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代玉鱼的造型设计研究

2020-12-17雷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造型设计艺术性

雷黎

摘 要 本文针对商代玉鱼造型设计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商代玉鱼的造型设计在视觉上营造了一种“剪影”效果,造型虽缺少立体性,但灵动多变的外轮廓线使得玉鱼的造型生动活泼。在玉料限制的情况下,玉匠取舍有道,将鱼的设计特点与外部轮廓作突出刻画,概括与夸张相结合的雕刻方式使造型富有个性,在视觉上留下深刻印象。综合来看,商代玉鱼材质的选择和雕刻工艺以及玉匠独特的构思造就了其造型的独特性,凸显出商代玉鱼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 商代玉鱼 造型设计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K876.8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国玉器的出现至今已有八千年历史,玉鱼是古代玉器中的一种鱼形玉饰,玉鱼的使用贯穿了整个玉文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商代,以庄重的青铜器而闻名,青铜工具在制玉工艺中得到应用,琢玉技术显著提高,使商代成为古代玉鱼制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由于商代特有的宗教形式,这一时期玉鱼不仅具有佩戴价值,还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在针对玉鱼的研究中,以往的学者主要对历代玉鱼的外形、材质、工艺及用途这几个方面进行总体分析,在涉及到商代玉鱼的内容时大多一笔带过,并未对其造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这就给商代玉鱼的研究留下了空白。

1承上启下的商代玉鱼

中国古代玉鱼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玉鱼。这一时期的玉鱼出土数量较少,造型朴实简练,主要采用简洁的单阴刻斜线作为装饰,大多数玉鱼都采用素面装饰,模仿鱼的自然造型,玉鱼的造型具有质朴感和简练美。

商代早期出土的玉鱼较少,造型上继承了新石器时期的玉鱼造型的风格,多为直片状,一般仅对目、唇、鳍、尾进行简单的纹饰刻画,其余部分多素面。

商代晚期出现的玉鱼数量居多,且造型和纹饰较早期丰富,总体上可以分为平直形和弧形。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是以扉棱纹代替鱼鳍的玉鱼,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从整体来看商代玉鱼多钻孔,玉质均有沁色,多装饰阴刻斜纹。

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玉鱼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商代玉鱼在玉鱼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商代继承了商代以前玉鱼的特征,造型质朴简洁多为片状。商代以后的玉鱼在商代玉鱼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造型越来越多样化,逐渐出现了写实风格的玉鱼,玉鱼逐渐平民化,在造型上写实性更高,且设计纹饰的题材也与日常生活相关,多为吉祥的装饰纹样。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玉鱼随着时间的发展趋于世俗化,逐渐从象征神秘的精神世界引入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2商代玉鱼造型设计的艺术特点

2.1造型的“剪影”效果

“剪影”是民间艺术中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剪刀和纸张制作出动物、植物或其他造型的外部轮廓,突出所剪对象的特征,造型无内部构造,这种表现形式与商代玉鱼的造型雕刻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5]。商代玉鱼造型设计的“剪影”效果主要体现在雕刻玉鱼所呈现的总体轮廓上,其多为片状,所以使得整体造型体量感较弱,形成一种雕刻中独特的“剪影”效果。玉匠在雕刻玉鱼时外部轮廓的完成是造型的第一步,使用不同性质的外轮廓线条,如直线、弧线、软线、硬线来完成轮廓的处理和节奏的把握。

A型玉鱼的外部轮廓设计上刻画多用直线和斜线,外形有冲击力且有稳定性,体现了阳刚之气。如滕州前掌大墓地的标本M38:42(如图1所示),此件玉鱼的外轮廓采用直线和斜线的雕刻设计手法,使玉鱼的造型设计具有稳定性和力量感。除了A型玉鱼,其余类型的玉鱼外轮廓均采用弧线塑造。如滕州前掌大墓地的标本M205:24(如图2 所示),玉鱼的外形使用灵动流畅的大弧线雕刻,没有A 型玉鱼的稳定性和攻击性,凭添了一份灵动性。曲线的塑造方式使整个造型生动活泼、富有动感,仿佛赋予了生命力,使人不禁产生联想。

由于玉鱼造型设计所呈现的“剪影”效果,使得玉匠们在刻画时注重对外轮廓线的塑造。从玉鱼外轮廓线的设计中可以发现,线条设计不仅可以用于塑造造型,同时也能够给人传递不同的情感,既能表现力量感也能表现柔美与灵动。无论玉鱼的轮廓如何变化,都能从视觉上分辨出,这就需要玉匠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有较高的提炼概括能力。这些玉鱼的造型大都简约明快,不追求细部的琢制刻画,而是强调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一般注重对鱼的头部、吻部的刻画,玉鱼的身体均作简约处理,概括出外部轮廓,在着重刻画的部位作夸张处理,造型各有特点。

