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课程游戏化精神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探讨

2020-12-15朱天荣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课程游戏化幼儿教育

朱天荣

摘  要:本文立足于幼儿园教育,阐述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并从幼儿卫生习惯、劳动意识、道德行为、人际交往四个方面来分别探究游戏化课程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

【中圖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043-02

人文教育的开展实施,给我国各阶段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性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需求。幼儿园作为我国教育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那么作为一线幼儿教师,我们如何立足于幼儿成长特点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成为了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

1.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的意义

游戏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们俗称“玩学习”。对于幼儿而言,年龄大都在3-6岁之间,幼儿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思维也处于直观思维阶段,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幼儿灌输知识。通过游戏化教学,改变了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利用游戏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行为,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加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完善幼儿性格

在传统的室内幼儿教学中,故事、儿歌、歌曲、课件、讲座、示范课等海量资源,分别以图片、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既方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直接使用,又能为幼儿教师的业务提升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但在新课改背景下,让幼儿多走出教室,在游戏化教学中获得更多知识已是当今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要议题。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在感官认知、协调操作、语言理解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表现与特征根据不同年龄层孩子的行为认知进行针对性授课是幼教过程中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教师们动手实践多个幼儿游戏将幼儿可能存在疑惑的内容进行提炼探索解决方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事物。

(2)顺应幼儿身心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幼儿园教育既要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又要有效地将幼儿发展纳入社会、文化所要求的轨道,两者缺一不可。在幼儿园课程中,“顺应幼儿自然发展”主要通过幼儿游戏得以实现。对低龄孩子的引导不同于成人,纯粹的说教没有意义,即便是图文并茂的理论也难以被理解。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化教学,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切身体会许多道理,这些道理不会直接以结论的形式灌输给孩子们,而是用行为式的状态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只有游戏或教学的幼儿园课程都是走极端的,在教育实践中是会产生问题的。并且,幼儿通过听听、想想、学学、演演,不仅对歌词、曲调有掌握,同时也会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促进其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如,音乐游戏《侦探社》,本次活动通过谈话导入,农场主丢了五只羊,请小侦探社帮忙,小侦探们跟随音乐学习了做侦探的本领,感受了进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在掌握了做小侦探的本领的基础上,让幼儿自由创编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去找羊,通过创编增强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演意识;最后在送羊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将羊送还给了农场主。

2.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

(1)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卫生习惯中的应用

卫生习惯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也是日常行为的关键。虽然就目前来说,多数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已经非常注重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但是,仍有多数幼儿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像饭前便后不洗手、眼泪鼻涕直接往衣服上抹等等,不仅会影响美观,而且还非常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像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告诉幼儿“不可以....,不能......”不仅幼儿会感到反感,而且不容易接受和养成习惯。对此,笔者在进行卫生习惯教育的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医院看病的情境,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来演绎医生和病人的角色。这样一来,幼儿的积极性被全面调动起来,从角色扮演中加强了对卫生习惯的认识,从而促使幼儿能够全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除此之外,笔者还要在每餐饭前、便后等组织幼儿排好队去水房洗手,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劳动意识中的应用

就目前而言,多数幼儿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被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在家庭中不仅幼儿的衣食住行被包办,而且幼儿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由家长代劳。这就导致了幼儿在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上的缺失,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对此,笔者在进行劳动意识培养过程中会采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从而逐渐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例如,笔者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整理能力,准备了一些家庭常用物品的卡片,像电饭锅、吹风机、勺子、衣服、玩具、书籍等等,引导幼儿以小组的形式,从众多的卡片中找出同一类型的卡片,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幼儿劳动意识,同时还能让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3)游戏化教学在幼儿道德行为习惯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下,德育教育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在幼儿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幼儿性格塑造和价值观人生观养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家长对幼儿的溺爱导致了幼儿在道德行为上的缺失,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和德育行为习惯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幼儿的个性特点,笔者在进行幼儿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的过程中会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让幼儿通过游戏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让幼儿通过游戏来知晓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并抱有一颗感恩之心;通过游戏来培养基础的是非观和人生观念,为幼儿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游戏化教学在幼儿人际交往习惯上的应用

对于幼儿而言,人际交往作为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只有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才能更好的凸显幼儿修养。所以我们要利用游戏教学,来不断的强化幼儿在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像见到长辈要问好、被人帮助要说谢谢;打扰别人要说不好意思等等,以此来引导幼儿将人际交往的礼貌用语应用到日常交往当中,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幼儿身心发展和行为习惯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将其充分应用到幼儿卫生习惯、劳动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习惯当中,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家瑶. 如何培养幼儿学前行为习惯的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2]牛玉霞.娱教技术视野中游戏化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宋巨瑶.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45-147

[4]佟凤仙,严亚娜.我国幼儿园音乐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82-185

[5]周丽.重视过程指导 培养建构能力—分阶段指导小班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浅谈[J].成功(教育),2008(06)

[6]曹学频.运用低结构化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科学探索的能力[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课程游戏化幼儿教育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