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助力贫困村脱贫实践
——以安徽理工大学帮扶安徽省临泉县王香铺村为例

2020-12-18韩剑尘张向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临泉县贫困村贫困户

韩剑尘 张向林

(1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基础与前提。因此,必须打好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在这场大战中,全社会的力量都需投入,高校自然概莫能外。本文以安徽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安理大”)帮扶安徽省临泉县的王香铺村脱贫为例,介绍了高校助力贫困村脱贫的做法与成效,以期为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启示。

1 建立3项保障机制

1.1 制度保障自2013年以来,安理大先后制定了《安理大对口帮扶临泉县五年规划及实施方案》《安理大挂职选派干部管理办法(修订)》《关于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的实施意见》《安理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学校领导干部和内设机构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的通知》《安理大定点扶贫工作要点》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对口帮扶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学校还把对口帮扶工作写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定期召开帮扶工作专题会议并制定帮扶工作计划。通过这些规章制度,学校建立了校领导负总责、挂职选派干部帮扶到村、处级干部结对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健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职责体系,强化了资源要素支持与制度供给,做好了协同配合、形成帮扶脱贫工作的合力,确保从制度层面保障帮扶脱贫工作有序、有效、有力的开展。

1.2 经费保障贯彻落实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经费的问题。安理大制定了扶贫脱贫经费投入保障制度,确保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每年列出20万元用于专项对口帮扶工作,重点用于所包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同时积极解决临泉县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在划拨专项经费同时,还利用每年的扶贫日,在教职工中开展募捐活动,拓宽扶贫脱贫经费来源渠道,保证帮扶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2019年,安理大给临泉县南杨小庄村捐赠10万元进行“四季花果飘香”扶贫项目建设;在2019年第6个国家扶贫日,安理大认领了该村上报的2个项目(洒水车和2.5km道路建设资金,共计19万元)。同年,安理大援建孙台村经费10万元,在村主干道路补充安装太阳能路灯,完善道路亮化工程。

1.3 人员保障一是发挥校领导班子的作用,做好帮扶顶层设计。安理大成立了由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各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口帮扶工作领导组,统筹领导部署学校帮扶工作。2016年10月,校纪委书记率队赴王香铺村进行帮扶工作调研,并送上扶贫资金;同年12月,校长赴临泉县商谈对口帮扶大计。这些都显示了校领导班子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发挥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作用,推进帮扶任务落实。安理大研究确定了驻村帮扶干部人选,以便帮扶工作顺利实施。安理大选派1名优秀正科级年轻干部到临泉县王香铺村长期驻村帮扶。该同志沉下身子、履行职责,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仍然与村民同吃同住,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做到“人到、心到、责到”。他积极参与村内每项扶贫相关工作,认真履职,坚持原则,切实负责贫困户识别、扶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以及脱贫成效是否精准等。三是发挥各有关部门及学院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帮扶工作合力。学校认真实施“干部包户”制度,要求全校处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帮扶工作的意义,统一思想,强化政治自觉,积极推进帮扶工作;要求处级干部加强与包户对象的沟通联系,了解所包贫困户致贫原因,帮助制定脱贫计划,增强包贫困户脱贫意识,坚定脱贫信心;学校督促包户干部经常与所包贫困户联系,与驻村干部联系,并尽量多的实地调研帮扶。每年寒暑期,学校各有关部门及学院都会掀起包户干部深入所包贫困户大走访热潮。

2 坚持3类帮扶

2.1 科技帮扶教育部研究制定的《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对于高等学校积极参与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起到了指导与鼓励的作用。安理大结合自身学科特色,积极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安理大土木建筑学院师生多次赴临泉县,继续开展中心村的“乡村整治规划建设”帮扶工作。2019年,安理大纪委书记一行来村慰问、考察,并带领驻村工作队到安徽农业大学驻皖西北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交流学习,随后服务站站长带领相关专家来村进行实地考察,与工作队及村两委进行了深入交流,初步达成帮助贫困户掌握农业技术的共识。

