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方法探索

2020-12-15黄巧铃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黄巧铃

摘  要:新时期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对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这一要求,为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奠定良好的条件,这也是数学教学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更要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学习基础,提升其应有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依托,探讨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数学应用意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144-02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现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教师要培养学生应有的知识运用能力,还需要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性,着重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意义

所谓数学应用意识,实际上就是指人们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运用自己现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性。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教育被提出了着重培育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这一重要要求,甚至要求数学教师从小学生抓起,让孩子在接受小学数学教育时,可以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其学会在数学思维模式下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并分析某些社会现象,发现其中与数学存在紧密关系的生活问题,然后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而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在当下的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计划地制定教学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教学意义可以体现在:

第一,教师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正确认知,使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快速产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显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的积极主动性。

第二,现实生活中本身就渗透着数学知识,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无疑可以让学生学会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中寻找其内在的数学关系,从而探寻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疑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学习能力。

第三,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形成了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进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由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驱动力会逐渐增强,潜移默化之下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2.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方法

数学教师在新时期应该根据课程标准与数学教材的要求,围绕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一重要任务,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具体可如下:

(1)在预习中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让原本单调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易理解。当前不少数学教师都倾向于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成效,这一教学指导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课前预习是比较重要的学习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可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其中,将课前预习任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前深入生活之中,有效探索数学知识的内涵,领悟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利息问题》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任务:如果你要亲自去银行存好自己的压岁钱,那么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利息?什么又是利率呢?我们该如何计算利息?小学生对压岁钱比较感兴趣,而储存压岁钱则是小学生的生活需求,从这一角度引导小学生去自主学习“利息”、“利率”等概念,并使其主动探究利息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而且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活动,小学生可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其学习兴趣会得到一定幅度的增强,这不仅可为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也可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组织自主操作实践活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自主操作实践活动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教学活动形式,这一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促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体验过程中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也可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有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小学生的这一素质能力显然为其数学应用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若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则可在动手操作教学环节引导其亲自参与进来,使其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亲自体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搜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实物,增强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如自行车车架、摄像机架、红领巾等等,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实物中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为学生展示摇摇晃晃的坏椅子,让学生运用现学的“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来完成修补坏椅子的动手操作任务。例如,有的学生给摇摇晃晃的椅子加了一块木档子,使其与椅子脚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达到修补坏椅子的目的。这一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还可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3)以增强问题意识为基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应该认识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发现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他们发现了实际问题,才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自己发现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先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而奠定基础。例如,在《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例:某新建学校正在施建一口喷泉池,工程师设计好的喷泉池底面外直径为12m,它的高为0.4m,而它的池壁厚度则为0.3m。教师给出了这样的实例之后,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提出自己能够发现的实际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该喷泉池的占地面积为多少?”有的学生则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喷泉池的容积是多少?”还有的学生提出:“若是这个喷泉池建好投入使用之后,它池内的水需要占整个喷泉池深度的 ,那么学校需要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池水?”由此,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强化,而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实际意义,其数学应用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4)通过合作探究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探究”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学习方式,要求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可保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良好成效,并提升个人的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而小学数学教师将这一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数学课的重要学习任务展开合作探究学习,这不仅可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源动力,使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好重要知识与学习技能,还可在探究性的學习过程中针对性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比如,在“扇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每日小区垃圾种类”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然后制作扇形统计图。在这一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小学生可在形成学习小组之后,了解小区每天产生垃圾的具体种类,并记录好相关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统计,再运用本节课的新知识,制定出扇形统计图。通过这一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小学生可切实理解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数学应用意识等等。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并围绕着这一重要教学任务,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与苏教版教材要求的指引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保障其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可将课前预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突显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师也可组织自主操作实践活动和合作探究数学活动等,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还可通过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途径,实现素质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聂剑兰.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J].江西教育,2019(18):67

[2]蓝顺明.重视应用意识培养,培育小学数学素养[J].学周刊,2019(23):101

[3]吴正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7(13):99-99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