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学困生帮扶策略研究

2020-12-17陈化梅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学困监护人学困生

陈化梅

小学阶段学困现象的存在是我们非常不希望出现的一种情况。但我们多年来似乎在解决这种问题时又始终感到缺乏有效举措。这就使得老师很难充分体验到职业成就感,学生家长也因此而倍感沮丧。因此,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成为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并不断完善小学学困生的帮扶策略呢?对此,我有以下观点。

一、正确认识学困现象

怎样的学生算学困生,其实好多老师都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通常会习惯于把考试排在后几名的学生视为学困生。这种判别方式其实是有问题的,是不符合逻辑的。如果我们把考试排在后几名的学生一定要列为学困生,那就等于是说学困生永远且必然地存在着。因为只要有考试、有排名,就必然会有排在后几名的学生。那么照这个逻辑推下去,学困生转化就是无法完成的工作,对学困生的帮扶也就没有了意义……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那么错在哪里了呢?实际上错就错在学困生的认定上。学困生的认定不应当是基于评比之后的排名,而应当是基于其是否完成了合乎一定要求的学习任务,并且学习质量也符合一定的目标、要求。简言之,学困生的认定应基于其是否达标。也就是说可能会有一种现象:排名现象可能继续存在,排名靠后的可能是学困生,也可能不是;班级内的学困生可能有,也可能无,可能多,也可能少,当然只要有几个,一般也会更多留意到考试排名靠后的学生。目前,对于许多老师来说认识并学习这个标准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必须清楚怎样就算达到了基本学习要求,即明白标准是什么。知晓了标准,便好区分些,哪些学生属于学困生也就更清楚了。依靠评比和排名来认定学困生不但不科学,也显失公平合理。在很長一段时间里,我们漠视学生在学习能力、多元智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倾向于认为他们具备相同的学习能力,也基于此就认为他们应当达到相同且比较高的学习水平,或者说是只要有人达到了较高的学习水平,其他人也应该达到这个水平。达不到就会被认为是努力不够,甚至还会被怀疑品质有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在根本上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个体差异,很可能更多的就是有意为之,因为认清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但漠视个体差异的“好处”也是明显的,教学管理就可以更简单了,实际上是更粗放了。懒政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不想动脑筋,习惯了路径依赖,追求“既无功,也无过,得过且过”,这明显是相当不妥的。如果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也是这种路径依赖,那么孩子们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当然,一个好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广大老师可以是积极推动者,但管理层却一定是“关键少数”,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锐意进取的举措。所以,就如何帮扶学困生而言,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怎样科学合理地界定学困生。

二、科学有效地改善学困状况

任何学困现象的发生,其中必有原因,可以是单一原因,也可能是复合的,可以是简单原因,也可能是复杂的,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认清问题。如果不能对学困现象产生的原因做到充分了解,那么解决这一问题也一定是无从下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恰恰最容易忽视。做好这项工作的通常路径就是家访,但这项工作就目前来看,实际上在一些学校还是一个“短板”。乡村学校的老师,如果不是足够用心,家访很可能就会走了过场,了解不到太多真实情况,学校的老师往往由于班内学生较多,这项工作就更有可能被忽视。这实际上需要老师们充分体现出锲而不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才能做好的一件事。惟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困生的帮扶才会更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好有的放矢。就一般情形而言,学困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应对举措大致是以下几种:有些孩子的实际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是明显偏低的。自身对接受良好教育所具有的重大积极意义认识不够,所以他们对孩子们的学习问题显然也是重视不够的,自然也就缺乏督促和指导孩子学习的实际举措;有些孩子的实际监护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或是其他不得已的原因,在精力和时间上都难以做到对孩子的充分陪伴和学习上的有效督导;不排除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孩子存在着个性方面的问题,使得监护人对其管教起来感到十分困难,从而慢慢失去信心,一步一步形成了孩子的学困状态;另外一种情况虽少见却也存在,那就是老师教育举措的明显失当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破罐子破摔”,最终“摔”成了学困生……当然,学困生的成因一定是不仅限于上面所提及的这几种情况,这本身也是一个需要细致观察才能找到原因的问题。惟有搞清原因,对其进行帮扶才能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促成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如果不能与学生家长充分沟通。达成必要且稳固的共识,那么就算是形成了教育合力,这种合力也是软弱的、不持久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获得短暂改善后,也必定会再次出现散漫的情形。除了思想上、学习方法上与家长不断强化共识以外,还有一条就是对于特殊困难的家庭一定要有实质性的帮扶行为,对于在校外得不到监护人有效学习指导的孩子,老师可以多抽些时间对其进行辅导,还要多多鼓励。帮助其提高成绩、树立自信心,并进一步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那些在学习道路上所遇到困难,都必定会被一一克服,并进一步形成一个更强大的自我。如此一个良性循环便开始了,结果必定是好的。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学困监护人学困生
浅谈学困儿童的转化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