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烈镇油茶种植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0-12-18韩俊严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1期
关键词:油茶基地农户

韩俊严

(河池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河池 5470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1-2]。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成分,特别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及多种维生素[3],被国际专家称之为“东方橄榄油”,享有“长寿油”之美誉,长期食用可预防心血管硬化,具有降压降脂和防癌抗癌等特殊功效[4]。据统计,全球茶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5]。油茶产业完全可以作为我国中西部油茶主产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已成为我国许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6]。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全国油茶重点产区,油茶产业发展基础好、条件优越、潜力巨大[7],现有油茶林471.33万hm2,约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10%。2018年11月27日,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全区油茶种植面积突破666.67万hm2,到2025年,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增加至1000亿元的“双千”目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8]。针对油茶的“双千”规划,都安瑶族自治县出台了扶贫产业油茶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县新增种植油茶面积5333.28hm2,重点发展区域为百旺镇、拉烈镇、板岭乡、下坳镇、永安乡、三只羊乡、拉仁镇、加贵乡、安阳镇等,其中拉烈镇的任务是733.33hm2。为此,笔者对拉烈镇油茶种植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地的4种油茶种植模式,并提出了促进油茶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基本概况

拉烈镇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东部片区五乡镇中心地带,北纬24°11′19″,东经108°19′23″,东临百旺镇,南濒澄江镇,西接高岭镇,北依九渡乡,距都安县城4.8万m,辖区面积318.5×106m2,耕地面积2251.27hm2,刁江河流经境内12km。拉烈镇是典型的大石山区深度贫困乡镇,全镇辖2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502个村民小组10856户39312人,20个村(社区)中有15个是贫困村(其中11个是深度贫困村),占比为75%,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87户15345人,占比为39.03%,是全县贫困面最广、贫困村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乡镇。境内石山地区土壤以石灰岩为主,丘陵坡地以红壤为主,周边地区处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较为温和,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全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mm左右,平均气温19.6℃左右,适宜油茶种植业的发展[9]。

2 油茶种植现状

拉烈镇油茶种植已有一定的历史,但都是以零散户为主,而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2017年起,拉烈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政府推动、因地制宜、社会参与的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做大做强油茶产业为目标,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为重点,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进油茶新种植,重点扶持贫困农户发展油茶种植,支持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延长油茶产业链,推进全镇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本镇农民长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新亮点。都安瑶族在自治县县万亩油茶种植示范基地位于拉烈镇加佛村、福言村,是都安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河池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的具体举措,也是都安县实施“八大”扶贫产业的一个示范基地。该基地规划种植油茶733.33hm2,其中核心区366.66hm2、拓展区293.33hm2、辐射区73.33hm2。目前,已落实地块266.66hm2,完成整地挖坎166.67hm2,种植岑溪软枝油茶133.33hm2;油茶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5%以上;修建道路5km,在建水肥一体化高位水池2个,累计完成投资400多万元。多次邀请广西林业科学院专家现场指导和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带动周边农户765户参与开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6户。

3 油茶种植的主要模式

目前,拉烈镇油茶种植的主要模式有零星散户模式、种植大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4种。

3.1 零星散户模式当前,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山地林权落实到户,油茶块状小范围的栽植,适合以农户为主的种植模式[10]。零星散户模式一般种植面积小于1.33hm2,户数较多,约占总种植户的70%,但种植面积仅占总种植面积18.9%。此类模式都是没有统一规划,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种植地块,通过政府发油茶种苗或从外地个人购买良种苗。

3.2 种植大户2017年,拉烈镇涌现出8户油茶种植大户,种植面积都是1.33hm2以上,分布在拉烈这区、岜旺村、福言村、弄社村等,面积最大的为283.67hm2,这8户种植面积占拉烈镇总面积的20%。他们清山整地具一定的规模,造林实行良种化,抚育施肥标准化,加工基本半自动化,吃住管理农庄化。这种种植模式可以对油茶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油茶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10]。

