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鲁迅和莫言创作探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化路径

2020-12-17杨建昌

北方文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

杨建昌

摘 要:随着我国文学作品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创作理念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人民的阅读需求。在此背景下,作家需要创新自己的写作观念,在创作时以鲁迅和莫言的作品为根本出发点,走民族化创作道路,以此作出更好的作品,本文主要立足鲁迅和莫言创作探析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路径。

关键词:鲁迅莫言;创作探析;现代文学;民族化路径

在文学界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在此过程中,各类作品在内容上出现了千篇一律等不良现象,创作者缺乏创新性理念。针对这一现象,相关作家需要转变传统的创作理念,适当地借鉴鲁迅和莫言的创作模式,走民族化创作道路,以此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阅读需求。

一、创作观念:理性对待世界,融合西方与民族

鲁迅和莫言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实绩”,且两人创作内容也极为丰富。鲁迅一直秉持着“建树自不待言”的文学创作理念,鼓励读者自主地摸索作品当中更深层的含义,而莫言在创作理论上始终以创作为主,与读者沟通和交流作品内容,以此更好地进行创作,因此,鲁迅和莫言两人的创作理论截然不同。从文学观的角度来看,由于文学作品在我国起步较晚,先进的文学作品较少,文化实力较为薄弱。在此背景下,鲁迅受到了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并在文学理论和医学认知等方面得到了一定启发,所以创作出《狂人日记》《药》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出版后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和支持,为先进思想在我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莫言在文学创作时也同样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其认为西方文学已远远地领先于中国,其作出的《金发婴儿》等作品充分展现了现实主义风格,随后,莫言经过长时间的文学探索和挖掘,意识到只一味地借鉴西方文学思想是行不通的,一个成功的文学创作者需要以民间为根本出发点,思考人民文化需求,作出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的文化作品[1]。

随着我国文学作品的不断进步,鲁迅和莫言逐渐摸清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在创作上更加趋向于民族化,他们在意识到西方文学的先进性后,先是借鉴其先进之处,再了解到这一创作模式的局限性后,鲁迅和莫言开始理性地进行创作思考,并在创作时脱离西方文化思想,不断探索我国文化需要和民族特色。此外,在鲁迅和莫言创作时期正值西方“向西方寻求真理”这一思想的传播期,文学作品在启蒙救国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这时,鲁迅和莫言即使在创作上脱离了西方文化,但其在创作当中适当地引入创新性的西方思想对我国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文学思考和探索,鲁迅相继作出了《彷徨》等作品,在《彷徨》这部作品当中,鲁迅批判了生活当中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民群众,采用心理分析等方式作出了一部完整的小说,使读者感受到了心灵上的冲击。经过长时间的文学积淀,鲁迅和莫言开始秉持着兼收并蓄的文学创作理念,充分反映出在“脱离”西方影响后的创作模式,也就是融合西方和民族化的思想,在创作时以人民为根本出发点,了解其在思想和文化上的需求,丰富了我国先进文化传播的渠道。鲁迅提出的“别立新宗”也反映出了西方先进思想,莫言在“强大本我”当中也没有对西方文化产生拒斥,从两人的作品可以看出,其在创作上主要以民族实况为根本出发点,适当地在作品中引入西方先进思想,对创新思想在我国的传播起着推动作用。鲁迅和莫言在创作时以民族性特点为主,将先进的西方思想和民族特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既保留了本土特征又不失世界性特点。

二、乡土风情:民族特色的精神所在

鲁迅是我国乡土文学的首位创作者,其对乡土文学在今后的发展起着积极影响,乡土文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的集中表现,单从这一方面来看,一部文学作品当中乡土特色越明显,那么其民族特色越浓重。苏雪林曾表示,自从乡土这一学派出现,代表地域性特征作品成为文学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鲁迅作为乡土文学的首位创始人,很多作家在他的影响下作出了具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作品,其对中国乡土小说的影响重大。从鲁迅的小说当中可以了解到浙东的乡土风情,感受到最为传统且真实的江南水乡。整天拘泥于课本知识的孔乙己,一生生活坎坷的祥林嫂,守寡丧子活在孤独和空虚当中的单四嫂子,受到社会严重剥削的骆驼祥子等都是鲁迅作品当中的乡下人。鲁迅的作品虽然短篇居多,但其中的民俗描写也极为可观。[2]

