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

2020-12-14杨真真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之一,将立德树人理念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大学生的特征,提出了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旨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立德树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可见,“立德树人”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和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人成才,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研究,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概念和意义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实质上就是要将德育教育放到教育的基本地位和先决因素上,将“以人为本”作为工作原则贯穿整体教育过程。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党和国家提出贯彻“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高等院校认真领会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运用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中。德育教育要作为培育人才的基本要求,切实把教育培养放到正确的思路方法中去。

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需要大量的人才,各大高校作为培育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场所,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感和影响力。但是真正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各高校必须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正确的教育设置规划,实实在在把德育教育作为基础夯实,进一步在“树人”的教育过程中起到正面作用。现阶段该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无论是高校、老师还是家长都更加看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教育从业者改进发展以往的方法,真正从小处实处着手将该理念融入实际教育中。

二、当今大学生特点分析

目前大学生中“00后”已成为绝大多数,作为主要的教育对象他们有着典型的特征。

1、自我意识强,共情能力弱。现在的高校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基本处于中心地位。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对待事物时首先会考虑自己而会忽略他人。当进入到大学后这样的性格容易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负面的情绪影响,久而久之可能产生心理疾病。某项关于大学生寝室关系的研究表明,接近六成学生对宿舍成员感到不满。

2、自信心较强,抗挫折能力弱。现在的大学生从小生活条件较优越,并且父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了他们天然的自信心和优越感。但是过于良好的环境也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很少经受挫折逆境,当遇到问题是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因而产生心理问题。

3、能力较强,责任感弱。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现在的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优渥的成长环境也缺失了责任感的领悟,对于社会上的诱惑容易产生沉溺和幻想。这会对学习的主业造成动摇和放弃。

4、缺乏社会经验,充满理想主义。大学生毕竟刚刚走出家庭,没有经历过社会生活的洗礼。一直以来的理论学习容易让学生的思维方式较理想化,缺乏实际经验,这样对于遇到的困难容易产生消极退缩的负面想法和冲动的行为,这样往往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1、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各大高校的领导要积极关注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该项工作应该着重立足于“立德树人”的基础,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推进该教育,努力推进学生全方位全身心教育。以“立德”为重要基础并应占据第一位,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德育工作。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准确理解把握“立德树人”的概念含义,有机融入具体教育手段中,通过德育促进思想教育,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育,首重德育,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全面型人才的基础。

2、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基础性

心理健康的提升,有助于促进人养成良好的行为道德。在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疏导的同时,科学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调和其内心或者行为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样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德育教育。另一方面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其具体执行中对德育教育起到辅助和互补作用。当今的大学生已经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其具有鲜明的特显,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心理沟通从而解决其心理问题,进而提升德育教育。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化机制

教育机制即在教育过程中相关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和运转模式。教育从来就是一项综合性的事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是如此,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应该考虑其整体性、系统性,以期望真正在实际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一,设立领导机构直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第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润物无声地进行教育影响。第三,引入现代化教育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监测,将该项教育工作全方位覆盖。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建设机制

完善的教育机制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或政治理想教育等有机的融合起来。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道德、“三观”教育能够有机结合自身个性化发展;其次人生目标理想与实际心理问题结合教育;再次理论教育和自我体会感悟关联教育。在总体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各方面教育相互促进、相互体会、相互感悟,最终实现教育成果的最大化。

5、加强课堂教学目标的价值渗透

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国家教育部也已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不同情况下的教育应当有具体的实施目标。首先以立德为基础前提,立德教育应当纳入到高校整体教育规划中,与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整体规划。其次要尊重自然规律,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针对具体的目标进行开展教育工作。再次根据学生发展阶段的不同,教育侧重点也应当有所偏重。

参考文献

[1] 张可, 杨萌.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J]. 中国成人教育, 2018, 000(002):137-140.

[2] 郝琳琳, 付泽利, 薛珊.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协同育人探讨——评《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v.30(01):192-192.

作者简介:杨真真(1986.11-),女,河南洛阳人,本科学历,讲师,主要从事民族声乐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