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种植万寿菊

2020-12-16尹可鉴

云南农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叶黄素万寿菊大田

尹可鉴

(腾冲市种子管理站,云南腾冲 679100)

万寿菊俗名“臭芙蓉”,又叫金盏菊,属菊科万寿菊属。原产墨西哥及美洲地区,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易栽培、好管理。在云南栽种的万寿菊单产和叶黄素含量均比北方高,腾冲市于2017年引进试验种植,2018年种植2000 hm2,亩产值为2000~3000元。

万寿菊采摘鲜花加工提取的叶黄素是一种天然生物色素,因价格昂贵素有“软黄金”之美称,具有良好的保护视觉,预防动脉血管硬化,抗氧化、抗癌等作用。叶黄素作为一种天然着色剂,广泛用于饲料、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多种行业。万寿菊初加工产品有干花颗粒,深加工产品有叶黄素浸膏,精加工产品有叶黄素软胶囊、叶黄素食品级原料。

为提高万寿菊鲜花产量和质量,生产上采取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 品种选用

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品种是内蒙古杂交种,由公司提供,不能用自留种。该品种的株高80~150 cm,冠径45~65 cm;分枝力强,单株分枝48~82枝;根系发达,根长达40 cm,且茎秆基部和底部分枝气生根多,但抗倒伏能力弱;花朵大而多,单花最大重量为60 g,单株花朵为65~85朵;花瓣与花托比为8∶2,色素含量在16‰~20‰ ;种子每克粒数240~260粒,种子发芽适温15~20℃,生长适温10~30℃。全生育期160~180 d,所需积温3650~3750 ℃。开花期一般在7月中旬至10月上旬,花期约100 d,亩产鲜花2000~3000 kg。

2 培育壮苗

育苗主要把握好种子处理、苗床整理、精量播种、拱棚保湿、通风炼苗和病虫统防等技术环节。

2.1 播种量及种子处理

万寿菊种子千粒重4 g,每亩大田用种量15 g,播苗床10 m2,保证每亩备苗3000株以上。一般苗床地与大田比为1∶50。

播种前先进行晒种,然后用45%咪鲜胺2.5 mL(1袋)对水10 kg浸泡12 h,然后捞出晾干。

2.2 播种时间

冬闲田地播种时间为3月上旬,移栽时间4月上中旬,小春田播种时间为4月上旬,移栽时间5月上中旬,苗龄控制在35 d。育苗移栽过早过晚对产量影响很大,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播种时间。

2.3 苗床地选择及苗床整理

采取集中育苗方式,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沙壤土为佳,宜选用冬闲田、菜园地(育苗田可选择上一年栽培非菊科类作物,如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前茬作物),忌用油菜田、麦田,因其难除草。在播种前10~20 d,完成育苗田100%清残。播种前,选择晴天深翻晒垡,耙平整细后开墒,盖棚膜的墒宽1.2 m,沟宽40 cm,沟深20 cm。苗床整理要求墒平沟直,表层疏松,每亩施腐熟细粪1500 kg,三元复合肥(N∶P∶K = 15∶15∶15)30 kg做底肥。

2.4 播 种

播种前浇足水,标准为苗床表层土壤10~15 cm土层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水分不足,则出苗慢而不齐。亩用80%克菌丹30 g对水30 kg喷于墒面消毒。每平方米播1.5 g,称种到墒,采用混土撒种,播种前用钉耙将墒面表层土壤抓松,然后将种子与腐熟过筛的细粪、土混拌均匀,再撒于墒面。覆盖细粪土:播种后用细粪和细土的混合物覆盖种子,厚度为0.8~1 cm,即一小手指厚,以盖严不露种子为准。盖土后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 mL对水50 kg喷于墒面防虫。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0 mL对水50 kg,均匀喷雾于墒面进行芽前除草。

2.5 架拱盖膜

用长2 m,宽2 cm竹片,竹弓间距70 cm,拱高50~60 cm架拱后盖膜。膜须绷紧压实。盖膜有利于防寒、保湿增温、苗齐苗壮。

2.6 苗期管理

严把3个关键时期。在十字期,即第一对真叶展开后,与子叶形成十字形,播种后5~7 d即可出苗。苗齐后(播种后10 d)为避免高温烧苗和徒长,要及时通风炼苗。在4叶期,即第二对真叶展开后(播种后15 d),揭膜炼苗,控制小苗徒长。在6叶期(播种后25 d),适时进行除草补水补肥,保证幼苗健壮生长。当苗高达20~25 cm,茎杆直径达3~4 mm,为移栽大田的最佳苗龄。

2.7 苗期病虫防治

(1)在十字期亩用80%克菌丹30 g对水30 kg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1次;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 g对水50 mL防虫1次。

