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校园智慧交通建设的经济效能

2020-12-16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纪艳凤

营销界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入校校园内交通管理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 纪艳凤 张 良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停车难也已经成为现象级社会问题,高校内停车对象虽较为单一,但伴随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园面积的增多,校园内的机动车辆数量也跟着急剧式增长,给高校校园的交通带来较大的压力。校内停车规划大多无法与高校总体建设规划统筹,校内停车场建设步伐却相对迟缓,高校校园内停车难的问题愈发明显,一些旧校区情况更为突出,开放式高校校园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利用有限办学资源,结合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益,科学统筹校园交通,运用智慧校园大数据,以经济实用的停车收费策略,使校园交通得到不断优化。

一、当前高校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校园教职工开车上下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加之高校同社会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外来车辆进入校园,由此导致的校园停车问题成为了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核心难题。

(一)受校园经济制约,校园内基础交通设施不够完善

随着高校内机动车辆骤增,高校内尤其是老校区基础交通设施不够完善,道路相对狭窄、停车位严重不足,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错混行,高峰期人流车流无法独立分开,交通安全隐患较大,刮擦、碰撞时有发生。校园内交通标识不完善,限速、单行、禁行、禁止鸣笛、禁停等交通指示牌的设置不太合理;测速、测音等先进交通违规设备缺乏;行车隔离档、人车分流隔离装等设施布局不够齐全;有的在转弯处还没有盲区反光镜;有的校园路口、下坡路段减速带设置不完善等。

(二)校园安保投入不足,校园交通管理不够严格细致

目前,高校校园多为开放式管理,而且校园功能的分区不明显,高峰交通时车流量很大,给校园交通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高校内不仅有师生、公务、商铺、员工家属等正常进出的车辆,还有外来的办事的车辆需要入校。有些高校入校门岗的车辆登记不到位,外来的车辆进出校园也比较随意;尤其在教职工上下班高峰时期,校门口的车流比较大,入校登记也打了折扣。校门口把关不严,导致校园内超速驾驶、随意停车的现象更加难以管控,外来的车辆入校后不仅占用校园有限停车资源,还容易造成校内交通拥堵,尤其是随着外卖和快递等行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其车辆在校园内任意流窜,导致频频发生校园交通事故。还有些高校因所处地理位置有交通优势,所以导致校园穿行车辆较多,也给高校的校园带来交通安全隐患;有些周边的居民、商铺为了节省停车费,把校园当成免费停车场,还有部分校园角落存在“僵尸车”现象,长期霸占校园内的停车位,以致校园内的停车位更加紧加。

(三)经济手段运用较少,对校内违规车辆没有有效处罚措施

校内交通管理人员对于机动车超速和不按照规定停车位停车等不文明行为,多数管理的方式是提醒和人工劝导,政策上无法进行及时有效、严格严厉的惩罚,因此不论是校内人员的车辆还是外来临时车辆,对于校内交通管理的效果都不够理想,有的甚至是屡禁屡犯。目前,高校保卫机构依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实际上缺少了执法权和处罚权,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校园内的道路交通应该属于交通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但是在实际执行上,交警通常不会进入大学,进行校园执法,校内电子监控设备建设也没有与交警系统联网建设,使校内的违规车辆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个别素质低下的驾驶员不服从保卫人员管理,校园内违规行车、停车屡禁不止,校园交通安全也已受到严重威胁。

(四)信息技术投入不够,校园交通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一方面,人力管理的模式在高校交通管理中比较普遍。人力登记、查证的效率相对低下,而且难免会有差错,在高峰时期比较容易造成校门的拥堵。有的保安进行正常的管理还会导致车主的不服从,继而产生矛盾纠纷事件。人力取证困难也是一个大问题,如违停、车速快、鸣笛、非机动车行车安全等问题,大多数情况是无法及时发现,并及时得到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校园交通管理智能化的探索起步还是比较晚的。当前不少校园对进出的车辆进行智能化升级管理,实现了智能管理手段,比如车牌自动识别等,但是对高校内的交通管理智能化运用仍十分有限。

二、高校实现校园智慧交通建设的经济可行性

高校作为先进科技的摇篮之一,理应走在智慧交通的前列,再加之当前校园交通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校园内特殊的社会交织现状,更应尽快尽好的实现校园智慧交通。