在出土的玉鱼在设计上,有的头部作夸张手法,如前掌大墓地的标本M201:11(如图3所示),玉鱼的轮廓设计以简洁而有辨识度,头部较长,头顶弯曲向上,鱼的吻部向下,上吻与下吻呈鲜明对比。从整体造型设计上看为鱼的形态,但将视觉焦点转移到头部却又看不出鱼的特点,这种头部的造型刻画与红山文化时期玉龙的头部刻画非常相似。在同一墓地中出土的标本BM3:38(如图4所示),该玉鱼的造型也采用了概括与夸张相结合的雕刻设计方式,身体相对较宽,作拱背跳跃状。弯成的弧度约在60度到100度之间。保留鱼的体态基本特征,将头部夸张变形,头顶轮廓圆润,有向上弯曲的钝角,眼睛向下看,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有的玉鱼吻部设计上突出作“T”形,如在前掌大墓地出土的标本M201:45(如图5所示)便是此类玉鱼。玉鱼的吻部设计向外突出呈“T”字形,无口,背、腹鳍均琢出,歧尾,造型夸张抽象,玉鱼的造型采用概括与夸张并存的设计手法,显得张弛有度。

在造型轮廓设计中采用夸张手法雕刻时,有些部位往往被夸大到不合比例,如对玉鱼吻部的刻画尤为明显,甚至有的部位设计的夸张手法已趋于抽象,难以找寻鱼的特征,与其他动物的局部造型相似。尽管玉鱼的设计夸张尺度不一,但却不显得突兀,从视觉表现上并未给人造成不适感。商代玉匠们将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夸张变形,以形传神,使造型设计形象鲜明灵动多变。

中国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自始至终都对造型的体量感塑造较弱,更加注重平面的表达形式,以面为基础展开艺术创作活动,这种雕刻造型的理念源于人们对器物实用价值的重视,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2.2随料附形,因材施艺

商代玉鱼的造型整体较小,这些玉鱼大都采用其他器物的余料设计磨制而成,造型设计也迁就余料本身的形状,对创作的发挥有局限性,不能随心所欲琢制。玉匠们巧用余料,将与鱼形态相似的余料精心刻画,抓住鱼的关键特征,简明扼要地表现关键性部位,在设计上将琢制工艺与精妙构思充分结合,兼得材料和造型美。

商代的弧形玉鱼,多数是用制作玉璜的余料雕刻而成,玉璜的造型为半弧形,其雕刻完成后的余料亦为弧形,弧形有流畅和灵动性,玉匠在设计时自然就想到在水中游动的鱼,在弧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琢制鱼的造型,简明扼要刻画关键部位,突出特征,便瞬间呈现鱼的形态,如前掌大標本M205:51 为一件玉璜余料制成的玉鱼,玉鱼的身体设计弯曲弧度较大,头尾在同一直线上,鱼的基本特征如头部、鱼鳍与鱼尾均在余料的基础上琢制,用简洁的阴刻线在余料上雕刻鱼鳍,阴刻圆线雕刻鱼眼,其余部位均循料作形,既使是寥寥几笔的琢制手法,却使鱼的形象活灵活现,弯曲的体态平添一份美感,尽显生动活泼(如图6所示)。

3总结

通过以上商代玉鱼的造型设计特点分析发现,商代玉鱼独特设计风格传达出其独有的艺术气息,采用片雕的工艺制作手法,其造型设计在视觉上营造了一种“剪影”效果,虽缺少立体性,但灵动多变的外轮廓线使玉鱼造型设计显得十分生动活泼。在玉料限制的情况下,玉匠取舍有道,在设计上将鱼的特点与外部轮廓作突出刻画,概括与夸张相结合的雕刻方式使造型富有个性,在视觉上留下深刻印象。综合来看,商代玉鱼材质的选择和雕刻工艺以及玉匠独特的构思造就了其造型的独特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 黄景新.玉鱼演化[J].东南文化,2001(01):61.

[2]马金花.山西西周墓地出土玉鱼的探讨[J].文物世界,2010(05):72-77.

[3]曲轶莉.东北亚古代鱼形器研究[J].北方文物,2008(03):27-31.

[4]罗贤芳.生动活泼的西周玉鱼[J].收藏界,2011(08):31-34.

猜你喜欢

造型设计艺术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基于学习结果的《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设计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播音主持的艺术性魅力展现探微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