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住院患者再喂养综合征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14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冯谢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3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白蛋白通气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冯谢宇

再喂养综合征是ICU住院患者常发生的一种营养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还需进行积极预防。明确ICU住院患者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是防治其的关键,本研究针对200例ICU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分析其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预防ICU住院患者再喂养综合征提供指导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2019年7月,选择我院ICU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的年龄为19~75岁,中位年龄为45岁,性别为男102例(51.00%)、女98例(49.00%),其临床资料均保存完整。

1.2 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再喂养综合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再喂养综合征)、对照组(未发生再喂养综合征),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ICU住院患者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指标有年龄(≥60岁或<60岁)、性别(男或女)、白蛋白水平(≥48g/L或<48g/L)、前白蛋白水平(≥360mg/L或<360mg/L)、重症肺炎(有或无)、脑血管病变(有或无)、机械通气时间(≥3d或<3d)。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软件,将两组数据整理成计数资料形式(例),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P<0.05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再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至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模型中,对变量进行赋值,对赋值后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00例ICU住院患者中,有13例患者并发再喂养综合征。在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重症肺炎、脑血管病变、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性别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1。

2.2 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至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模型中进行赋值,赋值结果见附表2;经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年龄、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重症肺炎、脑血管病变、机械通气时间的统计学结果均得出P<0.05,见附表3。

3 讨论

附表1 单因素分析(例)

附表2 各变量赋值表

附表3 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

ICU主要负责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监护和治疗,该科室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部分患者意识陷入昏迷状态,无法自主呼吸,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这类患者无法经口进食,摄入的营养相对减少,加上急危重症患者机体内往往存在代谢紊乱状况,其机体内消耗速度快,对能量的需求增多,摄入的营养与消耗的营养之间无法维持平衡,易引发营养不良状况,具有较高的再喂养综合征风险[1]。

再喂养综合征主要是指按照营养所需量给予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再喂养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电解质异常、呼吸系统异常、循环系统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种具有致命风险的营养并发症[2][3][4],因此,临床需对ICU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实施积极的预防措施。

明确ICU住院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是预防ICU住院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关键和重要前提,本研究为明确ICU住院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针对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ICU住院患者与未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重症肺炎、脑血管病变、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性别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年龄、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重症肺炎、脑血管病变、机械通气时间的统计学结果均得出P<0.05。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性别与ICU住院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无关,而年龄、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重症肺炎、脑血管病变、机械通气时间是ICU住院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具体如下:①年龄:老年患者多伴发多种基础疾病,以慢性病较为多见,这类患者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其机体内往往存在代谢障碍,加上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较差,对营养不良的耐受性较差,当重新对这类患者进行喂养时,其电解质移位明显,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引发再喂养综合征[5];②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反映了人体营养状况,当患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过低,表示患者近期存在营养不良情况,再喂养时,由于患者机体内缺乏蛋白质,机体内离子转运功能减弱,易导致离子转运障碍,影响血液中的电解质水平[6];③重症肺炎、脑血管病变:重症肺炎与脑血管病变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其死亡风险较高,其机体内代谢障碍相对更加严重,加上其胃肠功能受到影响,具有更高的营养不良风险,患者再喂养时更易发生再喂养综合征[7];④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对患者进食的影响越严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更高[8]。

综上所述,ICU住院患者受到年龄、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重症肺炎、脑血管病变、机械通气时间等危险因素的影响,易并发再喂养综合征,临床应根据其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对策,如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护,注意喂养阶段患者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加强电解质水平监测。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白蛋白通气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脑血管病知多少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不通气的鼻孔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