3.3 “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这类种植模式中,农户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来进行生产经营,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以村为单位的土地股份合作社[11],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农户社员购买生产资料,同时把农户的产品销售出去。近年来,拉烈镇新组建的种植业合作社有很多,据统计,已经成立了28个种养专业合作社,其中服务于种植油茶的有5个。这几个种植合作社有自己的管理办法和章程,要求油茶种植集中连片面积3.33hm2以上,基础条件较好,符合相关产业发展要求。

3.4 “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这类模式合作社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生产基地,合作社通过生产基地,指导农户生产,并按标准收购或代销社员产品[12]。拉烈镇有3个专业种植合作社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规模化种养。以广西都安刁江古镇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拉烈镇党委、人民政府指导各村坚持“支部抓产业、党员带群众”的思路,通过产业链上建组织、强村带弱村、后援单位挂钩帮扶、党员能人带动等方式[13],福言村党总支部、加佛村党支部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民主理村、法治治村”的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纽带,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福言村党总支部、加佛村党支部以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为契机,积极宣传扶贫惠民政策,充分发挥支部引路、党员带头、能人参与的形式,由回乡创业青年罗东洋负责打造了广西都安刁江古镇种植专业合作社岑溪软枝油茶示范基地,实现了党旗飘在瑶岭中,党员聚在产业上。政府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助”的方式支持基地建设。

4 油茶种植模式优缺点分析

4.1 零星散户模式目前,拉烈镇种植户数所占比例较多,但平时多采用粗放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丰产栽培技术,导致病虫害多发,油茶种植面积小,产量小,种植利润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不利于拉烈镇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含量较低、产量少以及抗风险能力弱都是该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缺点[14]。

4.2 种植大户模式一般具有资金、管理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他们注重油茶新品种的应用和先进管理技术的推广,在现阶段有利用油茶产业(尤其是油茶高产新品系)的发展。但是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信息不通畅,经营规模小,一般都集中在油茶的种植端且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很差,也很难获取更先进的技术,无法融入真正的市场化经营洪流中[10]。

4.3 “合作社+农户”模式其优点是最先设立的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长,社员之间交流时间也多,经验成熟。缺点是油茶种植规模小,种植地块不太集中,品种比较单一,未深入进行资源整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4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其优点是通过基地的种植、养殖、生产,能够很好地把合作社与农户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质量,容易扩大产业规模;能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农户基本不需要投入多少成本。经常统一发放油茶良种苗,并组织周边农户种植,建立高产高效的油茶示范林,当地很多群众特别是贫困户不离家乡就可以获得收益。缺点是油茶专业合作社注重油茶基地的种植、管理,后期的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出现断层,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15]。

5 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油茶产业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乡镇成立油茶产业种植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相关行业力量,具体负责油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乡镇人民政府是发展油茶产业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机制和周密组织的工作局面。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参加油茶产业发展,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建设油茶林。

5.2 落实资金扶持政策,加大油茶种植的宣传力度资金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无论是油茶育种,还是油茶种植技术研发与推广,亦或者是油茶相关企业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地方有必要加大对油茶产业的资金投入[16]。乡镇村组包括驻村干部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引导支持返乡务工人员、转业的退伍军人带头领办油茶合作组织[17]。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对油茶造林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积极宣传鼓励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来获得收益或分红,支持林地流转,充分利用依山旁坡,公路两旁、荒地荒山,把荒坡土岭、闲置山地应用于油茶产业的发展。

5.3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油茶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壮大油茶产业、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的关键[18]。各级政府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实力较强、经营良好、管理规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法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加强科技支撑,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19]。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模式,促进油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乡镇的重要支柱产业。

5.4 强化油茶产业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鼓励省级及其地市油茶科研、高等教育单位产学研相结合,联合进行油茶产业发展科技攻关[20],形成“科研+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或“科研+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模式;二是发挥“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作用。据统计,近2年来,自治区科技厅每年选派近3000名科技专家作为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他们与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对口挂钩,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都安瑶族自治县共有贫困村科技特派员62人,其中拉烈镇有7人,他们都具备有种养专业方面知识和经验,能为油茶企业及农户提供科技服务。今后应逐步探索“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高校院所+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政府部门+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科技扶贫带动的有效模式。

猜你喜欢

油茶基地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我的基地我的连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