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词与参禅

2020-12-17冯英梅

北方文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情语佛法

冯英梅

摘 要:“绮语”在文学批评中本自具备世俗与宗教双重含义。就世俗性而言,其特指意义蕴藉辞藻华丽,读之有余味的诗文著作。若考诸宗教之神圣意义,则为四口业之一,或巧利或愚痴或不如法,均可招摄苦受。佞佛之古人于诗词创作之际,颇受此神圣与世俗互相抵牾之观念煎熬,故多方寻求排遣之道,要之可分为三端:参秀句、化内典、蹈至道。

关键词:作词;参禅

《碧鸡漫志》载:“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1]向上一路,本为宝积禅师开示语,指佛法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本性,此处王灼用以点出东坡之具极高明襟抱,其以器识胸襟为词,故能于其中求解脱也。江顺诒评其为参净因之作,诚所谓清磬出尘妙香远闻也。苏辛一派风格豪宕,固能脱绮语之讥诮,不虞有后来之业债。各派解芬之法不同,宗白石清空一派者,亦自有其谈禅之说,要之,可分为三端。

一、参秀句之法,或以词就禅,或以禅就词

以词就禅者,即用词之秀句为参禅之活法。参活句之说多见于公案,公案之偈颂深蕴禅机,可生疑情启人愚钝,则用写曲衷之秀句反不可耶?饶公宗颐指出:“谭复堂于厉樊榭《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评曰:‘词禅。此词中‘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如《指月录》中语,的是名句。海盐董潮《东风齐着力》词,有句云:‘石坛风静,旛影昼沉。阑角嫣然一笑,凝眸处,黛浅红深。君知否,桃花燕子,都是禅心。凄馨秀逸,论者谓为真词禅也。此亦参活句之佳例。俞樾《采桑子》有隽句云:‘死是禅心,活是仙心。一样工夫两样心。不死不能活,亦能道破妙处也。”[2]以禅就词者,以公案之偈颂喻词作之境界、风格者,聂先于《清百名家词序》云:“余不知词而知禅,请以禅喻。五祖举示佛果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果入室云:‘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此绝妙好词也,近于丽织。政黄牛云:‘解空不解离声色,似听孤猿月下啼。此绝妙好词也,近于清寒。端师子云:‘我本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此绝妙好词也,近于豪宕。洪觉范云:‘秋阴未破雪满山,笑指千峰欲归去。此绝妙好词也,近于淡冶。……欲使天下之人,有目共睹,有耳共闻。尽使摸象之盲人,扣钟之聋者,忽如天眼顿开,疾雷破柱,直得香象渡河,华鲸夜吼,岂不快哉!”[3]秀句之法,亦可谓向上一路,则闺阁小词自能脱离儿女情长,成其为具备宗教意味之启示,自脱于绮语之伦也。

二、辨绮语之实

宋人多以词为绮语,因其诲淫且能摇荡性情,不合中道之教诲。然作词者有不能自脱此藩篱之苦衷,则受内心恐惧煎熬,古人应对之法为返本溯源以寻排遣之道。绮语之世俗与宗教意义前文已有解说,然其中颇有模糊不清之处,如秀丽、愚痴乃至不如法之标准遽难界定,且文人信佛大都流于对名相之理解,对佛法之真相多不甚掌握,故对绮语之判定各有其说。谢廷章于《赌棋山庄词话》中即有绮语与情语之判:“作情语勿作绮语,绮语设为淫思,坏人心术。情语则热血所衷,缠绵恻悱,而即近知远,即微知着,其人一生大节,可于此得其端倪。‘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出自欧阳文忠。‘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出自范文正。是皆一代名德,慎勿谓曲子相公,皆轻薄者。……徐仲山《青玉案》曰:‘少年不幸称才子。徒多作,淫词耳。绮语淫,情语不淫也。况词本于《房中乐》,所为燕乐者。《子夜》《读曲》等体,固与高文典册有间矣。近者或矫枉过正,稍涉香奁,一改芟薙,号于众曰:‘吾词极纯雅。及受读之,则投赠肤词,咏物浮艳,胶葛满纸,何取乎尔?反不如靡靡者尚有意绪可寻也。香草美人,离骚半多寄托;朝云暮雨,宋玉最善微言。识曲得真,是在逆志;因噎废食,宁复知音?故昔人谓‘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与人之歌舞,无此不成三才。杨用修以为虽戏语,有至理也。”[4]谢说有强辩之嫌,正显出词作者内心之挣扎。且就宗教意义而言,其所谓绮语情语云云,在业力因果上无太大区别,均可招摄恶受。

