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笠翁对韵》对儿童古诗学习的积极作用研究

2020-12-14童垚森

文教资料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诗教

童垚森

摘   要: 《笠翁对韵》的创作目的为训练儿童遣词组对,掌握诗歌的语句规律及音韵规律,是传统声律蒙学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初步把握了《笠翁对韵》骈骊工整、音韵谐美的结构特点和意趣丰盈、包罗万象的内容特点,从“知”“情”“意”三方面论述儿童记诵《笠翁对韵》在儿童诗歌学习过程,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笠翁对韵   诗歌学习   文学素养   诗教

一、研究背景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针对儿童的国学教育蔚然成风,国学教育的基础大多是从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里遴选出的古诗文。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学热”如火如荼,除了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以外,一大批蒙学教材在教育者们的发掘与编订后走入大众的视野。童蒙读物逐渐回归原始功用,即作为儿童学习诗文前的基础训练(即“开蒙”“发蒙”)。这股“蒙学热”形成的客观原因,便是蒙学著作对儿童古诗文学习具有高度的积极启蒙作用。

但是,现今对于童蒙读物的研究与教学,往往集中于识字习语读本(如《百家姓》《千字文》)和品德教育读本(如《三字经》《弟子规》)两大方面,对“声律蒙学”这一重要部分的教学价值却鲜有挖掘。笔者认为,童蒙教材中的声律类读物(如《笠翁对韵》《声律启蒙》)是辅助儿童古诗文学习,尤其是古诗学习的上佳材料,抑扬有致的音韵结构和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能在保留学习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习者对古诗的感知力、理解力、记忆力与鉴赏力。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4月,教育部将《声律启蒙》列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这一信号表明,“声律蒙学”正逐步走入主流教育舞台,从侧面印证了笔者的观点。

二、研究现状

中国古代的蒙学读物于宋朝已类型齐备,于明清两代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包含识字、属对、作文等多层次的启蒙知识体系。对于该体系的研究,近代以前寥若晨星,最早可追溯至明代两位学者所记述的《蒙史》三卷(王揖)与《养正小史》二卷(汪延呐),然而两书现已失传,因此无从考证[1](6)。

“五四运动”之后,我国传统教育大受冲击,蒙学逐渐淡出教学视野,新式小学课本取而代之。可贵的是,学者们对蒙学的研究仍然延续,留下了珍贵的学术成果。1936年3月,翁衍真于《图书馆季刊》发表了《古代儿童读物概观》一文,多方面引述了各类童蒙读物,并未局限于蒙学教材。1941年,胡怀深的《蒙书考》由上海震旦大学出版,考据近百种蒙学书目,成为近代童蒙读物研究的首部专著。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该领域不乏成果,其中首屈一指的便是张志公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该书于1962年10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后多次重印。其中总结了大量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直至今日仍有实践意义。此书的后续著作,《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于1992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是迄今为止蒙学教材领域最权威的著作。

随着近十年来“蒙学热”的兴起,当代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不同角度的挖掘。譬如:教育学角度,有陈娜的《试论古代蒙书的现代教育价值》等;文学角度,有李卓林的《〈三字经〉研究》,史湘萍的《〈千字文〉研究》等;語言学角度,有廖春华的《〈三字经〉的语言研究》等[2](4)。

然而,针对《笠翁对韵》的研究较为稀缺,且主要集中于两个角度。第一,语言学角度,如郭赫佳的《〈笠翁对韵〉对句的句法研究》等;第二,教育学角度,如张益琪的《〈笠翁对韵〉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等。本文将从第二个角度入手,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笠翁对韵》对于儿童古诗学习的积极作用。

