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与中草药防治

2020-12-17冉健民

农技服务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血清型肠系膜致病性

冉健民

(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坝乡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 道真 563501)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为养猪生产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无理想的疫苗预防,临床上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而多年持续、不规范使用或滥用抗菌药物等,致使大肠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1],进而使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寻找对大肠杆菌敏感的替代药物迫在眉睫。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且有些中草药在治疗特定疾病方面具有抗生素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具有成本低、高效低毒、不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低残留或无残留等显著优势,已成为健康养殖用药的发展趋势[2]。为广大养殖者做好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介绍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以及采用中草药防治该病的可行性与方法。

1 病原

大肠杆菌为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革兰阴性无芽孢、两端钝圆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杆菌,分散或成对存在,部分菌株周身鞭毛,能运动,有荚膜。大小(0.4~0.7)μm×(2~3)μm。其抗原主要包括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以及表面(K)抗原,构成不同的血清型,但多数并无致病性,仅K88、K99等少数血清型具有致病性[3]。大肠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为7.2~7.4,在潮湿、阴暗且温暖的外界环境中存活不超过1个月,120℃ 2 h或60℃ 15 min处理即能致其失活死亡,普通杀菌剂均能有效杀灭。

2 流行特点

致病性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土壤和猪肠道中,一般不会引起发病,因饲养环境、饲养管理方式突然改变等原因,导致猪抵抗力减弱,使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导致发病。病猪、带菌猪为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菌污染环境、饮水、饲料等,猪因饮食、舔舐等经消化道感染。临床上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有仔猪黄痢、白痢和水肿病。黄痢多发于7日龄以内仔猪,1~3日龄最易发病,中初产青年母猪所产的仔猪更容易发病,应激因素如母乳不足、阴雨潮湿、冷热不定、环境卫生差等都可诱发该病。白痢多发于2~4周龄仔猪,主要与母源抗体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密切相关。水肿病多发生于断奶后1~2周内的仔猪,饲料和饲养方法突变,阴雨潮湿等条件易诱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以春秋、多雨季节易发。

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3.1 仔猪黄痢

仔猪出生时正常,经几小时后有的全身衰弱而死,有的逐渐发病出现腹泻,大部分排出浆糊状黄色粪便。病猪精神萎靡,停止吮乳,渴欲增强,鼻端青紫,体质快速消瘦,脱水明显。病死率一般超过80%,甚至达100%。

病死仔猪胃肠道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胃黏膜红肿,有的出血。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肝脏、心脏、肾脏出现变性和凝固性坏死灶,脾脏淤血。

3.2 仔猪白痢

仔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白色粪便,然后出现灰白色、灰褐色或者淡黄绿色的浆糊样、水样粪便,并混杂气泡,散发腥臭气味,严重时混杂血丝。病猪食欲减退,机体消瘦,皮毛粗糙,怕冷,频繁拱背。一般病程3~7 d,轻症能自愈,但大部分会变成僵猪。

病死仔猪胃内有少量凝乳块。肠内容物为黄白色,肠壁变薄,肠黏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肿大。心冠状沟脂肪样胶浸润,心肌柔软。肝脏肿大,胆囊充盈。肾脏苍白。

3.3 仔猪水肿病

断奶仔猪往往突然出现发病,表现为腹泻,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体温时高时低,呼吸浅表,感觉敏感,共济不调,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卧地时肌肉震颤,经常抽搐,触摸敏感而惊叫。部分眼睑水肿,眼结膜明显充血,颈部、腹部皮下发生水肿。一般病程1~2 d,病死率超过80%,甚至达100%。

病死仔猪各脏器水肿,胃壁及肠系膜最明显,切开呈胶胨样,出现严重结肠肠系膜水肿。全身淋巴结几乎水肿。

4 诊断要点

猪大肠杆菌病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作出初步判断,结合解剖病理变化可作出进一步诊断,有条件的最好通过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4-6]进行最终确诊。

5 中草药防治

做好免疫和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可防止或减少猪大肠杆菌病发生。一般选用抗菌、止泻、促进消化的药物进行治疗,但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大量实验室研究表明,单味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对猪大肠杆菌病有较好治疗效果,如黄连、大黄单剂(加适量水浸润,加10倍量水煮沸,后改文火煮1 h,共煮2次合并药液,过滤,离心沉淀,最后浓缩至含生药1 g/mL)对大肠杆菌O101呈高度敏感,黄芩、黄柏、金银花单剂中度敏感[7];大黄、黄芩、秦皮、艾叶复方,地榆、石榴皮、土茯苓复方(用水煎法制备复方中草药水提液)对猪大肠杆菌为高度敏感,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栀子、黄柏、白芍复方中度敏感[8];当归、黄连、黄芩、白头翁水煎剂(浓缩至含生药1 g/mL)对猪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9]。实践中,可用茜草200 g,苦参150 g,穿心莲100 g,白头翁70 g,蒲公英、黄柏、地榆、黄芪各60 g、白术50 g、诃子肉40 g,水煎,浓缩至含生药1 g/mL,且1 mL/kg体重口喷,2 次/d,共喷3 d,对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在90%以上[10]。用车前草、陈皮、赤小豆、大腹皮、猪苓、桑白皮、茯苓皮各70 g,大黄、黄连各60 g,商陆50 g,黄芩40 g,甘草30 g,水煎,上下午分别灌服1次,1剂/d,连服3剂,对猪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达98%[11]。

猜你喜欢

血清型肠系膜致病性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fiber2结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分析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犊牛腹泻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台湾地区及多国发生禽流感,以色列发生新城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