雾防治,确保玉米产品质量安全。

3 加强监测防控的建议

3.1 继续加强监测预报

在全县范围内布控监测网点,扩大监测范围,加强监测力度,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危害动态,建立和完善预警体系,及时发布监测预报和防治警报,做到有情必报,为指导科学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3.2 及时开展调查监控

玉米出苗后及时开展全面普查和带药侦查,一旦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及时组织人员开展防治,力争将草地贪夜蛾危害消除在初发阶段。

3.3 大力开展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开展集中讲解、发放宣传资料、张贴防控挂图等多种形式,及时将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控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为广大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虫害情报和科学防控技术。

3.4 有效开展科学防控

抓住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专防组织和村级组织及时开展统防统治,从而推动全县大面积防治工作,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危害。

猜你喜欢

徽县虫情夜蛾
虞以新:鉴定“虫情”的大侦探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基于AI图像识别的烟草制品虫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平山县2018年性诱剂和虫情灯诱测棉铃虫成虫效果比较
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取得新突破
全省林木种苗工作会议在徽县召开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
黄山地区夜蛾科昆虫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