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仔猪腹泻的中草药组学型替抗产品中4味清热解毒中草药营养活性作用分析

2020-12-17张吉鹍

猪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鱼腥草马齿苋中草药

张吉鹍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江西 南昌 330200;江西中成人药业有限公司 江西 进贤 331700)

鉴于申报国家新兽药投入大、周期长的弊端[1-2],人们试图从可作为饲料原料(《饲料原料目录》)的117种药食同源中草药[3-4]中筛选出包括可预防仔猪腹泻在内的功能性替抗组合物,以替代抗生素直接用于包括仔猪饲料在内的饲料生产,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然而,现行组学型产品亦即功能性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5]。以卢德勋教授提出的“营养活性物质组学”理论为指导,以各中草药所含营养活性物质间互作所产生的整体正组合效应为基础[6-8],研制预防仔猪腹泻的中草药组学型替抗产品,这是时代的召唤。

1 预防仔猪腹泻的中草药组学型替抗产品的集成技术

营养活性物质组学理论的实践性强,以该理论为指导研究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具有可行性[3,9-11]。通过猪的营养工程技术可以提高猪的肠道健康,防止仔猪腹泻[12-13]。就预防仔猪腹泻的中草药组学型替抗产品的设计而言,可分别聚焦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胃肠pH,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2)增强肠黏膜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力;3)增强机体抗应激(如环境方面的热应激,疫病方面的疾病应激)能力;4)修复肠黏膜损伤;5)抗菌、抗病毒、抗炎症反应;6)敛肠、防腹泻等多种中草药营养调控技术加以集成,形成能够维持肠道健康,防止仔猪腹泻的综合的整体集成调控技术,并以各味中草药所含营养活性物质的互作产生的组合效应为基

础设计出预防仔猪腹泻的组学型替抗产品。为便于理解预防仔猪腹泻的组学型替抗产品的设计的思路,文章介绍了该组学型替抗产品中所用到的4味“清热解毒”中草药的营养活性物质及其组合应用。

2 预防仔猪腹泻的中草药组学型替抗产品中4味“清热解毒”中草药

2.1 杨树花

2.1.1 杨树花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杨树花别名梧树芒,杨树吊。性寒,味苦;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健脾养胃,涩肠止泻之功效。主治细菌性痢疾,肠炎[14]。

2.1.2 杨树花中的营养活性物质

杨树花含微量元素,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多糖类,酚苷类,以及生物碱类等营养活性物质。

2.1.3 杨树花的营养活性作用

2.1.3.1 抑菌杀菌、抗病毒作用

杨树花的抑菌杀菌、抗病毒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抗菌谱广,可直接抑杀病原体,能够有效预防多种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病毒引起的感染。2)能够迅速消除猪只各种典型的肠道疾病,如:①仔猪黄痢、白痢及仔猪顽固性下痢;②以中、大猪肛门周围绒毛被水样稀便所污染为特征的腹泻;③传染性胃肠炎。3)与其他中草药组合,防治球虫病、病毒性疾病等。

2.1.3.2 杨树花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杨树花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抗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免疫抑制,增强抗病力。

2.1.3.3 杨树花的抗炎、抗应激作用

有效缓解动物发病期间的各种应激反应。

2.1.3.4 杨树花的收敛涩肠,止泄止痢作用

可提高动物胃、肠肌及括约肌的张力,抑制平滑肌收缩,减缓肠道蠕动,降低胃、肠的分泌功能,表现出极强的固水作用,收敛涩肠,止泄止痢,效果明显。

2.1.3.5 杨树花具有肠黏膜“免疫屏障”作用

1)保护胃肠黏膜,增强肠黏膜局部免疫力,发挥黏膜“免疫屏障”作用,提高仔猪的抗感染能力;2)修复受损小肠绒毛,促进小肠绒毛增殖和消化功能恢复,预防多发性、顽固性腹泻。

