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0-12-14刘广骥

考试周刊 2020年9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新课程改革创新能力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要科学施教,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要加强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道德与法治课;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道德与法治课是基础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人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作性人才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 创建和谐教学环境,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课堂环境越宽松,教师的压制与干预越少,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越充分。因此,营造一个宽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既是学习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改变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将学生从被动服从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支配的角色,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

2.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民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平等则是指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教师尊重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1.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天方夜谭的课程,它不似其他学科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分辨是非,付诸实际行动。它倡导学生多想、多讲,并且敢想、敢讲,只要言之有理就都是“正确答案”。在这样的一个课堂里,良好的课堂气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2.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并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新问题,从而产生创新灵感。可以说,宽松的、和谐的学习环境是萌生、催化创新能力的摇篮和温床。

3. 道德与法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并最终能付出实践行动的很重要的途径。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则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使学生能够辨别是非美丑,提高思想认识的重要前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致力于对这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营造。

4. 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类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可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多么重要。

二、 科学施教,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兴趣是入门的最佳钥匙,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钻得进去,这样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统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运用贴切精练的语言,通过巧妙地导入,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并产生一种坚韧的毅力,表现出高昂的探索精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做一个“善导”的老师。在教学之余,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

3.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由于抽象性的概念、原理很多,本身就偏重知识,趣味性少,如果教师将课堂教学变成纯粹的讲授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通过精心导入,更需要教师在平时勤于积累素材。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1. 质疑就是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创造,怀疑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无数事实证明:旧有理论和固定思维模式是阻碍创造力发挥的关键因素。只有敢于质疑,才能破除旧理论的束缚,摆脱固定思维模式的羁绊,开创全新的认知和思维。在新课程改革中,同样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个学生大胆猜想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没有正确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科特点,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言,在激辩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常常注意為学生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并且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鼓励学生怀之疑之,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并由此萌发创新的动机。

(三)提倡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记忆和接受,把教师“教学”变成简单的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记忆的过程。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不会发现和探究,更谈不上学以致用。这种学习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组织的“灌输”特点,但是自主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放任学生自己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很好地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关系的平衡。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强调以学生主体参与的合作学习,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人人都能进步是合作学习的宗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能够在满足学生学习和交往需要的同时,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多方面发展。

三、 加强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升华主题,自我践行

1. 古人有“一日三省”,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时刻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自我觉悟。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首先进行的是德育教育。因此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殿堂,更是进行人性教育的圣殿。

2. 升华主题,自我感悟就是要求学生简要地谈谈通过课堂学习后得到的收获,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得到的启示,以及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新的认识,并将这一新的认识自觉践行于行动中,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紧密结合。

3.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大多是教育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通常都会设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这堂课的主题有一个什么样的新的认识呢?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将这一主题融入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呢?使学生自己进行感悟践行。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1.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可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2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理论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联系社会上的热点,引导学生思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分析应对能力。

4. 实践出真知。只有深入实践,才能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善于由现象到本质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转化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然后进一步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发挥,也不利于养成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现代素质。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进行现代教学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进行整合,把电子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2. 教育部也曾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所以,教学手段现代化也是当今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的思维一层一层展开,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现代社会网络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给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能力更为有利的条件。

3.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电视、录像机等可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互联网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获取知识途径;生动形象的动画可以使看不见的东西有形,使抽象的东西成为形象。现代化教育不仅要用黑板和粉笔,教师也要熟练地把握和应用网络信息,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有成.联系实际和贴近生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09(3):41.

[2]徐曉松.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版,2007(3):11.

[3]李菁.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103-104.

[4]罗瑛.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学,2008(3):41.

作者简介:

刘广骥,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新课程改革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