(2)在炼苗期和移栽前,各防治褐斑病、病毒病1次,褐斑病亩用25%嘧菌酯悬浮剂对水50 kg喷雾;病毒病亩用20%盐酸吗啉胍水剂50 g对水50 kg进行防治。

3 移栽保苗

移栽前要抓紧大田整地理墒,做好移栽准备工作,适时移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早开花,延长花期,提高产量和质量。移栽时按以下环节逐步实施:

3.1 大田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种植。

3.2 移栽密度

水田每亩1700~2000株;旱地每亩2000~2200株。要规范栽培,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便于中耕管理和采摘。

3.3 起垄打塘

深翻耕地,耙平整细,做好四周排灌沟渠,沟深30~40 cm,然后起墒,墒高10~15 cm。水田160 cm开墒,墒面宽80 cm,小行距50 cm,株距40~48 cm;旱地150 cm开墒,墒面宽80 cm,小行距50 cm,株距40~45 cm;采用双行条栽,错位打塘。

3.4 施足底肥

每亩施农家肥1000~1500 kg,耙田后施于墒面;起垄打塘后,亩用(N∶P∶K =12∶8∶10)复合肥25 kg施入塘中,并与土搅拌均匀后才能栽苗,要避免化肥直接与根接触。

3.5 防 草

起垄打塘施肥后,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0 mL对水50 kg喷雾,进行封闭除草。

3.6 移 栽

移栽时打塘放肥,肥土充分搅拌均匀,适当深栽,深度为子叶部位与墒面持平,栽后浇足浇透定根水。

3.7 防 虫

移栽后每亩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2 kg施于根部防蛞蝓(螺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地下害虫。

3.8 保 苗

栽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做到及时浇水,促进生长,保证大田苗齐苗壮。

4 田间管理

万寿菊茎秆基部气生根多、分枝易断裂,抗倒伏能力弱,要强化追肥培土除草,保证中后期肥力充足,防病治虫,提高鲜花产量。

4.1 提苗追肥

移栽后15 d追肥提苗1次,亩用5 kg尿素对水浇施。

4.2 及时培土除草与追肥

移栽后25~30 d,在植株还未封行前,选择晴天铲除沟内杂草,每亩用25 kg(N∶P∶K= 12∶8∶10)复合肥进行结合培土追肥;采用环状施肥,肥与苗相隔10 cm,培土高度10~15 cm。追肥培土能有效防止倒伏,并延长花期,提高花朵重量,增加产量。采花后视苗情适时追肥。

4.3 防病治虫

(1)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蚜虫、黏虫、斜纹夜蛾、红蜘蛛和斑潜蝇为害,地老虎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 mL对水50 kg防治;黏虫和斑潜蝇每亩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 mL对水30 kg进行喷雾;红蜘蛛每亩用5%的阿维菌素乳油100 mL,对水30 kg进行喷雾;蚜虫每亩用25%的吡蚜酮悬浮剂15~20 g,对水30 kg进行喷雾。

(2)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灰霉病和病毒病。褐斑病是万寿菊主要病害,可造成产量损失甚至绝收,要加强预防。在温度25 ℃、湿度60%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尤其是下雨后突然放晴更容易发生。病害发生初期用37%苯醚甲环唑或25%嘧菌酯预防1次,以后每采1次花防治1次,采用45%唑醚·戊唑醇、37%苯醚甲环唑、40%唑醚·咪鲜胺、25%嘧菌酯等药剂交替使用;细菌性病害用0.3%四霉素水剂防治;病毒病亩用18%丙唑·吗啉胍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灰霉病用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等药剂防治;在防治病害同时亩用95%磷酸二氢钾100 g,以增强植株抗性。

4.4 适时采摘

(1)采摘标准。当舌状花瓣完全伸出形成一个花球时即可采摘。当开到85%以上开始采摘,过早过迟都影响鲜花产量和质量,采摘过早色素含量低,影响品质,采摘过晚影响下部侧枝花蕾发育,花朵太小影响产量,收入减少。

(2)采摘间隔期。万寿菊平均花期90 d,及时采摘,可采摘7~8次。采摘时期正是雨季,若晴天多,5~7 d采1次,若阴雨天多,间隔期可在10 d以上。

(3)采摘时间。采花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00以后,花朵无露水时开始采摘。采摘要坚持做到三不采:即不成熟不采,雨天不采,有露水不采。

(4)鲜花收购。要求无杂质、无霉烂变质,花梗长度不超过1 cm。

猜你喜欢

叶黄素万寿菊大田
用叶黄素“补眼”别过量
用叶黄素“补眼”别过量
身体缺叶黄素,眼部“黄斑”更容易病变
花开幸福来
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护眼功能,了解一下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咏万寿菊庆七十华诞
金色梦幻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