2.2 马齿苋

2.2.1 马齿苋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2.2.1.1 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马齿苋别名马齿草,马齿菜;性寒,味甘酸,入心、脾、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消炎止痛,益气补虚,宽中下气,润肠通便,祛湿止带,利尿通淋,利肠滑胎的功效;同时还具有清暑热,消积滞,除肠垢,疗痈疮,止泄痢的作用。主治内热炽盛,热毒血痢,肠炎腹泻,热痢脓血,湿热痢疾,肺热咳嗽,长期低热,热毒疮疡,肺痈肠痈,乳痈瘰疬,湿热淋证,血淋带下,子宫出血,痔瘘出血以及胃出血等。马齿苋对中医称之为热毒壅滞的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亦具有较好的疗效。

2.2.1.2 马齿苋的功能解析

马齿苋性寒质滑,味酸而寒,酸能收敛,入大肠经,为止泻痢,治菌痢之要药,尤善滑肠凉血,特别适合于治疗肠炎,久痢腹泻;马齿苋入肝经血分,能收清热凉血与收敛止血之功。通常是单味大剂量使用,亦可配合辣蓼等药同用。

2.2.1.3 马齿苋的组合应用

马齿苋与黄柏、白头翁以3:1:1的比例混合使用,治疗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效果显著。

2.2.2 马齿苋中的营养活性物质

马齿苋富含:1)苹果酸,柠檬酸,枸橼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类以及其他的有机酸(如草酸)及其盐;2)钙、磷等矿物质,硒、铁等微量元素及其无机盐,钾盐(如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草酸氢钾等);3)维生素A(还有维生素A样物质,β-胡萝卜素),维生素B族(核黄素,硫胺素,维生素PP),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4)含大量的聚OMEGA-3(ω-3)脂肪酸;5)果糖,蔗糖,葡萄糖等糖类;6)L-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以及少量的多巴,二羟乙胺,尿素等;7)三萜醇类,黄酮类,甜菜素,异甜菜素,甜菜甙、异甜菜甙等皂甙类物质以及鞣质,树脂等物质。

马齿苋亦含有大量的L-去甲基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2.2.3 马齿苋的营养活性作用

2.2.3.1 马齿苋的强效抗菌作用

马齿苋对痢疾杆菌具有强效抑制、消杀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化脓性球菌,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如奥杜盎小芽孢癣菌)以及黄曲霉等霉菌亦具有较强的抑制、消杀作用,堪称天然抗生素。尽管马齿苋常用于各种炎症的辅助治疗,但其特别适用于湿热所致的泄泻问题,细菌性痢疾以及急性肠胃(含阑尾)炎,乳腺炎等病的防治,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此外,马齿苋对消化不良性腹泻、痢疾、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效果堪比相关化药类(如磺胺脒)。

2.2.3.2 马齿苋的抗氧化作用

马齿苋中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胡萝卜素及谷胱甘肽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其中的维生素A及维生素A样物质还能促进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趋于正常,具有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促进上皮细胞生长,有加速溃疡愈合的作用。

2.2.3.3 马齿苋具有利水消肿、降压,保护心脏的作用

马齿苋含有大量的钾盐,具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此外,钾离子还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扩张血管壁,阻止动脉管壁增厚,发挥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保护心脏的作用。

2.2.3.4 马齿苋中的生酮减少炎症发生

马齿苋中丰富的OMEGA-3(ω-3)脂肪酸不仅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而且是重要的生酮物质[14-15]。当日粮中添加有一定比例的马齿苋时,富含ω-3脂肪酸的脂肪,在仔猪机体“燃烧”供能时,机体就进入了生酮状态。肝脏所生成的β-羟基丁酸(BHB)是一种强效抗炎酮体,故名内源性抗生素,较当前所用的大部分的抗菌物质的抑菌效果更佳,其抑菌机制主要是抑制NLRP3,NFkB以及COX-2炎性体的信号通路,并激活AMPK-NF-κB抗炎信号通路以及抗炎、抗氧化的Nrf2信号通路[15]。

2.2.3.5 马齿苋可保持机体血糖稳定,改善动物的脂质代谢紊乱

马齿苋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体内糖代谢,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稳定的作用。

