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查·施特劳斯《小夜曲》的艺术表达透视

2020-12-14朱艳

艺术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夜曲艺术歌曲审美

朱艳

摘 要:理查·施特劳斯创作的艺术歌曲《小夜曲》体现出了他早期的创作风格特点。本文通过分析这首歌曲的二部性结构、功能基础上的半音化和声、复合色彩的旋律、融合性的织体等,很好地揭示出演唱中所需要关注的德语歌词音调、速度、力度、音韵等元素。这首歌曲还体现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歌曲风格特点。

关键词:艺术歌曲   小夜曲   审美   本体

一、 艺术歌曲《小夜曲》的结构与调性

1.结构

理查·施特劳斯创作的艺术歌曲《小夜曲》中具有很优美的意境、飘逸的情景、动人的情绪变化以及动态的律动特征。在这首作品中,理查·施特劳斯不仅展现出了诗人冯·夏克创作的诗歌中的内涵特征,还在此基础之上又发掘出了富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艺术特质,使整首歌曲中都充满了无限的朝气与情调色彩。

这首《小夜曲》的结构为两个部分,艺术歌曲中所运用的是大调调式,然后运用富有连续三拍子律动特点的八六拍节拍。这种设计不仅揭示出了浪漫主义风格歌曲的律动规律,还揭示出了歌曲的整体展开节奏轨迹。鉴于这首歌曲是复二部的曲式特征,所以下属的每个乐句都充满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全曲有A部和B部两部分组成,构成平行对比、统一的逻辑结构功能。两个首部材料相同的乐段A和A1、构成了高一层级的A部分;在其结构中的每个乐段又分别包含了a和b两个不同的乐句素材。第一部分整体而言结构表现得较为规整,素材运用较为统一,调式调性内部变化不大,整个乐段体现出统一大于对比的逻辑特征。在第二大部分——B部分中所运用的素材则是由B和C两个对比性的乐段素材构成,其中调性、调式以及主题材料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出对比大于统一的逻辑特点。

2.调性

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的艺术歌曲大多具有抒情性的特征,在调性的运用上也出现了变化较为明显的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调式的运用也不断进行创新。调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音阶素材、组织手段两个层面。其中《小夜曲》中基本都以主音、骨干音作为回归调性主和弦的先导现象,既很好的揭示出主和弦的隐藏和延续处理技法特征,也表明了在理查·施特劳斯在早期艺术歌曲中的调性素材运用方面延续了古典传统的特点。但是较之古典主义音乐风格而言,他更擅长将调式中的素材通过在调性的范围内进行不断扩展来实现。

比如在乐曲《小夜曲》的结尾处,常常会出现回归到调式主和弦的重复、变化与分解呈现方式,但基本上都会运用在大、小S和弦中的音进行展开,然后再将作品中的调性特性音自然地呈现出来。在调性的逻辑与表达方面,这首《小夜曲》除了在作品中运用下属性的特征音外,还会植入色彩、功能不同的属功能和弦音,从而强化了调式的色彩意义。

此外,在这首艺术作品的伴奏风格中也体现出调性、素材的运用特点,除了在曲式结构中进行素材的融合——在《小夜曲》中对特殊音型、特殊骨干音、不同功能的特征音进行综合运用外,还在这首作品中运用色彩性的伴奏,展现出理查·施特劳斯早期艺术歌曲中所独有的旋律、抒情、流动性的风格特点。

二、 旋律、织体与和声特征

1.旋律、织体特征

浪漫主义音乐的著名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不仅在创作旋律过程中,常常将他热衷的意大利拿波里和弦运用到旋律线条的展开中,还喜欢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变音和弦的方式让旋律色彩呈现出特殊的变化特点。因此,整首《小夜曲》中都散发着浓郁的色彩旋律特征与半音进行特点,在聆听这首作品时不仅需要能感受到旋律的色彩性特点,还需要能够感受到钢琴伴奏中的系列半音进行。

在这首歌曲的织体运用方面,也体现出了不同声部的完美结合特点。疏密交织的织体形态中不仅表现出带有轻盈、活泼、玲珑、剔透的音色变化感觉,也同时带有优美、柔美的情绪变化特点。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中还时常使用PP的力度下进入旋律的技法,不仅运用的伴奏音型多呈现出分解和弦的形式特点,还时常运用灵动的旋律伴奏线条衬托出作品中描述的安静夜晚、神秘氛围特征,充满了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气氛特征。这首作品中的钢琴伴奏音型不仅展现出带有流动性的分解音型特点,还在整首作品里充斥着很多十六分音型旋律的进行,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织体组合将歌词中的“恋人激动的情感”很形象地表达出来。

