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探析

2020-12-17林汉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7期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受到广大人们的关注,中小学阶段是认知能力、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所以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基于这一背景,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现状,然后探究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意识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中小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现状

1.1缺乏对终身体育意识的认识

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上,而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重复性训练让学生达到考试要求,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并且难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甚至会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抵触心理。再加上教师一味的让学生训练,却没有告诉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目标,这严重违背体育教学的初衷,而且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1.2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中小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所以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甚至压缩体育教学的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学科知识。这种应试教育理念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据调查,目前仅有一成的中国人坚持锻炼,基本不锻炼的人数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由此可见,当前人们普遍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缺乏锻炼的主动性,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3体育教学内容落后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体育课程不作为考试科目,所以不受重视,虽然近几年体育成为初中生高考的项目之一,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课堂内容仅仅是训练考试项目,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锻炼,以至于体育教育水平长期停滞不前。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种局面,但是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学生可选择的项目也较少,所以导致体育教学缺乏时代性和先进性。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给学生演示,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在小学阶段,教师放任学生自由活动,这些教学模式都难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2.1大力宣传终身体育意识

首先学校应该全面的认识终身体育意识,将其作为体育教育的核心,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宣传终身体育意识,让师生都认识到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比如可以通过在宣传栏张贴材料、聘请专家开展讲座、播放优秀运动健儿的先进事迹等途径来吸引学生对体育的关注,通过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给师生宣传体育政策法规,让师生可以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除了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认识之外,还要让课任教师、家长等都认识到体育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获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使体育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

2.2开展多样化的体育竞赛活动

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时,教师应该严格规范学生,首先要从服装上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穿运动装,同时要按照教学内容制定课堂纪律,如课堂上禁止嬉戏打闹、不能嘲笑他人要互相帮助一起成长和进步。而且还要要求学生不能私自脱队,需要帮助找老师,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讓他们可以认真的对待体育学习。其次,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如跳绳、袋鼠跳、呼啦圈、拔河、迎面接力赛等,让学生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体育的乐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走出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外认识体育,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体育竞赛视频,通过这种方式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喜欢上体育锻炼,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意识的重要途径。

2.3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并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由于中小学年龄相对较小,心理尚不成熟,一项简单的任务就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多鼓励、表扬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锻炼兴趣。而且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指责学生,要耐心的引导帮助他们,规范他们的动作,不能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重视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将其作为体育教学目标,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作者简介:林汉蕊(1975.3-),女,汉族,湖北十堰人,本科,茅箭区实验学校,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吴频波.论培养高职大专学生的体育兴趣[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4):129-130.

[2] 李红.浅议兴趣、情感、意志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文渊(高中版),2019(0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