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发猪血便的几种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2020-12-17瞿佳铭

中国猪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痢疾虫卵肠炎

瞿佳铭 汤 毅

(江苏省常熟市尚湖动物防疫站,江苏常熟 215500)

猪痢疾、猪鞭虫病和猪梭菌性肠炎都是规模猪场中的常见病,三者都可以引起猪的血便这一特殊的临床症状。在生产中,发病猪死亡率为20%~100%,其中,猪痢疾死亡率较低,约为20%,而猪梭菌性肠炎的死亡率则高达100%,且发病猪预后不良,病愈后生产性能下降,经济价值降低,造成猪场不小的损失。为了更好地防治这3种疾病,本文从疾病的流行特点、病原、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与防治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 3种疾病的流行特点

1.1 猪痢疾

猪痢疾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但以7~12周龄的小猪发生较多。易呈暴发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4—5月份和9—10月份。发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大量病菌主要随粪便一起排出,通过消化道传染给健康猪。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30%~50%。在自然流行中,除猪以外其他畜禽不见发病[1]。

1.2 猪鞭虫病

猪鞭虫病较多发生于小猪,6~7周龄的仔猪即可检出虫卵。4月龄左右的育肥猪粪便中的虫卵数检出率较高,成年肥猪中虫卵的检出相对较低。虫卵因有卵壳保护,抵抗力极强,在外部土壤中存活时间可长达5年。在环境卫生工作做的比较好的猪场,多为秋冬季出现临床症状。在环境卫生不达标的猪舍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但以夏季感染率最高。

1.3 猪梭菌性肠炎

猪梭菌性肠炎易感动物主要是1~3日龄的仔猪,1周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但也有报道2~4周龄及断奶仔猪发生该病。绵羊、马、牛、兔、鸡也可感染。带菌母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消化道侵入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本病菌常存在于母猪的肠道中,通常随粪便排出,母猪的奶头及垫料因粪便清理不及时会被污染。仔猪吮吸母乳或因舔舐垫料吞入污染物后会造成仔猪感染。同一栋猪舍的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有所不同,有的发病率最高可达100%,病死率一般为20%~70%。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春秋季。死亡猪一般膘情良好,体格健壮[2]。

2 病原分析

2.1 猪痢疾

猪痢疾的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革兰氏染色阴性,长6~8.5μm、宽0.3μm,疏松卷曲,有7~9根轴丝从两端伸入,靠近中部重叠。在厌氧条件下能在血平板上生长。菌落细小、扁平、并呈云雾状向四周扩散,有明显乙型溶血。对一般消毒液及高温、氧、干燥等敏感。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产酸。新鲜病料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到活泼的蛇形运动。粪便中的螺旋体在37℃时可存活24 h,在0~10℃时可存活48 d。对磺胺类、呋喃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泰乐菌素等药物敏感,国外已有报道,由于猪痢疾的发生,猪密螺旋体的多药物抗性在增加,且育肥猪场猪密螺旋体的多药物抗性增加尤其严重,高达59%[3]。

2.2 猪鞭虫病

猪鞭虫病的病原是猪鞭虫,属于毛首科,虫体呈乳白色。雄虫长20~52 mm,雌虫长39~53 mm。猪鞭虫的虫卵呈棕黄色,腰鼓状,卵壳厚,两端有塞。猪鞭虫一般寄生于猪的盲肠,虫卵随着粪便排出,经过约3周的时间发育成感染性虫卵。猪通过饲料、饮水食入有感染性的虫卵,随后虫卵便在猪的小肠和盲肠中孵化发育,并固着在盲肠和结肠的肠黏膜上,发育为成虫大约需经1个月左右。

2.3 猪梭菌性肠炎

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荚膜,不运动的厌氧大杆菌,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在人工培养基中不易形成芽孢,但形成芽孢后,对外界的抵抗力增强。该梭菌根据其产生毒素不同,可分为A、B、C、D、E 5个血清型。而引起猪梭菌性肠炎的C型菌株主要产生α、β毒素,特别是β毒素,可以引起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

3 临床症状

3.1 猪痢疾

猪痢疾的病猪主要症状是腹泻,可见黄褐色或灰色水样稀粪,并伴有黏液或血液。随着病情的发展,临床上病猪表现出精神不佳、弓背卷腹、行走摇摆、食欲不振乃至厌食、脱水、发育迟缓、逐渐消瘦、被毛粗乱、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肛门周围及尾根沾有粪便。大多数病猪体温一般不高,少数病猪初期体温会升至40~40.5℃。病程一般为3~7 d,少数可拖延至2周以上,但病愈后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并容易继发其他疾病,常成僵猪,有的并发肺炎,常因衰竭而死亡[4]。

3.2 猪鞭虫病

猪鞭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盲肠和结肠上[5],当轻度感染猪鞭虫时,猪体内寄生虫较少,临床症状不明显,危害性不大,偶有间歇性腹泻,可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当严重感染猪鞭虫,体内寄生虫达数百条乃至上千条时,即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病猪常常表现出身体极度衰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粪便中夹有红色血丝、或呈现棕红色的带血粪便。随着下痢的发生,病猪瘦弱无力、弓腰吊腹、步行摇摆、食欲消失、渴欲增加,最后衰竭而死[6]。