2.和声特征

在这首《小夜曲》中也运用了半音化、分解进行的和声,强化了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特点。在歌曲的开始部分,分解和弦的半音助音在钢琴伴奏的创作中被广泛运用,形成了连续的、带有辅助特征的半音进行——从#A到B再到#A音,很好地配合了歌词中的意境、气氛与内涵表达。施特劳斯在艺术歌曲《小夜曲》中所运用的半音化旋律与半音进行的伴奏织体一起构成了纵向上的半音和声、离调和弦,并在后续的进行中被广泛运用。即使在伴奏中也经常展现出半音化的和声作法特点,同时也将调性的半音化进行与调式、调性逻辑功能的扩张作为作品的主要创作手段之一。如在第5小节停留在属功能组的和弦上,音乐进行到后面的第14小节时,和声进行则体现出:转位的V34进行到转位的Ⅶ2在进行到阻碍进行Ⅵ上,经过重属离调和弦V/V—V最后结束到V7-I的和声语汇中。不同的属方向和弦基本都在自然音和声范围之内进行的,但是将副S和弦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对于正S和弦的運用虽然相对比较少,但是和声的功能与逻辑都是清晰的。尤其是在下属功能和属功能的平衡方面,这首《小夜曲》通过不同的离调音、半音很好的加强了作品的色彩性,也使得这种创作手法与古典时期的主属功能为主的调性逻辑进行了强烈的对比,从而大大改变了传统的调性逻辑范式。这首作品的终止和声功能方面,体现出从“下属—属—主”的和声语汇特点,相比传统的终止式和声而言,也具有很大的色彩性变化。在作品的13-15小节终止和声V7-I的部分,歌曲的表达即将结束,但是出现的V-V/V重属和弦然后再进行到转位的、带有阻碍进行一一的Ⅵ2和弦形式,则体现出了特殊的功能特征。在终止前运用的和声大音阶的下属变和弦与变音进行,都揭示出特殊的和声创作方式与色彩特征。这样的和声创作不仅将调性的视野大大增加,也使调性中传统的和声语汇延迟出现、情绪延迟结束,从而大大延伸了调性的表现力。

三、艺术歌曲《小夜曲》的演唱特征

1.咬字吐字

理查·施特劳斯创作的艺术歌曲《小夜曲》与其他的德国小夜曲很相似,需要在演唱时能够从德语的语音特征出发,在此基础上把握德语歌词的不同发音规律,这些对于这首艺术歌曲的演唱成功而言是个较为关键的要素。因为在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德语语音中的元音、辅音带有不同的特点。元音虽然是演唱中需要把握的基础性内容,但是演唱的吐字重点应该集中在辅音方面。因为在艺术歌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都表明,演唱中最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歌词的咬字,不仅要完美还要表达的清晰、流畅,富有美感特征。理查·施特劳斯这首小夜曲中的德语语音有四点发音要素值得关注,其中元音的发音是最常见的,一般可以对其进行适度的拉长节奏表达,第二种是辅音的发音,这是一种较容易忽略的发音内容,应该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很好的揭示出德语辅音的风格、音韵特征;其三是复合元音的发音方式,这种发音需要巧妙的进行口音的转变和咬字位置的变化;最难的是复合辅音的发音,这是这首歌曲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咬字发音,需要根据不同的字音特点,进行反复磨炼。

在演唱《小夜曲》时,还需要根据德奥艺术歌曲的节奏、韵律特点灵活变化,该需要拉长元音时就拉长,然后非常清晰的发出辅音与之音韵对比。在演唱这首《小夜曲》歌曲时,咬字仅仅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辅音的正确发音虽然很重要,但是也要与乐句进行结合,需要保持德语句子的连贯性特点,这样的咬字吐字才更符合德语的音韵节奏特点。因此,演唱中要将德奥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演唱出来,对于德语的辅音、复合辅音的发音是十分重要的。

2.特殊音韵处理

演唱《小夜曲》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德语的特殊音处理,尤其是在德语的语调、节奏规律方面需要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对其特殊处理的音进行反复的演练。对于每个具有特殊规则的字和德语音节的处理都是要在演唱前进行精心准备的,一定要做到演唱中的语句连贯、吐音准确,运用特殊音的地方多数都具有特殊的表达意义。因此,演唱者在演唱前一定要对德语歌词进行反复的朗诵和准确的发音训练,要达到对德语歌词中的语音演唱正确、发音规范、色彩處理得当。

比如在演唱德语《小夜曲》的结尾处“Nacht”歌词时,需要根据这个德语单词的特殊发音特点,将它归韵到最后一个音节,然后演唱前面的部分要快,后面一个音节要放慢速度。这种特殊的发音特点,不仅需要对“cht”这个音节进行足够的重视,还需要保持其咬字的完整性,不能有任何一个音节被忽视。因此,在这个德语单词中的音节轻重需要进行区别对待,对于咬字的速度也需要进行微妙的变化,结合着乐句的进行,还需要重视乐句的整体音韵特征。

在演唱《小夜曲》过程中,在进行特殊速度、力度处理的同时,还需要在演唱时对一些特殊的歌词、音韵、节奏等进行夸张的处理,不然就很难准确的输出歌词中的意境、气氛与情景、场面特征,只有在保持乐句完整性、情感整体性的基础上进行特殊的发音处理,这样才够准确的表现出《小夜曲》的魅力。

在理查·施特劳斯创作的这首《小夜曲》作品中,不仅表达出了他早期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还在这首作品中很清晰的体现出了演唱德语单词所需要具备的灵活性处理能力。比如演唱结尾处的“en”werden、weiten、Augen等歌词时,出需要对其不同的音节速度、力度进行处理,还需要很好地表达出不同辅音的作用,这些音在演唱时最后归韵到“n”就是其中的奥妙之一。所有这些做到准确无误,才能确保演唱整首歌曲时的风格是最准确的。

结语

演唱《小夜曲》时不仅要理清歌词内容的层次,还需要对能够影响演唱效果的音节、语气等都进行必要的变化。演唱中的语速表达一定要做到恰当、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将这首歌曲中的德语歌词所蕴含的意境、气氛很好地呈现出来,揭示出戏剧化与诗意化的演唱效果特征。

参考文献:

[1]靳英.施特劳斯的创作成就与《奉献》《万灵节》的音分析与演唱研[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查汪宏,查晓艺.理查·施特劳斯《奉献》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A].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6).

[3]李丽丹.简述理查·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创作[J].青年文学家,2006(8).

猜你喜欢

小夜曲艺术歌曲审美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央措柯秀深情演绎歌曲《珠海小夜曲》
阿仆山小夜曲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