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0-12-17凌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创新

凌莉

摘 要 网络文化大环境下,网络媒体所具备的开放性、人性化、多元化以及匿名化特征,为现阶段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带来诸多挑战。而“三全育人”作为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针对性的有益尝试,亦是整合师资力量、发挥教育合力以及提高思政育人质量的关键性举措。本文在分析“三全育人”含义的基础上,理清“三全育人”与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关系,并立足于“三全育人”理念导向,从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育人队伍、促进网络思政教育高效衔接、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多方位联动等层面提出具体创新措施。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现如今,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思政教育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互联网等方面的变革实行创新已是必然之举。网络思政教育作为高等院校系统化教育工程,应全面整合网络思政教育的资源内容,以此形成网络思政教育的合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即是思政教育潜在发展需要,亦是时代进步的需求。

(1)全员育人。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即指育人团队的范围,广义上而言的育人团队是指整体社会人员皆具备育人责任,然而狭隘的育人团队则指高等院校整体教师人员。全体教职人员向大学生们实行正确合理的思政教育,这亦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大学是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育人的关键阵地。

(2)全过程育人。全过程主要针对教育过程而言,目的是在全部时间内应注重思政教育,坚持长久性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将思政教育融入、贯穿到大学中的日常学习、生活、成长的整个过程。由于大学生在不同时期思想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亦可说,思政教育工作是一个延续性的教育行为,这一行为存在于所有学习时期。本篇文章所探究的全过程即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入学到毕业,从课上到课下以及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各个时期全过程加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3)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基于此,网络思政教育环境中,全方位就是根据线上和线下、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多方面培育学生,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以及学风建设等方式,创建完善化的思政格局。

1“三全育人”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1“三全育人”是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新理念

高等院校在针对大学生实行网络思政教育時,未能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唯有将网络思政教学融入到大学生的具体学习中、日常生活中,乃至人生成长的所有阶段,才可推动高等院校的发展和进步,从全员、全过程与全方位三点阐述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推动作用。全员育人有助于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形成合力育人队伍,三全育人中所包含的全员育人本质上是对于教育实施团队而言,充分保障全校教职工均能发挥自身特有的教育作用。

1.2“三全育人”是实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方法

增强与更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需创造新思路、创新新方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缺乏实效性,需要一种新方法进行正确引导。“三全育人”这一理念恰好能实践运用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实行把控,以更好的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提高。而全过程育人即要求大学生群体在接受教育的整体过程中皆应及时了解大学生们的政治思想情况,做好随时育人的准备。

2“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状

2.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合力尚未形成

从全员要素角度来看,当前网络思政存在着教育者参与力度不够,全员育人合力尚未形成的问题。大学思政工作人员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做出一定程度的探索,例如积极开展两微一抖、校园网等网络平台,然而此类平台发挥的作用具有局限性,关键原因是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对网络思政教育的认识,缺少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缺少时代感与压迫感,致使网络语言未能生动表达,未能及时掌握实时热点以及所发布的网络信息吸引力欠缺等。

2.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缺乏连续性

网络思政教育应当贯穿大学生学习与学校教学的整个过程,但是目前在这一过程存在缺乏连续性、衔接性的状况。全过程是指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在学校所接受教学的过程,多数高等院校注重对刚入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但对高年级大学生们缺少具体性规划,致使网络思政教育衔接中断等问题。另一方面,广义角度上的全过程育人应向前延续到中小学教育,向后延续到终身教学,然而现实中,高等院校在这两个时期网络思政教育皆处于空白状态,还未从全过程的角度全面安排网络思政教育。

2.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育人未达到有机联动

三全育人中全方位育人涉及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等多方面,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专业教学、创新创业等多种维度,大学生应具备德、智、美、体、劳五个方面素质,但是网络思政教育在这五个层面中未能实现有机联动。网络思政教学是高效的线上教学场所,然而线上和线下缺乏有机联动,例如,思政理论课与日常思政教育等依旧主要集中在课堂中,线上的知识内容较少,并且教学质量欠缺,而校外的网络思政亦未能高效的与校内教学形成有机联动。

3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

3.1坚持全员育人,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育人队伍

思政专业教师是对于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执行者,大学生的政治理念、价值规范、道德水平等均来源于思政专业教师的教授,思政专业教师在高等院校的德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思政专业教师应提升其对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综合全面提高自身网络素质与水平,掌握并了解大学生们的网络语言习惯,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完成好网络思政教学,依靠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了解主要时间节点、热点事件等,引领大学生们明确自身价值观。此外,在大学生网络思政教学中其他专业的教师同样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故此,应提高其他专业教师育人的意识,承担起属于自身的责任,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实行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网络思政教学元素,给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为课堂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完善准备。

3.2坚持全过程育人,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高效衔接

一方面,网络思政教育应注重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应做好对教学指引者及教育指引范围的全面覆盖。教学引导对象不仅包含低年级大学生,亦包含高年级大学生。如,针对刚入校的大学生多实行适应类、生涯计划类文章与视频等作品来解答初到大学的适用性问题,针对高年级大学生应发布学习、交往、恋爱相关视频来协助大学生健康发展,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则需要开设考研、就业等讲座,就大学生们注重的热点问题开展在线直播及线上解答等,已达成教育引导对象全面覆盖最终目标。教学引导时域即指不同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特点存在的差距,网络思政教育需通过对这些差距的了解,实行因势利导、按部就班、环环相扣。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时,应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抓住重点。因大学生们的家庭背景、思想观念、道德素养等存在差异,故此,在针对大学生实行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学生现实情况等了解,帮助学生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设定独有的方案,量身定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网络思政教育方案。

3.3坚持全方位育人,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多方位联动

网络思政教育应与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创建多维度联动体系。首先将网络信息技术和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所具备的优势相结合,把线上视频、直播、网课等模式与线下演讲、课堂、讲座等相结合,创建线上线下结合体系。例如对于学习相对困难的大学生,采用线下面对面沟通、线上编写学习方法文章以及线上一对一帮助学习等相结合的形式,以此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内在潜力。其次,依靠网络平台将校园、家庭、社会三者相联合,充分运用家庭、社会所具备的力量,创建学校到家庭,家庭到社会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例如,对于心理具有问题的大学生,应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帮助与关爱,运用平台的力量将三者相融合,协助学生走出困境、健康成长。再次,根据网络信息技术把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创建課内课外联合体系,如根据网络信息技术合理正确指引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知识和课外的学科比赛相融合,以此提高育人的实效性。最后,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唯有将课上、课下全方位推动,才可确保网络思政教育由外化转成内化。在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需在内容与方式上进行创新,整合更多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应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第一课堂是核心,第二课堂则是为第一课堂进行补充与扩展,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更加活泼形象,亦使大学生可获得综合发展。另一方面,实践育人的方式与内容要进行创新,在开学初,让学生深刻领会网络思政教育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影响大学生,并且根据大学生思想特点,发掘具有意义、参与感较强的活动,以此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改革的持续深化,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引导,而网络思政教育亦为“三全育人”改革创新提供有效阵地,两者密切相关且互相作用。“三全育人”蕴藏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刻理解、认识“三全育人”内涵,遵循大学生发展及育人工作规律,发挥高校师资队伍全员育人的核心力量,将网络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全过程,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多方位有机联动,将学生培育为合格的时代新人。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SZ02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9.

[2] 袁宁波,崔俊晨.“三全育人”视域下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28905):19-24.

[3] 赵伟,王哲.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18):92-94.

[4] 陶辉.“三全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审视及实现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6123):75-76+79.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创新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