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胆红素脑病应用CT和MR诊断效果的对比研究

2020-12-16王远景姜增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脑病胆红素影像学

王远景,姜增传,杨 颖

(新沂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新沂 221400)

小儿胆红素脑病又被临床医学称之为(核黄疸),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是指出生时间在一周以内的新生儿由于受到胆红素的毒性作用而引发的急性脑损伤。引发小儿胆红素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新生儿出生早期,其血脑屏障尚未发育成熟、出生早期自身的胆红素产生过多以及血浆蛋白水平低下等[1]。容易致使新生儿出现反应低下、活动减少、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力减低、拒乳、哭声高调、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或者中枢性呼吸衰竭等严重威胁新生儿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临床表现[2]。为了有效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医学对小儿胆红素脑病的治疗极为关注,而在对该疾病进相关诊治时,其早期检测和诊断极为关键。本文主要就是对比在小儿胆红素脑病患者中应用CT和MR的诊断结果,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小儿胆红素脑病诊治的患者28例,其中男性患儿一共15例,女性患儿一共13例,平均年龄(5.16±1.12)d。将28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14例,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5.21±1.23d)和MR组(14例,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5.03±1.01d)。对比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同时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1.2 方法

CT组患儿采用美国GE16层螺旋CT对患儿进行脑部扫描检查;MR组患儿采用德国西门子1.5T 磁共振对患儿进行脑部扫描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28例小儿胆红素脑病患者在不同影像学技术性的阳性检出率,具体诊断内容为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其中30.6ng/ml作为临界点,大于该取值表示增高。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2.0版本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资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阳性检出率

对比分析28例小儿胆红素脑病患者在不同影像学技术下的阳性检出率。经检查结果显示,CT组患者诊断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的患者7例、阳性检出率为50%,漏诊率为50%;MR组患者诊断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的患者12例,阳性检出率为86%,漏检率为14%。经两组诊断结果显示,MR组的阳性检查率明显高于CT组(χ2=29.779,P=0.00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儿诊断表现

CT组患儿经CT影像技术检查后,9例患儿发育较好,无明显异常症状,5例患儿表现出听力下降、2例患儿表现出视力减弱、6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瘫、6例患儿出现轻度脑萎缩改变。患儿诊断表现检出率为68%(19/28);MR组患儿经CT影响技术检查后,3例患儿发育较好,无明显异常症状,7例患儿表现出听力下降、4例患儿表现出视力减弱、8例患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脑瘫、6例患儿出现轻度脑萎缩改变,患儿诊断表现检出率为89%(89%),由此可见,MR组诊断表现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χ2=13.065,P=0.00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胆红素脑病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多由新生儿新生儿肝脏尚未成熟,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有效,未能将产生过多的胆红素及时清除,导致胆红素透过患儿血脑屏障,从而形成胆红素脑病[3-4]。又或者是由于新生儿出生早期,自身的血脑屏障未能发育成熟,在一系列病理因素作用的情况下,使患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这就容易让游离的胆红素更加容易透过屏障,从而引发小儿胆红素脑病。不过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引发的胆红素脑病,均会给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医学对该疾病的治疗极为关注。同时,根据众多医疗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对胆红素脑病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对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CT和MR是临床医学上应用极为广泛的两种影像学诊断技术,均属于非入侵式检查方法,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全身或局部扫描检查来获得检查部位的定性分析数据或者定量,并将所得的定量或定性分析数据作为患者诊断、治疗以及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在众多影像图像的分析诊断研究中,与CT影像学诊断技术比较期间,MR诊断技术所提供的信息相对要更加精准,同时该技术的成像具有多角度和多切面的临床特点,能够更加完成的将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口剖析结构呈现出来。而对于小儿胆红素脑病患儿的疾病情况诊断来看,由于新生儿的脑部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为取得良好的诊断结果,临床医学对新生儿脑部扫描检查的图像的分辨率相对较高。而MR技术由于具有多切面、多角度以及多切面的扫描特点,其分辨率明显高于CT技术,导致该技术的诊断效果明显更佳。

根据上文研究内容显示,在小儿胆红素脑病患儿中应用MR影像学技术进行相关检查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影像学技术的诊断结果,其阳性检出率明显更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MR影像学技术对小儿胆红素脑病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可有效诊断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脑病胆红素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