首先,高校校内交通存在明显拥堵变化规律,智慧校园建设将增加道路利用率。校园道路及校门出入口承载的人流量、车流量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特点,在上下课的高峰期,校园内和校门口的交通相对紧张,同时对开学、返校以及运动会等大项活动时期,人车数量大,组织往往比较混乱。因此日常校园交通管理应当科学区分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进行管理,校园调流,封闭单向环形车道以及合理调动值勤力量引导就十分重要,在交通管理方面考虑必须要优先保证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其次,校园内交通大都是有条件的相对封闭管理,技术投入经济比重高。利用智能化管理控制外来车辆人员入校是解决校内交通拥堵的又一重要手段,高校虽以开放性建设,但通过新冠疫情防控来看,将来对校区内的管理将会是有条件的相对封闭,那么从校门入口控制入校车辆就更加容易实现。

最后,高校科技创新具有先天优势,借势大数据加大投产比。当前大数据时代,高校正全面展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校园交通人性化体现就是智慧交通,突破校园交通管理难点,已经成为智慧化校园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学具备密集的高知识群体,研发课题能力突出,为建立高校高度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校园智慧交通的经济效能建设对策

在校园建设环境总体难以改善的条件下,校园交通、停车设施供应将逐渐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校园交通必须以先进的智慧交通系统为辅助,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法规等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对校园交通管理进行精细化的控制和调节,以期达到相对的经济动态平衡。

(一)严格落实校园停车规定,出台相应的经济处罚对策

结合信息化道路监控装置,出台智慧校园停车管理的规定,对于违规停车现象,及时有效的提取违规影像资料,加强管理部门执法力度,提醒曝光与处罚相配合,减少不遵守校园停车现象。

(二)推进路内限时计费停车,用经济成本减少场地占用率

控制入校车辆的有效办法就是校内停车收费,而解决长时间停车占用停车泊位,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其停车时间,校园内可根据智慧交通系统监控的停车时长,对停车者进行短信提醒,并自动记录车位的占用时间,实行差异化自动计费。

(三)校内停车信息的发布,提高信息共享利用率

校园停车信息化是打破校园停车信息孤岛瓶颈,保障校园停车位有效的利用,通过学校官网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依靠智慧停车系统实时地发布校园的停车动态,包括校园停车位置、剩余停车位、不同区域停车价格、拥堵情况、校园停车的管理制度等,让来校人员出行前对出行方式和停放位置有相应的选择。

(四)泊车动态数量信息收集与引导,调节停车收费最大比

根据一天中不同停车点的不同停车需求高峰,运用智慧校园交通系统,在实时的动态停车数据下,对停车需求进行实时引导,力争减缓停车供需压力。

(五)设置停车数量上限,探求经济模型

满足停车刚需,建立数学模型,结合时间、人数、道路宽度等数据,设置停车位容量上限,确保给予行人和公共服务优先保障,最大限度地为校园交通模式的师生们服务。在此前提下明确路内停车主要是短暂临时停车,保障其泊位周转率高,路外停车主要满足长时停车需要。

(六)优化校门出入交通,实现信息化缴费

对校门人车流的大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合理设置校门出入口,对高峰期出入校车辆实施有效分流,科学设置校门停车入校登记缓冲区和环行岛,加大电子车牌识别的通行效率,进行合理的校外周边道路的绕行引导,从离停车位相对方便的校门出入,减少车辆与上课人流高峰重叠出入校园,出校收费实施自动提前缴费,通过网上缴费实现快捷出门。

(七)设置校内单向环行交通,增大停车效能

由于校内道路宽度不足,在大项活动时间停车需求大,人流车流也较大,可以通过信息电子交通指示屏,设置临时单向行驶和环行行驶的方式,减少路口人流车流的交叉,同时还能增大停车位需求。

目前大学停车管理大多还是依靠人工完成,经济效能相对较低,不利于车辆进出秩序、出入数据统计、停车诱导、停车时长控制、差异化收费等一系列问题的高效率,从智慧校园的经济效能出发,必须要为高校设计一个智能化的停车场,充分利用网络、先进技术、可变信息板等盘活现有的停车资源,打造出全新的信息化、运行高效化、环保化的停车场。这也是未来大学智慧校园实现停车管理最大经济效能的新趋势。

猜你喜欢

入校校园内交通管理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2001—2020年交通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入校
校园内不同区域空气微生物分布的调查分析
“巨掌”
论交通管理中非机动车及行人依法管理问题研究
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改善对策
识别教授
异星客历险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