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2020-12-16符翩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骶骨强直性脊柱炎

符翩翩

(余姚市人民医院 浙江 余姚 315400)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炎性疾病,病情治愈性不高,但通过病情干预与控制能够延缓病情发展,所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早期诊断与治疗方式形成对病情的干预与控制,能够延缓病情发展[1]。临床上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以影像学检查为主,能够直观反映患者的脊柱病变情况。MRI检查是影像学检查中的一种主要方式,其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探讨MRI检查的应用效果,以我院4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讨论,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8例,全部患者皆经过手术探查确诊我强直性脊柱炎,并对骶骨关节病变情况有明确信息掌握。患者对我院接受MRI检查与CT检查。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组成20~47岁,平均年龄(32.3±4.5)岁,患者病程1~6年,平均病程(2.19±0.43)年。患者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皆经过手术探查,并自愿接受CT检查与MRI检查;②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整,无资料缺失;③患者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④患者无风湿病、外周性脊柱关节炎病情影响。

1.2 方法

全部患者皆进行影像学检查。在CT检查中,保持患者仰卧位,对患者骶骨关节进行扫描,设置扫描层厚1mm,螺距1mm。获取CT扫描图像,对图像进行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重建[2]。在MRI检查中,以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设置扫描层厚5mm,间距1mm,分别进行SE脂肪抑制序列扫描与横断面抑制序列扫描、冠状面脂肪抑制序列扫描,获得影像学图像[3]。

1.3 观察指标

对CT检查与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影像学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检出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并对对骶骨关节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包括骶骨关节骨髓水肿、骶骨关节面增生硬化、骶骨关节面下骨质囊变情况等[4]。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下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有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MRI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例数为45例,检出率为93.75%,CT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例数为37例,检出率为77.08%,MRI检查的检出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21,P<0.05。

骶骨关节病变情况中,手术探查结果表示,骶骨关节骨髓水肿39例、骶骨关节面增生硬化34例、骶骨关节面下骨质囊变26例;MRI检查结果表示,骶骨关节骨髓水肿39例、骶骨关节面增生硬化34例,骶骨关节面下骨质囊变26例,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CT检查结果表示,骶骨关节骨髓水肿32例、骶骨关节面增生硬化27例,骶骨关节面下骨质囊变20例,与手术探查结果有一定差异。

3 分析与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炎性疾病,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在及时接受治疗后能够达到较好的病情控制效果。该类疾病以骶骨关节炎症、脊柱附着点炎症、中轴骨骼炎症为主要的病症特点,在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或脊柱畸形,不受到患者的及时关注将造成病情恶化,逐渐影响患者活动能力[1]。且强直性脊柱炎对脊神经造成一定影响,直接影响周围神经系统,也将危害机体循环系统等正常生理功能。未接受对症治疗的患者还常引发骨折、虹膜炎、骨质疏松等并发症,造成较严重的生理影响。临床上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诊断采用影像学检查的方式,能够获取脊柱病变影像学图像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为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在影像学检查中,需要采用检出率更高的检查方法,CT检查与MRI检查是影像学检查中较为常用的检查手段,两种检查手段都各具优势。MRI检查在关节滑膜与骨髓病变上的显示效果更好,临床诊断中漏诊率较低,且MRI检查对骶骨关节病变的敏感度更强,在检出率上更好。本次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MRI检查手段能够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在诊断准确率上更高,患者病变特征与手术探查的一致性更高。

综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应以早确诊早治疗为诊断目的,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临床上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诊断常使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以MRI检查的应用能够形成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更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骶骨强直性脊柱炎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骶骨隐匿骨折的诊治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个体化治疗儿童骶骨骨折初步临床疗效观察
核磁共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不稳定骶骨骨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现状
骶骨身体的能量中心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5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