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白内障手术疗效观察

2020-12-13王进达张景尚熊瑛李婧朱谷雨何海龙孙秀丽万修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晶状体黄斑角膜

王进达 张景尚 熊瑛 李婧 朱谷雨 何海龙 孙秀丽 万修华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先天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发病率约为1/4000[1],病理表现为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功能丧失,患者往往夜盲、视野缩小并且视力低下。目前RP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治疗方法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2]。RP除了原发视网膜损害,通常伴发眼部甚至其他器官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为白内障[3],RP合并白内障患者发病年龄小,进展较快,对患者的剩余视力影响较大,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14年1~12月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术7例(14只眼)RP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 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黄斑形态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12月在我院就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RP合并白内障病例7例(14只眼),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2.8±6.4)岁。所有病例均行3.2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其中6只眼行IOL+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 CTR)植入,8只眼行单纯IOL植入术,双眼间隔14 d先后手术。所收集病例均为RP合并白内障患者,无其他眼部疾病表现,无眼部手术及外伤史。

二、检查项目

所有病例术前进行裂隙灯眼前节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量IOP,显然验光检查确定屈光度及BCVA,角膜曲率测量及眼AB型超声检查眼轴长度、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眼底照相及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评估眼底情况。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并进行术前各项检查评价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三、手术方法

术前1 h术眼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术前5~10 min结膜囊内滴表面麻醉2次。15°穿刺刀于角膜缘透明区2点做侧切口,9~11点角膜缘透明区做3.2 mm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核及周围皮质,轻转晶状体核,瞳孔区水平乳化碎核吸出,注吸吸除残留皮质。前房内及囊袋内注满黏弹剂,通过3.2 mm切口植入CTR及后房型折叠IOL。吸除前房内黏弹剂,形成前房,切口水密,术毕。

四、统计方学处理

结 果

一、手术情况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手术医生完成,IOL及CTR均100%囊袋内植入,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发生。

二、 术后视力、眼压及角膜内皮

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BCVA(0.14±0.19)vs.(0.35±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其中2例(4只眼)视力明显提高,1例(2只眼)轻度提高,其它无明显提高。IOP(12.9±2.3)vs.(17.5±4.7)mm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851±414)vs.(2243±717)个/mm2,手术前后眼压变化(P=0.066)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P=0.226)无统计学差异。

三、术后并发症

未植入CTR病例组中1例(1只眼)发生晶状体囊袋收缩综合征,术后6个月行囊袋松解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其它并发症发生。

讨 论

RP是一类常见的遗传性眼病,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常见RP患者并发白内障,且晶状体混浊往往发生在后囊中央及后极囊下皮质内[3,4],使得晚期患者仅有的管状视力受到影响。对于RP合并白内障患者,目前的研究证实术后多数患者视力提高,视野改善,效果明确,白内障手术本身安全可靠,并没有导致RP其它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因此多主张RP合并白内障应该进行手术治疗[5-9]。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患者多数视力有改善,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安全可靠。

多数研究均报道,患者术后最终视力与黄斑区结构密切相关[6, 10, 11]。本研究同样发现,术前黄斑区结构相对健康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明显,而黄斑区网膜厚度明显变薄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有限,这也符合RP患者视网膜组织病变的结果。这也提示我们,对于RP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OCT检查对于预估术后视力非常重要[12]。由于RP合并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常见,因此术者术中进行手术操作时需要关注囊膜撕裂、悬韧带离断等相关并发症,术后该类患者囊袋收缩较快,悬韧带松弛容易导致囊袋收缩综合征和IOL囊袋复合体的脱位[13]。本研究中发生1例(1只眼)囊袋收缩综合征,术后6个月进行了囊袋松解术治疗,该患者未植入CTR,而CTR植入者中无囊袋收缩综合征的发生。Bayyoud T等[14]曾报道,对52只眼RP合并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平均26个月的随访,发现未植入CTR组发生了2例囊袋收缩综合征,发生率为4%,而植入CTR组无囊袋收缩综合征的发生,这也提示我们CTR植入有助于减少RP合并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此外,RP合并白内障患者相对年龄小,术后后发障发生快,需要及时应对治疗,CTR植入对防治后发障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效果[14]。

RP合并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也有报道[9,14],本研究中未发现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因RP患者本身视网膜病变严重,黄斑水肿会进一步损害视力,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术后需定期进行OCT检查。

猜你喜欢

晶状体黄斑角膜
针对过薄圆锥角膜的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猪眼看世界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
儿童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连续观察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