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星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2-16王绍宇

云南农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墨江桑园蚕桑

王绍宇

(墨江县景星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墨江 654807)

一、生产现状

(一)蚕桑产业发展历史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1995年,墨江县开始发展蚕桑产业,经历了示范推广期(1995-2007年)、面积扩大期(2007-2010年)、稳步发展期(2011年至今)3个时期。目前,墨江县团田镇、联珠镇、雅邑镇、那哈乡、景星镇、龙坝镇6个乡(镇)种植桑树。自2011年始,景星镇的新华村、山碧村、正龙村、过者村开始种桑养蚕,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新建蚕房。2016年种桑养蚕农户达到180户,累计饲养蚕种量1276张,实现鲜茧产量50.4 t,产值190.36万元,平均单张产量39 kg,产值1489元。

(二)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发展,桑园种植户和种植面积正在逐渐减少,截至目前,景星镇只有过者村种植蚕桑。2019年共养殖457张,完成鲜茧产量15 464.2 kg,产值70.87万元;2020年,过者村共有桑园面积36.67 hm2,养殖户78户,其中有5户建档立卡户。投入使用的标准大蚕房95间,共计7950 m2,小蚕房15间,共计560 m2。

(三)发展优势

1.景星镇过者村只有竜灰一组、竜灰二组、上竜灰组的16户种植烤烟。按照“一村一业、一组一品”产业格局,过者村仍然以发展蚕桑产业为主。

2.景星镇农技推广站有技术人员4人,过者村配有蚕桑技术人员1人,农辅员1人,可以满足技术服务需求。

3.蚕茧由中丝集团普洱丝绸有限公司墨江分公司负责收购,一直以来都是到村上定点收购,并且不管数量多少,都按蚕茧质量相应等级价格全部收购。

二、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一)基础设施薄弱

景星镇是山区,生产条件差。过者村种植蚕桑范围内大部分桑园零星分布于山区,交通条件较差,运输费力,尤其对于不能骑摩托车且年龄偏大的养蚕户。桑园的灌溉大多依靠自然降水,不能满足桑树的生长需求。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灌溉条件制约了高产稳产桑园的建设,无法大片区、大规模发展桑园、导致桑园面积少、桑叶产量低、种养量少、平均单产较低、亩均产值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早期建设的较小蚕房难于满足生产需求,新蚕房于2016年建设完毕。

(二)经济效益不够显著

1.相对于烤烟,种植蚕桑的经济效益不够显著。景星镇是墨江县的烤烟大镇,2019年烤烟种植面积466.67 hm2,产值2592万元,平均亩产值3700元。近年来,由于经济效益更高的辣椒、荷兰豆、豌豆等蔬菜广泛种植,使得群众倾向于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

2.蚕茧缺少市场竞争,产品价格提升缓慢。墨江县引进的蚕桑产业发展企业是普洱佳浩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墨江县分公司,后被央企中丝集团收购。蚕茧的价格、质量均由公司决定,无竞争机制,价格涨幅不明显,严重打击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三)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蚕桑种植无财政收入,政府对蚕桑产业不够重视,推广力度小且不持久。过者村经济基础差,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从事蚕桑种养殖的多数为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难于有效推广桑园科学管理、科学种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低产桑园面积大,蚕病发生偏重,影响产茧数量和蚕茧质量,导致养蚕户收入低,种植积极性不高,影响蚕桑产业标准化发展。

(四)政府、农户对蚕桑产业发展认识不够,发展蚕桑产业积极性不高

景星镇是烤烟、茶叶大镇,镇政府布局各村产业发展均以烤烟、茶叶为主。对蚕桑产业发展重视不够,人力、物力、财力基本都投入到烤烟、茶叶等产业上。

养蚕户对蚕桑产业发展,完全依靠政府引导。自主发展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养蚕所得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不高。2018年中丝集团普洱丝绸有限公司墨江分公司拖欠蚕茧款,使得养蚕户积极性进一步下降。随着种桑养蚕农户减少,剩余的养蚕户致富信心越加不足。

(五)缺少大户、示范户带动

景星镇目前稳定种植蚕桑农户有80户,但缺少大户,单次收入超过5000元的农户占比不超过6%。这使得示范效果不明显,缺少带动蚕桑产业发展的示范户。

三、发展对策

(一)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蚕桑种植区交通条件差、水利化程度低,是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蚕桑产业无法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实行政策扶持、项目争取、信贷支持、引导企业投入蚕桑产业建设中、争取实施中低产田和坡改梯建设项目、加大对种植区内的机耕道路与灌溉设施的建设力度,打好产业发展基础,促进蚕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老旧蚕房,要进行科学规划、有序新建。在土地流转、房屋建设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减轻养蚕户负担,提高种桑养蚕积极性,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二)加强技术服务,加快科技进步

大力推广桑蚕新品种及科学养蚕新技术, 努力提高蚕茧质量, 促使蚕农增收。种桑养蚕技术日新月异,要紧跟科技前沿,技术人员要把最新的技术切实传给养蚕户,让养蚕户把所学技术用到生产当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促进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

(三)注重标准化生产,提升经济效益

全镇蚕桑生产布局不尽合理,存在桑园布局小而散的弊端,很难凸显其经济效益。应引导蚕业生产向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发挥“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的经济效益,引导蚕桑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

(四)培育种植大户,增强发展后劲

树立典型,培育大户,充分发挥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对养蚕水平较高、生产规模相对较大、能实行规范化管理、按标准化养蚕的农户,鼓励带动零散户集中喂养,全面利用桑树资源,树立种桑养蚕的典型案例。推广科学养蚕,强化示范引导。一是通过养蚕大户的培育,着力引导技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用,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提高蚕桑产值;二是以大户为示范着力推进先进技术,进一步强化蚕农科学养蚕意识、抗风险意识和经营意识;三是以大户为依托,引导养蚕业的互助合作,不养蚕的以桑树入股,实现桑树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推动蚕桑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五)引进企业,充分开发副产物的价值

目前,全县蚕桑产业的副产物如桑条、蚕沙的综合开发利用率不高,是共性。在种桑养蚕户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利用好副产物就显得尤为重要。引进有技术、有资质的企业,综合利用副产物,提高蚕桑产业综合开发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结 语

景星镇经过几年的发展,证明了蚕桑产业在景星镇过者村的适应性。特别是在没有烤烟等经济作物的村,对农户来说不失为一个好产业。通过进一步的发展,一定能将蚕桑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路子,促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墨江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墨江县总工会:举办职工乒乓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