三、将绮语归于至道

词有无数法门,智者得其向上一路,可悟佛法之三昧。即以此体而言,又可分为两端。一为化内典入于倚声,而能别出胜解者。此类与前文述及山谷之尝试有相若处,但其实不同。山谷脱却闺阁之限,纯以词写佛写法写僧,写人生终极思考,全无花街柳巷缱绻动人情致,名之为词其实乃诗之改作。此化内典入倚声者,要仍不能失词之本色,即不否定悲艳之情,且以之为词骨。虽然,词之情志,终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温柔敦厚为贵,而佛门心要正可为其矩矱。如黄仲则《竹眠词》中之《金缕曲》:“劳濂叔手书《大悲咒》以赠,云颂此可却一切魔障,报之以此。”以梵典入词,而以凄婉嗟叹出之,低徊悱恻,语语真挚。另如陈仁先《旧月簃词》之《八声甘州》词写雷峰塔之倾圮,悲凉激越,不涉理路,又“寂寞礼空王”句[5],写尽老去无聊,难以排遣的抑郁,倾圮与衰老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情感真挚动人心魄。此类优秀作品往往已参透佛法与长短句之关捩,既不同于山谷之枯槁说教,又非以戏论取悦者所能比况,自然能改绮语为妙笔。二为杂糅绮语、佛法于一体者。此论以项名达为赵秋聆《香消酒醒词》序所揭诸说最为显豁:“情与声色去道远,而一变即可以至道,何则?小乘人仇视其情,恶色如革囊,畏声如毒蛊,谓其于菩提绝分,惟上根利器,知遍法界,虚空大地,乃至一尘一毛,罔非性体本具自利,利也于是乎在。……故声色者,道之材;而情者,道之幕也。……由文字入,总持门出,生功德无量。则是词也,小乘戒之曰绮语,大乘宝之则曰道种。”可见于声色中悟得一乘之法,引发上机,亦为正法眼藏之心要也。佛教本有迦陵频迦,为妙音鸟,能出美妙音声,余鸟难及,其音声可供养十方诸佛。可见以音声为供养之说,佛教本自具足,不必另出机杼,也因此倚声之伎,本自具无量功德,固能一变而为至道也。黎遂球、陈维崧各名其词集曰“迦陵”,黎在其自序中云:“(迦陵)净域之鸟,彀而能鸣,聊以忏悔云尔。”蒋景祁序《湖海楼词》亦云:“夫迦陵者,西王母所使之鸟名也。其羽毛世不可得而见,其文彩世不可得而知。划然啸空,声若鸾凤。神仙之与偕,而缥缈之与宅。”[6]两说虽有小异,而“聊以忏悔云尔”之命意则并无不同。这一倾向正是在即心即佛触类是道的理论中衍生而出,就此推论之终极而言,绮语乃禪机本为二而一一而二者,自然不用再妄生执着有分别之见了。又如黄山谷《拨棹子》写世间之空幻,以及个人只能任运随缘的幻灭感,充满禅机。山谷对偈颂和公案烂熟于心,故能在创作中随意驱使,这不但增加了词的表现力,而且使花街柳巷之谣曲与神圣之宗教性相连,欲脱绮语业债之责。然宋人论词以张玉田清空之说为上,山谷以佛法为词之尝试,虽能别开境界,毕竟失却要渺宜修之本色,是故难有解人分了其心绪,遂为法秀针鎚而不得已罢笔。山谷能断此因果,自有金刚之志。另有词人固一面自言忏悔,一面仍写其绮语也,然以禅法拯小词离口业因果者,亦不乏其人。

参考文献

[1]王灼着,岳珍校注.碧鸡漫志校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29.

[2]饶宗颐.佛教文学短论[M].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80:168.

[3] 刘玉叶 . 佛教口业观念与中国古代文人的语言自忏——以“绮语”和“净”为中心 [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85-88.

[4]谢廷章注,刘荣平编.赌棋山庄词话校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80.

[5]陈乃干编.清名家词[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19.

[6]冯干编校.清词序跋汇编(第3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825.

猜你喜欢

情语佛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
最上乘的艺术,皆来自佛法
《故都的秋》景语和情语探微
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