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大理州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

2020-12-15李思梅陈曙峰

云南农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理州大理特色

马 驰,李思梅,陈曙峰

(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云南大理 671005)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描绘出光明前景,指明了努力方向。大理州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通过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导向转变,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支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大理州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

一、强化科技创新

(一)加强农业科技研发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强化特色蔬菜、工业大麻亚麻、蚕豆、麦类、高原粳稻、玉米、马铃薯、花卉苗木等18个试验站建设。加强对凤系稻、豆、麦、薯、玉米及果、蔬、茶、药、花、畜、禽、渔等方面的科研推广工作。推进大理英茂马铃薯种业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和大理鸡鸣江种鸡集成创新示范基地持续健康发展。推广大理玫瑰科技创新联盟创立模式,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重点研究引进一批符合大理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质量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二)强化农业科技推广

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不断完善“基地+主导产业+产业专家+农业科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成农业科技示范户。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的要求,大力推广符合资源节约、增产增效、生态环保、质量安全要求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并依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开展示范推广,促进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快速应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

(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广的意见,以大理州农业科学院为试点,探索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工作。以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建设大理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积极组织农技推广奖、科学技术奖和农业科技成果申报,推荐大理州自主创新培育集成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成为云南省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做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调动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提升对外合作水平

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农业科研交流合作,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进重点产业研发和成果转化。鼓励龙头企业对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重点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以及农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鼓励涉农企业与大理州农业科学院、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通过联建研发机构、委托或联合研发、技术论坛等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种质资源的管理经验,建成一批农业科学技术转移、示范服务基地。

二、强化人才支撑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探索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参与、适度竞争的多元化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完善以农广校、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精品课、精品教材、田间学校和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基地建设。依托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大理农民教育中心,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任务,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以宾川县为试点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规范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

(二)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技能培训工程,通过田间学校、农信通、农技推广app等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普遍培训。依托龙头企业、农民田间学校等平台,让优秀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等现身说法,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充分发挥农业专家顾问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结合实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支持地方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特聘制度。

(三)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促进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支持本地人才返乡创业。一是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二是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律师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法律服务等方式,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三是选拔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和选拔基层人才访学研修,推动人才双向流动;四是实施新乡贤培育与成长工程,引导村内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扎根本土,鼓励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培育壮大新乡贤队伍。

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一)夯实高原粮仓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播种面积底线,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各项补贴政策,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做精特色产业

实施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工程,抓好优势农产品和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以烟草、核桃、畜牧、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马铃薯、蚕桑、高山生态茶和特色花卉为主的10大优势产业,推进宾川柑橘、宾川葡萄、洱源梅果、巍山红雪梨、云龙麦地湾梨、弥渡香酥梨、祥云红梨、大理蓝莓、高山苹果、冬桃、大樱桃及猕猴桃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化开发。结合洱海流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高原盆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区。突出大理特色花卉,着力打造滇西高原特色“美丽花都”。

(三)做强高效林业

加强核桃市场监管,发展核桃生产合作社、规模购销企业、培育管理企业,大力发展核桃精深加工,全面推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在条件适宜地区发展坚果、青刺果等特色树种。推动林下经济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发展中药材、观赏苗木、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抓实木材精深加工,改造提升传统家具和木材加工产业化水平。

(四)壮大山地牧业

重点培育奶牛、肉牛、生猪、肉羊、禽蛋5大牧业,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规模化山地生态牧场、现代化屠宰加工厂建设和粪便综合利用,推进无量山乌骨鸡、云龙矮脚鸡、巍山山地鸡、剑川青花鸡、永平白鹅、大理高原黑猪等地方特色畜禽产业发展。

(五)做实休闲农业

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和乡村手工艺等,使休闲农业逐步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以洱海流域及主要旅游景区景点附近为重点,培育规模连片、布局合理、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服务水平高、生态和社会效益好的规模化休闲农业园区。

(六)发展淡水渔业

以祥云、弥渡、剑川、鹤庆、漾濞等县及洱海、澜沧江、金沙江库区为重点,发挥已建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面积广、蓄水量大的新生资源优势,做好鲑、鳟鱼类规模化养殖,土著鱼类规模养殖,池塘精养,加快发展库区淡水渔业、休闲渔业,科学发展湖泊净水渔业。

四、小 结

大理州以科技支撑引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夯实高原粮仓,壮大烟草、核桃、畜牧、蔬菜、特色水果、生物药业、薯类、蚕桑、高山生态茶和特色花卉10大优势产业,加快休闲农业、淡水渔业2大新兴产业,构建“1+10+2”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统筹核桃、蔬菜(含食用菌)、水果、中药材、乳业及肉牛、生猪6个特色优势重点产业,借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挑起乡村振兴“大梁”。2019年,全州农业总产值495.69亿元、增加值282.62亿元,均增长5.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665元,增长10.2%;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33万hm2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164万t,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新增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经济作物基地面积4000 hm2,累计面积达93.53万hm2,为大理州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基础。

猜你喜欢

大理州大理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