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5+N:“润园”教师的成长密码

2020-12-14张国民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10期
关键词:通识研修青年教师

【摘要】“3+5+N”是一种实践性、内生性的校本研修模式,从校情出发,通过三类成长课程全覆盖、五级发展班私人订制,创新出N种不同的教师成长路径,它旨在通过愿景打造、实践锻炼、理论支撑、引领示范等实现教师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让教师的成长更有活力,让团队生长汇聚力量。

【关键词】3+5+N;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8—0069—03

【作者简介】张国民,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南京,210031)校长,高级教师。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师是兴教之本,我们在关注教师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外部条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以下简称“润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经过10年的发展,现有57个教学班,专任教师166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0%。我们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前行,在前行中修正,慢慢地,一套关于润己泽人、成己达人的“3+5+N”研修模式应运而生,它让我们的教育实践找到了依据,让教师的成长找到了规律,让学校的发展找到了路径。

一、密码解读:“3+5+N”的核心理念

“3+5+N”从问题出发,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抵达愿景的路径,是一种具有引领性与示范性的专业素养驱动,是一种集情境、体验、反思和创造为一体的行动指导。

“3”代表3类研修课程,学校以课程促成长,通过三大研修课程——通识课程、成长课程、个性课程,促进教师做到“专业自觉,研修自主,成长自省”,按照“阶梯式分类指导,智慧型个性培养,规范化严格管理”的培养思路,用实践把“通识课程做实、成长课程做精、个性课程做活”。

“5”代表5级发展班,根据教师内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对培训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我们按青年教师任职时间和现有专业水平分成“适应期、稳定期、创新期、冲刺期、引领期”5个阶段,进而开设“天砺”基础班、“天酝”提高班、“天成”实验班、“天启”冲刺班和“天航”名师班。以班级为基本培训单位,选取一线优秀教师为班长,在班级中统计学员的研修意愿,制定主题实践探究项目。通过每月一次的集中研修进行主题交流,各班教师与班长结对,制定“点对点”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从而让5级发展班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可操作性的培养路径。

“N”代表校本研修过程中的路径、方法、策略,我们特别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共性目标”的个性转化、“零散问题”的核心聚焦、“实践经验”的理论表达。“N”意味着创新的无限可能,代表了在“课程”“班级”后的个体的无限能动性。我们始终以“在岗位中实践”为核心,聚焦“身在其中”的研究意蕴,切实激发教师的自然、自觉、自省的成长需要。

二、成长路径:“3+5+N”的行动策略

(一)通识课程——“一片森林”群体式培养

通识课程的关键词是“融入”——融入“学校这片大森林”,接受学校群体式的锻造与培养,初步成为专业合格的教师。我们进行集体研修、师能锻造、师德培养、心灵滋润等各项培训。

在通识课程中,学校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了做好优秀青年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使一些优秀的苗子脱颖而出,学校采用自查对照、外出学习、名师指导、岗位练兵的策略,挑选出一年中各方面进步明显的教师,召开动员会议,每人填写自查对照表。教师在表格中填写已取得的教学实绩、努力的方向(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使每位青年教师都明确了目标,增强了紧迫感。

(二)成长课程——“移步换景”階梯式锻造

成长课程的关键词是“精准”,由于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庞大,经过初期通识课程研修后,成长速度、个体需求各不一致,学校结合每个班级成员的年龄特征、工作经验、专业水平与个人意愿,为每一个班级设置了精准的目标。

1.“天砺”基础班:加快转变角色,度过适应期。青年教师刚刚离开师范学校即将走上教师讲台,虽然角色变了,但他们的思想意识、言谈举止往往达不到教师岗位的要求。通过岗前培训、师徒结对、主题跟进、规范行为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变主动,二是由随意变严谨。

2.“天酝”提高班:做好传、帮、带,度过稳定期。当青年教师经过了仿效、摸索阶段,度过适应期后,通过考核进入提高班。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做到“三心”“三严”:从事教育事业要安心,教书育人要有恒心,向老教师学习要虚心;师德教育从严,教育教学工作从严,继续教育从严。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练就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度过稳定期,成为合格的教师。

3.“天成”实验班:交任务、压担子,进入创新期。青年教师精力旺盛、可塑性强。学校一直努力让青年教师通过锻造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完成4个“早一点”:早一点在市、区上公开课,早一点以专业学科知识全副武装自己,早一点走向教育科研领域,早一点担负组织领导责任。

4.“天启”冲刺班:定靶子、精目标,力争成为骨干。一是对标找差,夯实理论。教师对照骨干教师相关考核标准,对标找差,梳理出自己专业成长的不足,为后期的发展指引方向。同时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考试,为骨干教师评选夯实理论基础。二是引领课改,课堂实战。“天启”班的教师已经逐渐进入成熟型教师梯队,因此以他们为首成立“课改议事园”,研讨出台了“革新教学行为,构建润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开展“一课三上”课例展示活动,开展“校园话吧”交流会,立足儿童视角,打造润学课堂。三是学科引领,自主命题。润学课堂要求立足儿童视角,促进儿童生长。天启班的教师还需要结合儿童思维特征,结合市、区试卷编制方向和特点,通过“命题研讨、命题比赛、命题实练和命题展示”进行自主命题,以此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

5.“天航”名师班:高层对接、深入课堂,力争成为名师。一是高层研修,高压高氧。此阶段的教师专业水平较高,校内的部分培训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学校则推荐他们进入市、区名师工作室,接受更高层次的研修与培养。二是外出进修,汲取精华。每年的高端培训以此班的成员优先,把他们送出省、送出国进行进修培训,如厦门的英语研讨会、北京的国培计划中高级研修班、加拿大的英语研修等,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带回学校。三是校内领军,带动发展。以“带一个团队,攻克一个难题,做一次校内展示,出一批成果”为目标,年底对他们进行考核,以此督促此阶段的教师在领衔学科、带动青年教师的基础上使自己不断成长。

(三)个性课程——“一步一景”订制式助推

在群体个性化成长中,部分教师的专业特点更加突出,专业优势更加明显,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专长。因此,我们采取多样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1.搭建多维平台,助推个性化专业成长。学校运用多次申报的形式,在一次次的指导中,让初具个性的教师个性更明显,使没形成个性的教师初步形成个性。这样,个性鲜明的、初具个性的、找准个性点的教师梯队逐渐形成。我校与总部名校牵手、与名师同行,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为教师搭建个性化专业成长的引领平台。我校积极开展各项赛事和活动,为教师搭建个性化专业成长的突破平台。

2.在研究中自省,让个性化成长持续发力。人以什么样的状态工作和生活,将决定他的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我们要求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实践,在自由中研究,让教师的研究活动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加强学校层面培养和个人自省相结合,用科研、反思等多举措,促使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持续发力。

校本研修立足教师发展,教师发展促进儿童成长,这是我们“3+5+N”校本研修模式的初衷。学校在两年间获得区校本研修示范校、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多项前瞻性课题立项、结题,我们将继续在教育的这片森林中穿行,探索更多的风景!

猜你喜欢

通识研修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