2.2 健康扶贫健康扶贫是“通过降低贫困人口的经济脆弱性和健康脆弱性,斩断‘疾病—贫困—疾病’的恶性循环,进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现实困境”[1]的重大工程。它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脱贫攻坚战的行动之战。安理大非常重视这一工作,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健康脱贫“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疗保障(“351”“180”)政策。学校发挥医学专业和附属医院的优势,积极开展义诊义检和送医下乡活动,累计义诊义检800余人,发放价值10000余元的家庭常用药品和夏季常用防暑降温品;这些活动使村民们增强了医疗意识,初步掌握了救护基本技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2.3 文化帮扶“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脱贫,不仅要实现物质上的脱贫,还要实现精神脱贫”[2],还要“坚持脱贫攻坚的质量标准,注重精神扶贫。”[3]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贫困乡村文化设施。为全面落实文化扶贫政策,安理大积极开展文化帮扶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安理大已为临泉县捐建了5所“共青书屋”,捐赠了价值约10余万元的图书、文具、价值20余万元的500件卧具和700套实木桌椅等。2019年,安理大还对其他临泉县帮扶贫困户就学子女赠送书包、文具、新华字典、英汉字典等工具用书,“情系乡村爱在行动”安理大大学生文化关爱服务团在村小学开展了为期7d的支教活动。

3 取得3个实效

3.1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飞跃王香铺村“村村通”工程实现新飞跃,10条村村通项目全部建成通车。该村安全饮水工程已入户,确保每户用上自来水。王香铺村的群众文化广场、幼儿园也得到实施或升级。2019年,杨小庄村扶贫脱贫工作队紧紧依靠村两委,先后完成了2个公厕的建设;全村路灯安装覆盖率66.7%;共建设大小文化广场8个;电网改造和饮水工程全覆盖;省级美丽示范村中心村建设基本完成,其他自然村建设正在逐村有序推进;森林村庄建设也在完善中;村集体蔬菜大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3.2 帮扶对象“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致富与富裕是根本。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产业扶贫很艰难,但只要找准路子,踏踏实实、久久为功加油干,就一定能让贫困群众早日端上脱贫致富的‘金饭碗’。”[4]驻村干部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不遗余力地推进各类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王香铺村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能繁母羊补贴项目,受益贫困户26户,共享受补贴资金8万多元;实施光伏扶贫,27个3000W户用、1个60KW村集体所有光伏发电项目;实施小额信贷金融扶贫,该村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贷款85万元;贫困户带资入股使得40户贫困户受益,可以每年分红不少于360元。随着更多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等政策的出台、落地,以及更多资金的投入,贫困村贫困户享受的产业项目也越来越多,该村的甜叶菊种植及经果林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贫困户“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扶贫方式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减贫事业的演进主线。”[5]

3.3 广大干群脱贫致富观念转变,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王香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贫困人口471人,实现脱贫127户,419人。安理大驻守临泉县南杨小庄村的扶贫脱贫工作队根据动态管理原则的要求,对该村贫困户的情况进行建档立卡。通过扶贫脱贫的一系列工作,贫困村广大干部群众,改变了以往“扶贫就是给钱”等错误观念,以及帮扶工作“大水漫灌”的不科学做法。干群对扶贫政策由怀疑、抵触,慢慢变得接受和拥护。绝大多数有发展潜力的贫困群众,脱贫意识提高、发展致富动力增强。

4 结语

安理大帮扶安徽省临泉县贫困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范式具有可推广性,基本经验颇多,主要有:(1)增强政治责任,增强做好扶贫脱贫开发工作的政治自觉,认真学习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对帮扶脱贫工作的认识,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略;(2)加强与临泉县委、县政府以及滑集镇、王香铺村的交流与沟通,创新帮扶脱贫工作理念,丰富帮扶脱贫工作内容,细化帮扶脱贫工作任务,集中精力,真真切切做好贫困户的脱贫攻坚工作;(3)加强扶贫脱贫调研力度,针对村情户况,按照精准扶贫脱贫要求,做到一户一策,帮助找到脱贫致富之路;(4)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广大教师和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在劳动技能培训、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给予更大帮助;(5)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相结合,并积极探索在“扶志”“扶智”方面多做文章、做足文章、做好文章。

猜你喜欢

临泉县贫困村贫困户
蛀虫和蛀牙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人口净流出严重地区小城镇规划路径探讨——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皖西北河网化运动研究——以临泉县为例的初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