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花溪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开发策略刍议

2020-12-15李小玉

商情 2020年45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小玉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是助力文旅发展的重要动力。花溪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提升了旅游的内涵深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 能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繁荣旅游商品,促进花溪区旅游经济升级转型。本文以花溪区为例,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商品开发中的策略。

【关键词】花溪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商品开发策略

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部,距机场26公里、高铁站25公里,国土面积9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7万人。花溪风光旖旎,人杰地灵,享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是“多彩贵州”“爽爽贵阳”的“会客厅”,是贵州省唯一的文化旅游创新区,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贵州省旅游度假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9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贵阳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处。文保单位69处,位居全市第一。

一、花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花溪非物質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涵盖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技艺、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众多,保护级别逐年递增,传承堡垒体系不断壮大,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4项,市级9项,区级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7人,其中国家级1人,市级19人,区级7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开发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开发是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在保护这些项目本真性和核心技艺的前提下, 通过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为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而且可以在市场环境中更好的推动这些项目的传承发展, 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发展,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活力, 既传承了文化, 充分发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有利于文化旅游形象推广。区域旅游商品往往肩负着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 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有效传播媒介和城市的名片。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 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 传播深厚的历史文化。

(3)有利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开发有利于优化花溪区旅游产业结构,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花溪区旅游业发展迅速, 但是与旅行社、景区景点良好发展不匹配的是旅游商品单一、缺少文化内涵、粗制滥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商品开发将极大丰富旅游商品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商品的多样化。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还能优化和完善产、供、销的商业链条,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4)有利于增加传承人和群众的收入。随着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单单依靠政府资金支持已经不能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 在保证科学合理的利用非物质文化开发前提下旅游商品, 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化能增加遗产继承人的收入, 更好的实现文化传承。

三、花溪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开发策略

(1)理清思路,优存量拓增量。紧紧围绕“匠心风物”发展定位,以“花溪风物”为品牌引领,打造三大旅游商品系列,满足游客需求、赢得游客青睐。深入挖掘以姚华、周渔璜、赵以炯、吴中藩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形成名人文化旅游商品系列;深入挖掘以苗族挑花绣、高坡苗族银饰、布依族纸染绣花、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民族民间手工艺旅游商品系列;依托非遗扶贫示范工坊,打造一批如梅子留香等集采集、制作、品鉴、展销为一体的手工作坊(工作室),研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形成体验式伴手礼旅游商品系列。

(2)搭建平台,提升研发水平。依托青岩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搭建非物质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平台,打造文化旅游创意空间,构建起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文创发展产业链。依托建设省级非遗小镇和非遗扶贫示范工坊,结合花溪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系统梳理花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转化为旅游商品。一是积极创建购物示范点,加强店铺形象、经营方式的管理,做到一店一特,规范旅游购物。

(3)立体营销,提升市场占有率。依托“物爽贵阳”旅游商品评选活动和各类旅游商品大赛,提升花溪区旅游商品知名度。设计制作花溪旅游商品宣传画册,利用宣传片、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以及抖音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兴媒介广泛宣传花溪旅游商品。开展花溪非物质文化旅游商品进景区景点、宾馆酒店、商场超市、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五进”活动,进一步优化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布局。借贵阳市设置海外贵阳旅游文化营销中心的东风,展示和推销花溪非物质文化旅游商品,提高花溪旅游商品的世界能见度。建立花溪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加快线上线下全球营销推广,提高市场渗透力,全面畅通和激活旅游消费市场。

(4)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新研究出台一批研发技改、品牌培育、产品营销、展览展示、优质购物场所设置、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励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旅游商品商标注册和专利申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充分调动旅游商品企业的积极性。建立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行业标准,规范引导旅游商品产业标准化、优质化发展。

(5)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大力推进旅游商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高等院校师生、青年创业团队、专业技术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客”参与旅游商品设计开发。强化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力度,联合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旅游商品设计、研发专业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充实全区旅游商品专业人才队伍。加大旅游商品研发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民族民间工艺大师、匠人、非遗传承人等地方乡土人才的多渠道培训力度,整体提升从业人员水平,形成创意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多样化人才队伍,为全区旅游商品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孔旭红,王蕾.区域旅游商品形象设计与开发[J].包装工程,2013,(16).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