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020-12-14王甜

艺术评鉴 2020年20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王甜

摘要:美术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讲,美术中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发展,这种文化艺术的语言特色一直传承至今,其丰富的艺术特色、历史底蕴、民族精神、文化内涵、艺术传承、现实意义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内涵,可以激励后人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发展创新,其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美术作品中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的根本,而美术作为文化的艺术媒介,其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關键词:美术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183-03

美术的教育和传承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美术的阶段性发展代表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美术中蕴含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每个阶段,美术作品都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引领美学思想文化的发展,将艺术特色和民族精神进行延续和传承,中国最早的绘画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陶缸彩画,而1300年前的《五牛图》是目前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作画。美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历史,民族精神不断进行传承,在文化特色内涵中通过丰富的人文思想和艺术语言,将美学思想在继承和发展中进行创新和创造运用。

一、艺术特色

美术的艺术特色语言是作品的直观体验和感受,从早期的记形,拟像绘画到写实,写意发展,美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每个阶段过程中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形式,从新石器逐渐形成相应的绘画艺术,到最后的多元化文化呈现,以及多种方式的表现,从建筑,雕塑,壁画,帛画等形式进行表现,其中绘画成为了美术中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的传统绘画兴起于汉代,在工具材料上种类繁多,题材可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而在技法上分为写实、工笔和写意,在美术作品中将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行相互联系,将社会,宇宙,自然三者通过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人物画表达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山水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花鸟画则是人与生命之间的关联,在美术的艺术特色表现上,将人、宇宙、自然进行统一,在写实的基础上写意,将政治文化、哲学理念通过美术进行表达。顾恺之提出在人物画像中进行以形写神的表现特色,例如在“女史箴图”作为插画图卷,描绘当时女范的事迹,作品中传递出相应的道德信条,充分表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在绘画中展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场景,以道德标准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将人文思想融于作品的艺术语言特色之中。从审美角度来看,对于作品的简单描绘开始转向对于人物形象美感和传神的深层次发掘,增强作品本身蕴含的艺术语言特色,在技法的运用中采用了游丝描的手法,让人物更加的传神和生动,将女性裙带飘舞的细节都直观的进行呈现,连绵不绝,悠然细长的线条贯穿到整个人物画面之中,让这幅作品成为了当时传世的名作,每一幅作品都具有相应的艺术特色的语言,艺术特色是传统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一项,传承从临摹到创造,艺术特色的表现语言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的经历创新。

二、历史底蕴

美术蕴含着传统文化丰富的历史底蕴,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政治经济,艺术特色,能够帮助后人直观的了解当时的社会风土人情,一个民族的历史底蕴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存在于美术艺术之中,从早期仰韶时代的陶缸彩画就已经可以追溯当时的时代背景,其厚重的历史底蕴为一个民族发展历史进行了断代和节点,对历史的追溯有助于直观的认知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通过艺术作品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例如屈原的“天问”就是观看的庙堂壁画之后的有感而作,美术作品的直观外显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鲜明的历史特色,同样也为美术积淀浓厚的历史底蕴色彩,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因为时代的发展变换而呈现出多元化的作品表现,记录了时代的发展,代表了一个时期鲜明的历史文化底蕴,例如在唐朝时期,政治经济繁荣发展,在绘画作品的表现上面将政治事件逐渐转为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山水画在魏晋时期,北宋当中兴,到了唐朝的时候又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在美术作品不同时期的欣赏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特色,通过美术将当时的民俗民风文化进行表达,可以让后人看到当时的历史社会发展变迁,例如北宋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在画卷当中完整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俗文化,将人物,动物,车马,建筑,房屋,桥梁等一一展示出来,繁而不乱,远近大小,高低起伏进行了严谨的构图,将自然景观和民俗人物进行有效的融合,在读懂美术作品的同时也了解了当时的历史发展和社会风情,在美术中承载了一个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看懂了美术作品的同时也读懂了当时的历史社会,对于文化的追本溯源也提供了直观的论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三、民族精神

美术作品承载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通过作品的表达,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美术作品传递出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美术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而民族精神正是在创新的过程中进行的传承,并且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通过美术作品团结和凝聚民族精神意识,以美术作品让更多人在直观的可视的感受中,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例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该作品源自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传递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志气。从作品的视觉画面上而言,充满了力量和冲击感,人物构图纵深强烈,呈现出团结一心的气势和坚定,而在作品内容表现上,更多的还是对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呼唤和凝聚,当时的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山河破碎就在顷刻之间,通过这样的美术作品呼唤和凝聚民族精神,本身美术中就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意志,以画喻人喻世,将民族文化的作品进行呈现和传承,通过坚定的民族信仰凝聚民族精神,将爱国之情通过作品进行传递,现实主义的描绘正是美术的文化内涵,客观真实的反映现实问题,以美术中的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坚持对民族的信仰。还有蒋兆和的“流民图”也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在构图上面多是采用半身像特写,展现了逃难民众的悲惨生活,在美术作品中塑造强烈的社会矛盾,人物形象精炼严谨,通过宏大和悲壮的笔触描绘出现实中民众所遭受的苦难和悲惨,通过美术作品宣泄出强烈思想情感,悲怆孤绝的现实风格拉近生活和艺术距离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感受到其中的真实,以美术写实作品,通过传统文化承载其中的民族精神。美术并不是孤立于现实和艺术之间,而是通过作品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将民族的真实通过艺术的笔触进行呈现,实现美术作品对于民族的精神指引,坚定了民族的文化信仰。

