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的目标时间管理在主动脉夹层瘤护理中的价值研究

2020-12-14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翟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3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病死率夹层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翟佳

主动脉夹层瘤是临床严重心血管急重症,病情发展迅速,凶险程度较高,24h内病死率高达20%~40%[1],临床应在就诊早期进行及时控制。因此临床急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但难度与风险均较大。急诊的目标时间管理是通过紧急性严密监控疾病状态,提高观察与护理目的性,着重缩短急诊各项管理时间,尽早投入治疗[2]。本研究选取我院主动脉夹层瘤患者97例,旨在探讨急诊的目标时间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主动脉夹层瘤患者97例(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9~81岁,平均(57.65±8.95)岁;主动脉夹层:Ⅰ型10例,Ⅱ型23例,Ⅲ型15例。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40~83岁,平均(58.05±8.84)岁;主动脉夹层:Ⅰ型11例,Ⅱ型24例,Ⅲ型14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附表1 两组急诊指标时间比较(±s,min)

附表1 两组急诊指标时间比较(±s,min)

组别 例数 心电监护 静脉通道开通 心率及血压控制 CTA检查观察组 49 1.36±0.26 5.48±0.62 66.32±12.65 84.26±13.56对照组 48 1.84±0.32 8.36±1.03 97.84±21.03 113.85±15.14 t 8.116 16.724 8.966 10.144 P<0.001 <0.001 <0.001 <0.001

附表2 两组血压比较(±s,mmHg)

附表2 两组血压比较(±s,mmHg)

组别 例数 SBP DBP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9 163.25±18.25 93.25±10.25 112.58±12.02 81.25±8.57对照组 48 164.87±17.89 106.25±10.36 113.21±11.45 97.65±9.14 t 0.441 6.212 0.264 9.118 P 0.660 <0.001 0.792 <0.00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经CT、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瘤;伴有剧烈疼痛、大汗状态;可进行语言交流;临床资料完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认知或精神障碍。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详细记录,进行各项检查确定病变范围与位置,并控制止痛程度。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急诊的目标时间管理,就诊1min内保证绝对卧床休息,并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注意血压变化,当两侧血压差>20mmHg时应立即呼叫医生;就诊5min内根据询问病史、例行检查进行初步诊断;就诊10min内开通静脉通道,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减轻其对疾病或陌生环境焦虑情绪,避免血压发生大幅度变化,加重病情;就诊30min内控制心率为60~80次/分,收缩压为100~120mmHg,每5min进行一次测量,密切观察降压与减慢心率情况并给予准确评价,并及时报告医师,联合使用降压药物,同时完成床前胸片检查;就诊45min内完成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提前准备简易呼吸球囊、插管车、呼吸机等急救仪器;就诊60min内完成专科会诊并收治入院。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急诊指标时间,包括心电监护、静脉通道开通、心率及血压控制、CTA检查。②护理前、护理后两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③两组病死率。④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评估,总分为19~95分,95分、76~94分、57~75分、38~56分、19~37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计入总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诊指标时间 观察组急诊心电监护、静脉通道开通、心率及血压控制、CTA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血压 护理前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病死率 观察组病死率为2.04%(1/4 9),对照组病死率为8.3 3%(4/4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8,P=0.346)。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 8 9,P=0.023)。

3 讨论

急诊的目标时间管理是通过对急诊各时间段进行严密监控与管理,提高护理观察目的性,从而明确治疗方向,与常规护理比较,具有准确性、细致性的优势[3]。本研究采用急诊的目标时间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心电监护、静脉通道开通、心率及血压控制、CTA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升高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加重病情。急诊的目标时间管理通过对血压、心率观察进行初步诊断,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稳定情绪,防止血压发生大幅度改变;并嘱咐其卧床休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小儿茶酚胺水平,控制血压[4];快速进行静脉通道开放,密切观察、准确评价降压、减缓心率药物使用情况,保证快速控制;并提前准备急救仪器,重点安排CTA检查,快速确诊病情,协助患者入院[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高于对照组81.25%(P<0.05)。急诊的目标时间管理通过有效控制时间,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护理满意度较高。本研究中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通过急诊快速判断干预,缩短多项指标管理时间,使观察组的病死率低一些。

综上所述,急诊的目标时间管理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瘤能缩短急诊各项指标管理时间,控制血压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病死率低。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病死率夹层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含软弱地层矿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自制心电监护仪导联线保护套对危重患者监护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