2.2.3.6 马齿苋可消除尘毒,防治溃疡

马齿苋能消除尘毒,防止吞噬细胞变性和坏死,还可以防止淋巴管发炎并阻止其纤维性变化,杜绝硅结节形成,防治溃疡。

2.2.3.7 马齿苋促进肠道蠕动

马齿苋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

2.2.4 马齿苋的科学利用

马齿苋为寒凉药材,因脾胃虚弱或腹部受寒引起腹泻的猪只不得饲用,同时由于其还具有较强的利肠滑胎作用,故妊娠母猪忌食,以免引起流产。

2.3 蒲公英

2.3.1 蒲公英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2.3.1.1 蒲公英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蒲公英别名蒲公丁,蒲公草,为解毒、消炎、清热类中草药。性寒,味甘,平,微苦。归肝、胃、阳明、太阴、足少阴经。具有清热解毒,养阴凉血,消痈(肿)散结,舒筋固齿,通乳益精,利湿(尿)通淋,补脾和胃,利嗽化痰,清肝明目的功效。亦具有清肺,泻火,催乳,缓泻,利胆,利尿的功效,同时还能够化热毒,溃坚肿,消结核(恶肿、疔肿),解食毒,散滞气;通乳汁,治噎膈,退黄疸;乌须发,壮筋骨。蒲公英主治:①热毒,肠炎,痢疾,胃弱,瘰疬,黄疸,目赤,牙痛,流火(即丹毒),胃火,(慢性)胃炎,肝(火)炎,痄腮,咳嗽,疔疮;②胆囊炎,骨髓炎,胃脘(胀)痛;③痈(疮)肿疔毒(疮疡),疔疮肿毒(疔毒疮肿,疮疖肿毒),乳痈内痈(肺痈,肠痈等),咽喉肿痛,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皮肤溃疡,乳汁不通,消化不良,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大便秘结,蛇虫咬伤。即蒲公英可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爽,急性阑尾炎,感冒发热,淋巴腺炎,尿路感染,风火赤眼和胆囊炎等各种疾病。

2.3.1.2 蒲公英的功能解析

1)蒲公英,其性清凉,入肝入胃,既能清解火热毒邪,泄降滞气,成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解热凉血”之佳品,又能主治体内、外一切热毒所致的疔疮、痈疡、红肿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兼能疏郁通乳,成为治疗“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红肿坚块”之要药,而治乳痈乳疖,尤为捷效;并能清利湿热,利尿通淋,因而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具有较好的疗效。2)蒲公英的清肝明目作用,使其具有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的作用。3)蒲公英对风热表证类疾病(即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下焦热盛类疾病(即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等)均具有较显著的疗效。

2.3.1.3 蒲公英与其他中草药的营养活性比较

1)蒲公英与金银花:两者同为清热解毒药,均能清热解毒,治痈肿疮毒、肺痈、肠痈;但金银花甘寒质轻而香散,清透解毒力强,尤适于痈肿疮毒属热毒炽盛者,又善疏散风热,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证、热毒血痢;蒲公英苦甘而寒,清热解毒之力不及金银花,但能消痈散结,且兼通乳,尤善治乳痈,又能利湿通淋,清肝明目,故常用于湿热黄疸、热淋涩痛及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蒲公英只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故蒲公英的功用不及金银花广,但蒲公英与金银花合用则可显著增加金银花的功效;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如胃火),但其泻火之力甚微,故须多用,然其气平,长久服之而无碍。2)蒲公英与芦根:两者均能清热消痈,利尿通淋,治肺痈吐脓、热淋涩痛、小便短赤;但芦根为清热泻火药,甘寒质轻而力缓,善清肺胃之热,而有生津止渴之效,适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或风热咳嗽,兼能透疹,为治麻疹良药;蒲公英苦甘而寒,清热解毒力更强,又能消痈散结,善治痈肿疮毒、乳痈及各种内痈,为治乳痈良药,还能清肝明目,可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3)蒲公英与夏枯草:二者皆为清热之品,均入厥阴肝经,蒲公英清热解毒、疏郁散结、行滞通络;夏枯草善于清肝火、散郁结;二药合用,清热解毒之中寓于化滞散结,清解而不郁遏,使清热解毒、行滞散结之力加强。适用于肝胆热毒、湿热郁结之黄疸、胁肋疼痛,肝经实火、热毒内蕴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火热邪毒郁结所致的疔疮痈肿、瘰疬痰核、乳痈初起等。