1.凝知——《笠翁对韵》学习在儿童客观认知方面的意义

《笠翁对韵》作为古代“吟诗作对三基”之一,原先是对蒙童进行诗歌格律训练的工具性教材,即为诗歌学习的预备读物。该书的教学价值充分体现在对儿童诗歌学习的促进作用上。此作用首先集中于促进培养儿童对诗歌语言的认知,具体表现有增进儿童对诗歌含义的理解、提高儿童背诵诗歌效率、增加儿童对诗歌技法的体验等。经过梳理,《笠翁对韵》有益于诗歌语言认知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第一,诗歌背记方面。学习《笠翁对韵》有助于儿童记诵经验的积累和迁移,充分诵读蒙学韵文后再读诗背诗,会有触类旁通之感,对语句的记忆更加轻松自然。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不难理解:首先,《笠翁对韵》包含古诗的高频词汇群与常见意象群,是“后世学者与前代作者之间的有效连接纽带”[3](109)。不少名篇中的经典意象,譬如“红瘦对绿肥”(上篇·五徽)、“瀑泉垂地三千丈”(上篇·五徽)、“紫电青虹腾剑气”(下篇·十二侵)等,尽皆含蕴其中[4](12-13)。儿童学习该书的过程,从客观上看便是对诗歌的表达素材进行预习,形成初步的记诵经验。在识记基本词汇群、常见意象群的同时对传统诗文的美学质地形成天然的理解。如此,诗歌背记便能高屋建瓴、一通百通。此外,《笠翁对韵》中的对句往往依照法度选取相同逻辑层面和语义体系中平仄相对的字词[5](13),诵读该书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古诗中规律性的音韵结构与平仄组合,对何为“音韵和谐”产生直观感受,对于诗歌乃至骈文、韵文的诵读和记忆,都是具有意义的。

第二,文学常识积累方面。《笠翁对韵》中亦包含丰富的历史典故与传统文学知识,每一节内容都在结合韵辙的基础上镶嵌了大量的典故与习语,可谓琳琅满目的百宝囊。如“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上篇·一东),“秋露横江,苏子月明游赤壁;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上篇·十五删),“被谪贾生,湘水凄凉吟服鸟鸟;遭谗屈子,江潭憔悴著离骚”(下篇·四豪)等耳熟能详的历史掌故。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接触这些文学文化常识,一方面扩展了知识面与词汇量,为以后诗歌学习打牢了基础,另一方面培养了对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与感悟力,更能补益写作、涵养谈吐,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标迈进。

2.养情——《笠翁对韵》学习在儿童主观情感方面的意义

传统蒙学教材的一大重要特点是趣味性,古代的教育者们在编纂读本时充分贴合儿童的情感特征。比如,儿童爱听故事,易于接受具体形象的概念,喜爱富有韵律的朗读,许多蒙学读物便把握住了这一共同的心理特点,以浅易的故事或歌谣作为教学素材。如《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等[6](20)。《笠翁对韵》也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其中明丽丰满的词句兼具诗歌的韵律性与故事的生动性,能够大大激发儿童记诵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发掘内在动力,进而为将来诗歌学习埋下情感的种子。

《笠翁对韵》的韵律美,在于回旋跌宕的节奏排列与平仄和谐的音韵组合,究其本质,便是韵语、短句与对偶的综合运用,从而产生独特的“音乐美感”。如“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上篇·一东)、“豪饮客吞杯底月,酣游人醉水中天”(下篇·一先)、“江阁秋登,一水净连天际碧;石栏晓倚,群山秀向雨余青”(下篇·九青)等,骈骊工稳,形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正因其具有抑扬协调、节奏鲜明、平仄和谐、对句流畅的“形式美”[7](27),才得以“谐于唇吻”,减轻记忆负担,让儿童敢于记诵、乐于记诵、勤于记诵。正是这种歌谣吟咏的学习形式,让儿童得以享受吟诗作对的乐趣,尽早形成对古诗之美“初步的情感体验”[8](50-51)。

