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0-12-17蒋春先李庆王海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7期

蒋春先 李庆 王海建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关于人才培养的综合教育理念。本文围绕植物保护专业专业核心课普通昆虫学课堂教学,从课程思政必要性、课程教学目标、思政案例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思政育人目标达成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实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

关键词 普通昆虫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课程思政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关于人才培养的综合教育理念,要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有课程需充分挖掘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政德育元素,将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维教学目标和全课程育人体系,促使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是大学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显性专业知识传授与隐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授业、解惑、提智、增识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精神指引是新形势下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植物保护专业专业核心课普通昆虫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有效进行价值引领,达到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目标的具体做法进行探讨。

1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普通昆虫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植保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之一,通常在大二下期开设。该课程全面系统的讲授昆虫外部形态、昆虫内部生理、昆虫生物学特性、昆虫分类及昆虫生态等昆虫学基础知识,是学习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昆虫生态学、害虫生物防治学、植物检疫学

等其他植物保护专业课的基础。该课程对于培养植保专业学生专业归属感、认同感及专业热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普通昆虫学是承载植物保护专业思政育人功能的重要课程之一。探索在讲授昆虫学基础知识时,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渗透德育,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统一,是培养新农科背景下卓越植保人才的必要途径。

2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通昆虫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昆虫纲鉴别特征,昆虫体躯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熟悉昆虫生殖方式、个体发育史与年生活史,掌握昆虫主要习性与行为;熟悉昆虫分类基本原理、分类方法及昆虫纲的分类系统,掌握昆虫纲各目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农业昆虫重要目所属重要科的鉴别特征,能鉴定昆虫类群;了解昆虫主要内部器官在体腔内的位置,能解释昆虫主要内部器官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了解影响昆虫的环境因子及其影响特点。

能力目标: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较强的昆虫学实验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形成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素养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立志服务于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研态度,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案例挖掘

为达成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目标,任课教师从教学顶层设计出发,深入挖掘梳理普通昆虫学各知识点相关思政案例,找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点,深度挖掘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建立普通昆虫学课程课堂教学思政案例库,科学设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灵活实施多元化、嵌入式思政教育,努力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下面为普通昆虫学部分课程思政案例。

4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可将各案例通過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采用启发讲授式、讨论式、探究式和学生课堂展示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显性和隐性的思政教育。

4.1启发式讲授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点后,展示案例,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讲述深层次原因,以达到思政育人目标。如在介绍天牛科分类时,介绍天牛分类学家蒋书楠先生的生平,在国外获得学位时,外国学生都不愿意和其拍照,而当若干年后,蒋先生再次到美国后,却被奉为座上宾。提问学生引发思考外国人对蒋先生态度的反转的原因是国家的强大,只有国家强大,个人才会受到尊重。在讲授隐翅虫科时,展示网传毒隐翅虫致命谣言的照片,请同学分析谣言散播的原因,个人该如何看待谣言,作为植保学子面对如此谣言应该怎么办?从而使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明确植保人的使命。

4.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可使学生就某一问题充分发表观点并与其他学生进行思想碰撞,在此过程中,形成统一认识。如在介绍蜜蜂科的排粪习性时,向学生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东南亚国家出现的黄雨来源之争事件。中国科学家张忠英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Matthew Meselson等教授用大量研究证明黄雨是蜜蜂的粪便,美国政府置这些证据不顾,断言东南亚黄雨是前苏联及其盟友所施放的生物/化学毒剂,包括一部分科学家也附和美国官方。由此生物/化学毒剂和黄雨粪便说两派唇枪舌战,持续了10余年,直到冷战结束。在教学过程中,请学生讨论张忠英教授是如何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为什么美国官方要坚持是生物/化学毒剂,为什么这场旷日持久的论战到冷战结束就偃旗息鼓了,使学生深入思考所涉及的科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科学方法论等哲学问题。

4.3任务驱动式

在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可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探究。如在介绍昆虫的习性和行为时,任课教师先用图片展示8月初奥运场馆草地螟发生情况、北京周边及以北草地螟严重发生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当时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让学生根据所学昆虫习性知识模拟防控专家组进行防控方案的制定。教师对学生防控方案进行评讲,并介绍实际防控方案以及期间的大量物资调配和人员组织,使学生感受到集中力量办大事、高效的人员组织和物资调配能力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4.4学生课堂展示法

在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引导其他学生形成共鸣。与昆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或昆虫学院士较多,可提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或昆虫学院士的典型贡献事件,课前邀请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3-5分钟的PPT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课堂展示法可锻炼学生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能力,由学生从学生角度谈感受,也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共鸣。

5思政育人目标达成评价

思政育人目标达成评价应是重行为而非重知识,主要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等是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通过出勤、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行进行评价。学生可通过学生自建思想、行为履历,收集相关材料和证据,证明自己在思想、品德和行为操守方面确实发生了积极转变进行自评。学生互评则通过学生间相互观察了解对其他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等是否出现了积极变化进行评价。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理念,强调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紧密结合。普通昆虫学是承担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思政育人的重要课程。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还处于起步阶段,接下来还可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1)进一步凝练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目标,使思政目标正确适当、明确具体;(2)加强对专业课教师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理论水平、道德修养;(3)邀请思政课教师和学工战线教师加入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深入挖掘普通昆虫学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准确融入思政育人目标;(4)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开展课程思政教育;(5)改革创新课程思政评价方法,评估课程思政实效与预设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基金項目:四川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植物保护专业核心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3] 徐启江,周波,闫海芳.“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1):15-18.

[4] 李海云,李霞,海洪,李培骏,刘红艳.《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168-169.

[5] 成桂英,王继平.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9(01):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