例1 如图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8,0),点A从原点O出发沿y轴正半轴方向以4个单位/秒运动,点B从点M出发沿x轴负半轴方向以4个单位/秒运动,至O点停止.点C、D、E分别为线段AB的四等分点,试确定这些点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2.3.1.4 蒲公英的组合应用

为增加蒲公英的营养活性作用,可针对病症,将蒲公英与各种不同的药物配合使用,以利用各营养活性物质间互作所产生的正组合效应,从而发挥蒲公英与各单味药配合的整体效应。蒲公英可防治以下病症:①疮疖肿毒(乳痈肿痛、疔疮等),与金银花、连翘、地丁草、紫花地丁、野菊花、赤芍等清热解毒药配伍;②肺痈,与鲜芦根、冬瓜子、鱼腥草、桃仁、黄连等清肺祛痰及清热解毒药合用;③痰热郁肺,可与金银花、鱼腥草配伍;④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与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等配伍;⑤小便热淋,与忍冬藤、车前草配伍;⑥目赤肿痛,与决明子、黄菊花配伍;⑦湿热黄疸,与栀子、茵陈配伍;⑧乳痈红肿,与夏枯草、瓜蒌、连翘、贝母、自英等配伍;⑨瘰历痰核,与夏枯草、牡蛎配伍。

2.3.2 蒲公英中的营养活性物质

蒲公英富含营养活性物质,如:1)蒲公英醇、甾醇、赛醇、固醇,肌醇,豆甾醇,莴苣醇,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山金车二醇等醇类;2)菊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胶等糖类;3)蜡酸,油酸,亚油酸,咖啡酸,棕榈酸,蜂花酸,对羟基苯乙酸等酸类;4)胆碱,维生素C、维生素D等维生素类。此外,蒲公英还含有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树脂,堇黄质,叶绿酯,叶黄素以及毛莨黄质等营养活性物质。

2.3.3 蒲公英的营养活性作用

2.3.3.1 蒲公英的抗菌作用

蒲公英对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均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钩端螺旋体等亦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研究表明,蒲公英作为传统的清热解毒中草药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对某些疾病还具有广谱抗菌素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菌素使用。

2.3.3.2 蒲公英的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蒲公英具有抗病毒作用,能够治愈病毒性感冒与病毒性肝炎。蒲公英还能够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活化巨噬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

蒲公英具有利胆作用,且其利胆效果较茵陈显著,对动物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效果显著。蒲公英由于含有钾,具有较好的利尿作用,对门脉性水肿有特效,同时具有抗内毒素作用。

2.3.3.4 蒲公英的临床应用

蒲公英可有效治疗以下疾病:1)乳痈肿痛:可单用亦可与金银花、牛蒡子、全瓜蒌等药合用;2)疔毒肿痛:与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药合用;3)肠痈腹痛:与桃仁、牡丹皮、大黄等合用;4)肺痈吐脓:与芦根、冬瓜仁、鱼腥草等合用;5)咽喉肿痛:与板蓝根、玄参等合用;6)热淋涩痛:与白茅根、金钱草、车前子等合用,以加强蒲公英利尿通淋的效果;7)湿热黄疸: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合用;8)目赤肿痛: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可单用亦可与菊花、夏枯草、黄芩等合用。

2.3.4 如何科学使用蒲公英

2.3.4.1对症用药

在使用蒲公英防治感染时,存在着寒热不分,不加辨别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的非对症用药现象。尽管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为热证,用蒲公英通常不会有不良反应。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证,无热象,病程较长,体质虚弱。如此阴寒证,若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动物就会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感染灶无好转之象。所以,不能简单地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功能视作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否则会产生不良反应。