四、文化内涵

美术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文化艺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内部语言和外部形式当中,在学习美术的文化内涵过程中,进行输入学习和输出的实践统一,通过文化内涵,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底蕴对于自身的培养和塑造,美术正是传统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之一,美术本身就涵盖了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四个分类,通过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到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内容,通过对于美术的欣赏,从直觀的视觉感知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文化内涵的提炼,在感知,认知,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化,提升文化底蕴的积累和审美能力,加强在美术欣赏中学习和传承其中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溪山行旅图”的赏析学习中,美术的赏析存在于内部形式和外部语言,通过学习认知实现美术作品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构图造型塑造,赏析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联,采用了全景的高远构图,以积墨法塑造山体的沉郁雄健的视觉效果,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随后在整体画作的赏析中,将水声、人声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人意的合一,通过对美术的赏析,根据自己的思维认知进行语言文化的提炼,形成内在认知对于自身的文化渗透,在赏析的过程中,提升和促进对文化的审美能力和体验感受。美术文化的内涵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每个人都能直观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术文化内涵,例如故宫的建筑风格和特色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类建筑之中,故宫的整体强调的对称和协调,在布置和功能方面也是严格的遵守古代的规制,将殿,宫,堂,阁,楼,馆等合理布置,在建筑的欣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古代劳动者的美学智慧,充分发挥出建筑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价值,在美术中传递出古代建筑中的文化内涵,让更多人可以直观感受到建筑之中的美学艺术价值,通过对这些经典建筑的欣赏,可以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智慧,让这些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美学艺术价值。

五、艺术传承

当前的美术开始进入到多元化的发展时期,美术最重要的就是艺术传承,在美术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继承,创新,创造的应用阶段。艺术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必须依托美术作为载体进行不断的传承,艺术传承已经开始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譬如在重大节日的活动中,各种民俗文化都是美术的艺术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借助美术的载体进行多方面的传播,让更多的人在美术艺术的欣赏学习中进行思想艺术的传承,其中民间艺术已经成为了艺术传承的主流传播渠道,在元宵节中,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等各种传统的民俗文化总能潜藏着相应的美术艺术,在艺术传承的过程中,美术在生活中逐渐演变为一种民俗文化,将美术的文化内涵,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进行发展和传承,逐渐形成传承的活动形式,将音乐,戏曲,雕塑,书法,工艺等进行文化活动的传承,从而进行延伸和拓展,呈现多样化的发展,经过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每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兴起、创新和创造的发展,交汇和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艺术文化,在特色文化的发展中,美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在除夕的时候,作为祭祖的重要节日,各种民俗文化都是经过历史的发展进行逐步的融合,最终形成了相应的特色文化节日活动,窗花,福字,年画都是民族文化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建立的特色文化,通过美术可以将这些艺术传承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进行传承和创新发展,将美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传承通过这种多元化形式进行发展和流传。

六、现实意义

美术现在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美术的分支也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各种新兴的美术分支和传统美术相互结合,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建筑领域,传统文化中的建筑风格以及特点和现代化建筑相互结合,实现现代化美术发展。随着美术的发展,将传统文化和当下的社会发展有效统一,实现交互和融合,在立足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应用。例如周思聪的《矿工图》,在基于传统国画的基础上引入了西方的现代艺术,进行了创新的美术创作,《矿工图》吸收了西方油画艺术和线描的体块结构,提升明暗渐层的过渡,在写意的基础上增强艺术的表现力,通过水墨的晕染,增强疏密,浓淡的艺术语言,对传统的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应用,还有林风眠的《油灯花果》采用了西方静物式的构图,突出色彩和造型的表现形式,发挥墨色的变化,打破传统的水墨颜色构图,吸收中国的笔墨和西方的色彩明暗变化,从而塑造出相应的美术风格。在融合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而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美术对于现实而言,必须跟随时代而进行发展进步,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不断的拓展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内涵,将美术的文化内涵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实现美术对于生活的创造运用,通过美术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七、结语

美术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语言,美术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在美术的发展中传承传统文化,通过美术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升美术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吴昉.都市语境中的文字形象——以20世纪30年代《美术生活》画报为例[J].中国出版,2019(15).

[2]李兰.文化转向视角下的美术教育实践探究——评《美术教育的文化转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9(05):17.

[3]贺朝无.中国传统审美意象在美术教育中的传达探究——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与美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04):124.

[4]丁丽华.美术教育校本课程设计问题研究——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课程开发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

[5]王雅文.“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谈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J].艺术评鉴,2019(17).

[6]吴文生,曾军宏.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美术传统文化的传承[J].教学与管理,2010(21):69-70.

[7]兰岗.勇于探索 追求完善——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及地方优秀美术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7(06):10-13.

[8]毛雪琴.感悟美术传统文化 突破审美理解瓶颈[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9]李小秀.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美术传统文化传承研究[J].成才之路,2017(31):96.

[10]刘锐.美术设计传统文化的融入对策[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8(06):253.

[11]周鸯.浅谈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J].艺术科技,2019(02):279.

[12]刘倩.在多元文化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谈高中美术鉴赏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A]//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