《笠翁对韵》的生动性,一如前节所述,在于包含鲜明丰富的历史故事与生活物象。历史故事方面上文已有过举例,此不赘言。本节论述便集中于书中多姿多彩的生活物象。蒙学教材大都包含大量的日常生活元素,具有百科全书般的性质,与许多蒙学读物重点介绍典章制度、风俗礼仪不同,《笠翁对韵》中占篇幅最多的是古代器物名、动植物名和旅游胜迹名[9](12-13)。例如器物名中的蜡屐、银缸、耒耜、金凫、辘轳、漏箭、更牌等;动植物名中的慈鸦、鹧鸪、菡萏、苣藤、菖蒲、湘芷、青筠等;旅游胜迹名中的乌衣巷、燕子矶、云梦泽、洞庭湖、巫峡、岱宗等。这些五彩缤纷的元素构成了古代文化生活的万花筒,更可谓古代社会风貌的盆景园。此特点与作者李渔本人喜壮游、爱生活的性格情趣相关,虽然《笠翁对韵》的艺术性不及另一部作品《闲情偶记》,但字里行间依旧流露出了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玩赏心态。正是这种万花筒、盆景园式的内容构成,是生活内容的再现,且贴合儿童好奇心旺盛的心理特征,使儿童在主观情感上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进而言之,李笠翁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亦可以透过文字熏陶浸染儿童的心灵。古人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的诗性知觉,即“婴儿眼光”,常常能与儿童自身的视角重合,乃至产生共鸣。此现象不仅可以极大增加诗歌学习的效验,对于儿童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极具价值。

3.炼意——《笠翁对韵》学习在儿童人文修养方面的意义

《周易》有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养正”的内涵是培养“浩然正气”。由此看来,蒙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儿童打下知识层面的基础,更能提升儿童的修养,培育良好健全的人格,做到“德育”与“智育”的和谐发展。因此,绝大多数童蒙读物都相当重视人文教育的作用,常引述古圣先贤的言语训示和实践范例作为教育素材。

这方面内容看似与“诗歌学习”“声律蒙学”等概念难以建立联系,其实不然。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包含“诗教”的重要传统,大学者王阳明曾对“诗教”这一概念做出过高度总结:“今教童子,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10]诗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人文教育的艺术载体,凭借较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引导、启发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与价值判断,在儿童的“三观”建构中注入传统人文哲学的精华。

《笠翁对韵》在很大程度将诗教思想纳入创作当中,客观上达到了“集工具型与思想性于一身”[11](4)的要求。首先,如第一节所述,书中汇集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与文学典故,且以简练晓畅的对句形式将之历历呈现,正是这些经典的文史材料生动展现了古人的思想精粹,让儿童在理解的基础上收获启发。以第一节中罗列的典故为例,学习者读庄周可悟其逍遥,读吕望可明其忠贤,读苏子可感其洒脱,读韩公可敬其刚毅,读贾生可知其隐忍,读屈子可解其节烈……纵使儿童可能因为经验、阅历不足,难以完全领会古人的思想内核,但跃动在其中的情感脉搏依旧能够潜移默化地向他们输送精神养料。并且,儿童在之后更高阶段学习中,再次深入了解相应的人物与作品,形成更鲜明、更深刻的体会。无论是逆境下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与道德情操,还是顺境中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都能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三观,甚至可能在未来某个微不可察的瞬间左右其人生抉择。由此可见,以《笠翁对韵》为代表的蒙学教材,是传统“诗教”的起点,更可以成为儿童人文修养建构的基石。

三、結语

《笠翁对韵》是中国传统声律蒙学教材中的典范之作,具有极高的教学研究价值。能从记忆、理解、应用等多角度对儿童的诗歌乃至古典文学学习,起到基础性、指引性、推动性的作用。不仅如此,而且以此书为代表的蒙学作品无论是在知识传授层面、情感培育层面还是道德引领层面,都具有相当程度的积极意义。笔者相信,儿童在学习此类童蒙读物时,定能汲取大量知识与文化给养;教师在针对此类读物进行研究与教学实践时,亦可以获得别样的教育经验和独特的思考体悟。

参考文献:

[1]李少博.中国古代经典童蒙读物中的诗意教育[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2]张艾琳.《笠翁对韵》在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审视以及教学构想[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3]谢永芳.元明清蒙学韵对类读本的发展及其价值[J].中国韵文学刊,2018(32).

[4]张益琪.《笠翁对韵》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5]郭赫佳.《笠翁对韵》对句的句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6]李少博.中国古代经典童蒙读物中的诗意教育[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7]汤陈秀.《声律启蒙》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8]杨小兹.论《笠翁对韵》的阅读教学价值[J].语文建设,2018(12).

[9]张益琪.《笠翁对韵》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10]王阳明.传习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8.

[11]张艾琳.《笠翁对韵》在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审视以及教学构想[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诗教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