2.3.4.2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蒲公英

如动物病症属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切记忌用蒲公英。

2.3.4.3 蒲公英用量过大

常规用量偶见有动物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过大用量可致缓泻。

2.4 鱼腥草

2.4.1 鱼腥草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2.4.1.1 鱼腥草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鱼腥草原名蕺菜,别名鱼鳞草,侧耳根,猪鼻孔。性微寒(凉),味辛、苦,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止泻止痢,消痈排脓,消肿疗疮,利尿通淋,健胃消食,去瘴解暑,疗蛇虫毒的功效,用于补虚弱,治五淋,溃痈疽,疗疟疾,去瘀血,消水肿,解硇毒,去食积,消膨胀,治脚气,疗痔疮。主治实热,热毒,热痢,热淋,肺痈(即肺脓疡),吐脓,肺炎,肠炎,腹泻,湿邪,咯血,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以及肺热(痈)咳嗽,痰热喘咳,痰有腥臭,痈肿疮毒,疮疡肿毒,热毒疮痈,湿热淋证,湿热泻痢,脾胃积热,痔疮便血等疾病。

2.4.1.2 鱼腥草的功能解析

1)鱼腥草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入肺经,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之要药。2)鱼腥草辛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为治“热毒疮痈,外痈疮毒”之常用品。3)鱼腥草具清热除湿,利水通淋之效,善清膀胱湿热,用之治“湿热淋证,小便淋沥涩痛”。4)鱼腥草既能清热止痢,又能治湿热泻痢,对于肺热壅盛(即西医的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伴化脓性感染)以及下焦热盛(即西医的尿路结石、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均具有较好的疗效。5)鱼腥草因其利尿作用,故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尿频涩痛等疾病。

2.4.1.3 鱼腥草与其他中草药比较

1)鱼腥草与桑白皮:两者均入肺经,鱼腥草长于清肺热,解肺毒,消肺痈,排肺脓;桑白皮则善泻肺中邪热,且有降气平喘之功。两者合用,既能清解肺中邪热郁毒,排脓消痈,又可降气平喘。尤适于邪热壅肺之喘咳、肺痈等。2)鱼腥草与蚤休:两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均为疮家要药,而鱼腥草更善消痈排脓。两者相配使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明显加强。尤适于痈肿疮毒之证。3)鱼腥草与蒲公英:两者均性寒,皆能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主治痈肿疮毒、各种内痈、湿热淋证等。然蒲公英苦甘而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之力更强,兼散滞气、通乳,故最善治乳痈;又能清肝明目,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鱼腥草则辛而微寒,专入肺经,消痈排脓之力更强,以清肺见长,为治肺痈吐脓之要药,亦常用治肺热咳嗽;又能清热止痢,可用治湿热泻痢。4)鱼腥草与芦根:两者均性寒归肺经,功能清肺排脓,利尿通淋,主治肺热或风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小便短赤等。然芦根甘寒质轻,又归胃经,作用较缓,善清肺胃之热而兼透散,又有生津除烦止渴、清胃止呕之功,故用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麻疹不透等。鱼腥草则辛而微寒,专入肺经,作用较强,尤以清肺见长,善消痈排脓,又能清热止痢,故为治肺痈吐脓之要药,亦常用治肺热咳嗽,湿热泻痢。

2.4.1.4 鱼腥草的组合应用

为增加鱼腥草的营养活性作用,使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针对病症,将鱼腥草与各种不同的药物组合使用,以利用各单味中草药营养活性物质间互作所产生的正组合效应,从而发挥鱼腥草与各单味药配合的整体效应。鱼腥草与桔梗,象贝,桃仁,(鲜)芦根、瓜蒌皮,生苡仁,冬瓜仁(子)等组合,可以进一步加强鱼腥草的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功能,常用于防治肺痈胸痛,痰热壅肺,咳吐脓血等症;鱼腥草与黄芩,桑白皮,知母,贝母等清肺化痰止咳药组合,常用于防治肺热咳嗽,痰黄气急而稠;鱼腥草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组合,用于防治热毒疮疡;鱼腥草与木通,白茅根,滑石,海金沙,车前子,车前草等利尿通淋药组合,用于防治小便淋沥涩痛;鱼腥草与山楂炭组合,用于防治痢疾;鱼腥草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组合,用于防治外痈疮毒(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2.4.2 鱼腥草中的营养活性物质

