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食用菌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

2020-12-16周敬轩

中国食用菌 2020年7期
关键词:菇农食用菌供应链

周敬轩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互联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发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创新传统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支持,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食用菌产业因其投资高、回报大、市场前景广阔,已成为食用菌栽培地区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因此,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当下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走规模化发展路线的重要步骤。

1 互联网+环境下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现状分析

1.1 “银行+农业合作社+企业”模式

传统的食用菌菇农主要是依托食用菌农业合作社,通过银行贷款、政府扶贫贴息贷款及企业订单等模式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

大多数食用菌栽培地区成立了由政府和银行支持创办的农业合作社,把银行、政府、企业与菇农连接起来。银行通过评审菇农的信用状况,对信用状况良好的菇农,设定贷款额度、办理相关贷款手续、发放贷款,并根据食用菌栽培的周期设定还款期限,为农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政府通过政策补贴和风险补偿等形式,为食用菌菇农解决部分资金问题,同时聘用食用菌栽培专业技术员,以开展技术培训等形式为合作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农业企业则通过规范管理、与菇农签订订单,降低食用菌产品的市场风险,为合作社提供市场支持[1]。在“银行+农业合作社+企业”的模式下,较为有效地解决了食用菌栽培菇农贷款难、栽培技术不足、市场风险大等问题,激发农民栽培食用菌的热情,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1.2 “质押+担保”模式

食用菌栽培产业因其成本较高,资金投入多,后期维护资金需求量大,往往采用了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及“质押+担保”贷款等组合形式。食用菌栽培户通过“质押+担保”的模式,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申请一定额度的贷款,金融机构通过对质押物的评估和菇农的信用评定,向菇农发放一定额度的贷款,并收取相关的手续费用。“质押+担保”的模式主要用于小额的信贷,通过“质押+担保”的模式,食用菌栽培户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进行食用菌的栽培和设施修护,确保食用菌产业的资金稳定。“质押+担保”模式的贷款是政府补贴和银行政策性贷款的有效补充,为食用菌栽培户扩大栽培规模、提高栽培水平、增加食用菌产量提供了资金支持。

1.3 “合同+贷款”模式

菇农与农业企业联系紧密,二者是合作共赢的关系,菇农栽培食用菌,并将食用菌产品出售给下游农业企业,企业通过加工、销售等流程,将食用菌产品推向市场。因此,农业企业往往提前与农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支付定金;除此之外,合作社凭借合同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以保障食用菌产品的生产。在食用菌产品收获后,合作社将产品如约出售给农业企业,并将卖出的部分利润用来偿还贷款。合作社通过与农业企业提前签订购销合同,获得了生产食用菌所需的资金,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 互联网+环境下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金融机构贷款额度低造成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受限

由于自然气候条件限制及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食用菌产业普遍规模较小,相应的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的规模也较小。而且我国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菇农普遍缺乏固定资产作抵押的大背景下,菇农能申请到的贷款额度较低,无法满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食用菌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宽广。但金融机构目前仍将食用菌产业归于普通农业发展的领域,未能看到食用菌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对食用菌产业的贷款模式、贷款额度及资金投向比较单一,不符合食用菌产业综合发展的趋势,不利于食用菌供应链的稳固。不够充足的贷款额度限制了食用菌产业规模的扩大,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对相关菇农、农村的发展无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2 食用菌供应链中成员关系稳定性差使金融机构风险较大

食用菌供应链主要由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农业合作社是连接菇农与农业企业、金融机构的重要载体,是确保食用菌供应链稳定的关键环节。当前食用菌产业的农业合作社往往由周边栽培食用菌的菇农组成,参与主体单一。菇农承担风险能力较低,在食用菌产品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时,菇农往往会产生违约问题,对农业企业及贷款的金融机构造成较大风险[2]。此外,加工、销售食用菌产品的农业企业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当食用菌产品市场波动大时,企业利益与菇农利益常常会出现矛盾,农业企业也会出现违约的行为,最终会使贷款的金融机构承担贷款不能按时还付的风险。因此,食用菌供应链存在着成员关系不够稳定,金融机构风险较大的问题。

2.3 电子商务模式不成熟导致食用菌供应链金融创新意识不足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业态。食用菌供应链亦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将互联网的优势与传统的食用菌产业结合起来,建立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但是,由于食用菌农业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生产季节限定、生产区域固定、交易不规范等因素,使得食用菌供应链的电子商务模式未得到有效发展。行业创新意识不足,未能给食用菌供应链带来新的金融支持。

2.4 农业保险意识缺乏让食用菌供应链金融存在较大隐患

任何生产活动都面临着意外风险,在食用菌产业中,面临的意外风险尤为显著。食用菌生产活动投资高、风险大,菇农和农业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因此,给食用菌生产购买相关农业保险是食用菌供应链体系中必备的环节。但是,目前的农业保险体系并不完善,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少、赔付能力不足,原本资金就不足的菇农很少愿意购买农业保险。农业企业也因为资金匮乏等原因,不愿在农业保险上进行资金投入,这就使得食用菌供应链金融存在较大的隐患。

3 发展互联网+环境下食用菌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建议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贷款政策调整

食用菌供应链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支持联系紧密,因此,政府要建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模式,对食用菌供应链的发展提供财税政策和贷款政策的支持。在财税政策上,适当扩大涉农贷款的政策奖励和补贴力度;同时,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严防部分企业或个人以农业贷款的名义套取国家补贴资金,将政府的政策支持真正落实到菇农和农业企业中。在贷款政策上,对信用良好的菇农和农业企业,适当增加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的审批发放效率,真正促进食用菌供应链的不断发展[3]。

此外,为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多为农村商业银行,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放农业贷款业务,为农村发展拓宽贷款渠道。

3.2 扶持优质合作社和龙头农业企业提高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稳定性

要提高菇农和农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要通过发展和扶持优质的农业合作社和龙头农业企业,把优质的食用菌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建立优质农业合作社,要把分散的、规模小的菇农聚集起来,发展规模化、产业化食用菌农业。发展龙头食用菌农业企业,就要完善食用菌产业的产业链,打造优质的食用菌品牌,扩大食用菌产品的品牌效应。通过发展优质的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食用菌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稳定性。

3.3 拓展互联网+渠道创新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

互联网+的新型发展业态是当前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可以建立以食用菌为主体的电子商务模式,将菇农、食用菌产品、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等食用菌供应链过程中的参与主体紧密联系起来,拓宽了食用菌产业的市场,丰富了食用菌产业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可通过互联网+模式,搭建基于食用菌供应链各个主体的信用资金平台,并根据各个主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和支持。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线上线下的资源相整合,共同为食用菌供应链提供多样的融资模式,拓展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长度。为食用菌供应链提供更多金融发展模式,促进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现代化发展。

3.4 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和措施营造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稳健发展环境

为保障食用菌产业的良好发展,各地政府在完善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通过政策宣传、树立典型等形式,表彰奖励信用良好的菇农或农业企业,提高菇农和农业企业的信用度,搭建起农村良好的信用体系。同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4],将农业保险纳入政府保障农业发展的政策中,提高菇农和中小型农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解决食用菌栽培菇农、银行等食用菌供应链主体的后顾之忧,为食用菌产业提供稳定器,促进食用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菇农食用菌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