3.3 猪梭菌性肠炎

该病依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和慢性型4种类型。

3.3.1 最急性型

一般在仔猪出生后的当天,严重的甚至在出生几小时内就发病,并在当天或第2 d死亡。临床上可表现为初生仔猪突然血痢,猪后半身沾满血样的红色稀粪,病猪身体极度衰竭,处于濒死状态。也有少数病例未出现血痢就突然衰竭死亡。

3.3.2 急性型

病猪常能维持2 d,于第3 d死亡。在病程中,病猪排出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的碎片或排出含有气泡的红褐色液体粪便,具有特殊的腥臭味。

3.3.3 亚急性型

患病仔猪一般在出生后1周内死亡。病猪食欲不振、极度消瘦,呈现持续的腹泻,刚开始排黄色软粪,到后期呈清水稀粪,内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

3.3.4 慢性型

该型病程最长,患病猪发病数周后死亡。病猪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呈黄灰色,带黏液,尾部及会阴部常见附有粪痂。病猪逐渐消瘦,精神尚可,但生长停滞,最终转归死亡或因无饲喂价值而被淘汰[7]。

4 猪痢疾、猪鞭虫病与猪梭菌性肠炎的鉴别诊断

猪痢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集中在4—5月份和9—10月份,7~12周龄的猪发病较常见,一般病程3~7 d,少数病猪可拖至2周以上。猪痢疾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采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染色镜检,在视野中发现3~5条螺旋体即可确诊。也可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加生理盐水制成压滴标本,在600倍显微镜的暗视野下观察,发现每个视野有2~3个缓慢呈蛇形样运动的较大螺旋体可确诊。在血清学检查上,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阳性可确诊。

猪鞭虫病主要是夏季感染,病程较长,秋冬季出现临床症状;6~7周龄的猪发病较多,其中4月龄发病率最高;采集病猪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在粪便中找到特异形态的虫卵;在病死猪的剖检中,可在盲肠和结肠内发现形似鞭子的虫体。

猪梭菌性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春秋季;通常发生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至1周龄的乳仔猪,其中尤以1~3日龄的仔猪最为多发,1周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病理解剖可见病变主要发生于空肠。最急性病变肠段和正常的肠段界限分明,颜色呈暗红色,急性的呈黄色或灰色。最急性型肠腔内充满暗红色液体,急性型出血却不十分明显而慢性型肠管外观正常。

5 防治

5.1 猪痢疾

首先,对病猪的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猪痢疾密螺旋体对消毒药物敏感,可用2%~4%的氢氧化钠溶液或5%~10%的煤酚皂溶液喷洒圈舍内病猪排泄物,用清水冲洗干净。其次,对病猪进行治疗。对发现病症的猪及时进行治疗有一定效果。药物可选用如“痢菌净”,内服5 mg/kg体重,每日2次,连用3日;或肌肉注射0.5%“痢菌净”溶液,0.5 mL/kg体重。“痢特灵”、林可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疗效。需指出的是,该病治后容易复发,必须把坚持用药疗程和改善饲养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注意环境卫生,要对发病猪舍全舍的食槽、料槽进行彻底清洗,然后用3%~5%煤酚皂溶液全面消毒,再用清水冲净。每周进行1次。在日常管理中,全场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添加剂进行预防,可采用“痢菌净”粉,乳猪和仔猪料中添加“痢菌净”粉60 mg/kg饲料,全场连用30 d。

此外,还要防止从病猪场购入带菌种猪。引入猪只要进行隔离观察和检疫,确保健康的猪方可并群饲养。病猪需要全部淘汰,以消除隐患[8]。

5.2 猪鞭虫病

防治猪鞭虫病必须要做到防止虫卵污染猪舍。如果发现有感染,必须马上有针对性地做好带虫猪的驱虫,同时要对感染圈舍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经常发生该病的猪场应定期全场驱虫。

在治疗措施上可口服“驱虫净”25 mg/kg,或配成10%浓度按15~20 mg/kg肌肉注射,效果较好;或采用口服丙硫苯咪唑10~20 mg/kg;也可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按300 mg/kg,1次皮下注射或口服,均能达到防治效果。

5.3 猪梭菌性肠炎

猪梭菌性肠炎在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搞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对猪舍和周围环境,特别是产房,一定要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在饲养管理方面,尽量保持环境温度的稳定和猪场周边环境安静。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该病的发生。其次,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最有效的方法是给母猪注射C型魏氏梭菌类毒素2次,可产生足够的初乳抗体,初生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仔猪免于发病。具体可在母猪怀孕中期进行首免,于产前2~3周进行二免。以后对怀孕母猪在产前2~3周进行加强免疫即可。

发生该病后采取对症治疗措施。紧急发病的要立即在初生仔猪出生后未哺乳前,用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IU/kg灌服。发病较缓的可用土霉素等药物给予治疗。对同舍未发病生猪也可使用上述药物预防。

综上所述,在兽医临床上,猪痢疾、猪鞭虫病和猪梭菌性肠炎这3种带有血便症状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即使发病,亦是可以鉴别诊断并及时给予合适治疗的。一定要注重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猜你喜欢

痢疾虫卵肠炎
不同垫料对黑水虻虫卵孵化的影响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和它一起笑
猪痢疾的诊断和防治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啄木鸟大迷宫
猪痢疾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