鱼腥草含有:1)0.0049%的挥发油,挥发油为鱼腥草的主要抗菌物质,其主要抗菌成分为鱼腥草素,癸酰乙醛,月桂醛,a-蒎烯,柠檬烯,月桂烯,樟烯,丁香烯,桂叶烯,辛酸,癸酸,癸醛,芳樟醇,乙酸龙脑酯,甲基正壬基甲酮;2)芸香甙,瑞诺甙,阿福甙,槲皮甙(苷)、异槲皮甙,金丝桃甙等黄酮甙类物质;3)蕺来碱,绿原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以及β-谷甾醇等;4)氯化钾,硫酸钾以及其他钙、磷、铁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

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即为化工合成鱼腥草素,化工合成的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则称为新鱼腥草素钠。

2.4.3 鱼腥草的营养活性作用

鱼腥草是天然而又安全的抗生素,能够清热,消炎,利尿,抗病毒,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是因为其中的营养活性物质如鱼腥草素,槲皮素等能促进肺泡及气管黏膜活性,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保障呼吸道畅通,并能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降低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

2.4.3.1 鱼腥草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鱼胆草素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各种致病杆菌(如肠炎杆菌,流感杆菌,结核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等)、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等)具有明显的抑、杀作用。鱼腥草中的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营养活性物质对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亦具有显著的抑、杀作用。鱼腥草乙醚提取的非挥发物,还有抗病毒作用。

2.4.3.2 鱼腥草的利尿作用

鱼腥草还含有槲皮甙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鱼腥草提取物(如槲皮素等)及钾盐能扩张肾动脉及毛细血管,从而增加肾动脉血流量及尿液分泌,进而发挥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加利尿的辅助作用。

2.4.3.3 鱼腥草的消炎作用

鱼腥草所含槲皮素、槲皮甙及异槲皮甙等黄酮类化合物亦具有显著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亢进。对于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慢性气管炎,蜂窝织炎,乳腺炎,中耳炎,慢性宫颈炎,百日咳等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2.4.3.4 鱼腥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鱼腥草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增加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血清备解素水平,具有镇痛、止咳、止血,促进组织再生,对感染性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2.4.3.5 鱼腥草的抗肿瘤作用

鱼腥草除对胃癌有效外,并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4.3.6 鱼腥草的临床应用

鱼腥草作为植物抗生素,其优势在于其药性可通达机体的上、中、下三焦。上至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咽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发烧等),咯血,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中耳炎等;下至肾炎,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糜烂,肾病综合征;外至皮肤上的炎症和疱疹,都可以通治。鱼腥草对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风热感冒、流感、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等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鱼腥草还具有抗惊、镇静,镇痛、镇咳,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与伤口愈合,防辐射,并能促进红皮病、银屑病的好转等多种作用,蕺菜碱有刺激皮肤发泡的作用。合成的鱼腥草素异烟腙对TB杆菌有较强的灭菌作用,合成鱼腥草素的衍生物亦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2.4.4 鱼腥草的科学利用

鱼腥草含挥发油,不宜久煎。虚寒证及阴证疮疡忌服鱼腥草。

3 小结

杨树花、马齿苋、蒲公英以及鱼腥草虽然都具有清热解毒功能,但不可相互取代,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原产地的不同,辩证使用,因而使它们在预防仔猪腹泻的中草药组学型替抗产品中采用不同的比例。

猜你喜欢

鱼腥草马齿苋中草药
马齿苋煎饼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夏日野蔬马齿苋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马齿苋
脑筋急转弯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
吃马齿苋要配酱醋和蒜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