将鲁迅和莫言进行对比,莫言作品中的乡土特色更加突出,他被读者称为“乡土作家”。乡土色彩成为莫言作品当中最重要的文学底色,在1980—1990年这一时间段,莫言先后创作出了《透明的萝卜》《民间音乐》等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农村气息和特色,将最朴实的老百姓在作品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此背景下,鲁迅即使熟悉和了解农民,但他毕竟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与每天早出晚归耕作的农民隔着一层,因此,在鲁迅的作品当中农民活动大多在茶馆、酒馆等公共场所,且在生活方面缺乏细节描写。而莫言的乡土文学创作恰恰相反,他出生在农村,在农村生活了20年左右,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老百姓所思所想。在此情况下,莫言可以全面地采集农村资料并结合亲身经历将乡土文学写得朴实无华,将农民生活和劳作生动形象巧妙地穿插在相应的故事场景当中。从“父亲用长长的淡黄色长棍打着被晒干的麦穗,麦粒会从杈缝当中蹿蹦出来”,再到“麦粒在上面乱蹦,父亲一杈杈翻着”的描写上,若没有真实生活在农村家庭,是无法这么详细地描写出农家劳作情景的,恐怕更不会想到将“麦穗”拿来比作“小金鱼”。更奇特的是,莫言在作品当中还描绘过各种动物的粪便,他能将马骡驴等动物的粪便比作干瘪的苹果,羊粪像一粒粒黑豆,莫言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将农村牲畜生动地写到文章当中,在作品中既能够体会莫言快乐的瞬间又能感受其痛到极致的农村记忆,使乡土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现,鲁迅和莫言分别写出了江南水乡和传统的北方农村生活,两者虽然在内容上有所差异,但其在写作方向上都是秉持着乡土文学的理念,将乡土精神更好地呈现在文学作品当中。

三、民间艺术——民族化的形式资源

胡适曾经说过,文学的新方式多数出自民间,民间文体样式不但可以丰富文人认知,而且民间的其他文学形式也能够被文人所利用,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的作品,这对我国文学作品在民族化道路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鲁迅和莫言能够在民间的说书、戏剧等内容上积累了大量创作经验,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作品,使其充满民族性特色。鲁迅曾在小说中写道:“我相信,从唱本说书里是可以产生托尔斯泰、菲罗培尔的。”在这一句话中,他去掉了说书油滑的特点,将语言转化为人民都能听懂的字句。鲁迅创作的多为短篇小说,每篇小说的风格不同,多数作品都能反映出浓重的传统色彩。如在鲁迅的《阿Q正传》这一作品当中,主要将讲故事的人——“我”放在小说中的首要位置,由“我”把文章中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情景再现,这也是说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鲁迅《阿Q正传》《药》等作品被拍成了电影,其不仅有着较强的故事性,还有着较为丰富的情节内容,在故事发展当中有起因、过程、高潮以及结尾,故事更加具体形象,使民族化特征在作品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莫言同样也受到了民间艺术说书的影响,其在创作时充分汲取了说书特点。莫言曾说过:“我把说书当成我的祖师爷”,他在起初写作时抱着尝试的创作理念将说书引入作品当中,在写到《檀香刑》这一作品时,莫言已充分明确自己的写作目标。尤其在寫到长篇小说时,“讲故事的人”与“传统说书人”在身份等各方面上具有一致性。莫言在创作时主要以“说—听”为根本出发点,将生动形象的小说故事引入到作品当中,如在《玫瑰玫瑰香气扑鼻》这一作品当中,“小老舅舅”是所谓的说书人,“小外甥”为听众,由“小老舅舅”作为文章叙述者并将小说故事情节完整地讲出来。此外,莫言在创作时还会引入民谣、地方戏等民间艺术,如在《檀香刑》这一作品当中,莫言将小说叙述艺术巧妙地与小戏“茂腔”联系起来,从而创作出新颖的作品。无论是在鲁迅还是莫言的作品当中,其都充分汲取了民间艺术特色,使作品更好地展现出了民族性特征,为创新性文学作品在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随着文学界的不断发展,相关作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摒弃传统的创作理念。在此过程中,作家可以借鉴鲁迅和莫言的创作理念,引入民族化创作特征,以此更好地作出人民所喜爱的作品,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为我国文学作品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航.试论《铸剑》的叙事策略及其不“油滑”——从莫言的感受谈起[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06):104–109.

[2]张福贵,向天一.呐喊者与看客的“言”下之意——从鲁迅到“现实鲁迅”与“科幻鲁迅”[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60(03):189–199+239–240.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
高校现代文学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工农兵话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革命性”重构
杨义《对现代文学作现象学的研究
——以“办部书现象”为例》收稿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现代文学源头下的韩国文学探析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台湾文学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教堂书写的空间叙事
诗·思·史——“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理念与方法探析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