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艾滋病、丙型肝炎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

2020-12-12杨丽萍郑玲周勤严明娟左纯源张官柏王飞程璇王勇李敏李昕悦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戒毒知晓率

杨丽萍,郑玲,周勤,严明娟,左纯源,张官柏, 王飞,程璇,王勇,李敏,李昕悦*

(1.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昆明 650228; 2.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昆明 650211)

毒品对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危害。《2015 年中国禁毒报告》公布,截至2014 年底,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数为295.5 万,其中,同期接受强制隔离戒毒者为26.4 万,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者15 万,医疗戒毒机构治疗者1 万,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在治12.4 万,同期在治共计54.8 万[1]。可见,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是我国目前戒毒治疗的主要模式。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强戒所)大多关押的是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吸毒成瘾是一种成因极为复杂的慢性、复发性脑部疾病[2]。成瘾行为的形成不仅与成瘾药物的本身特征有关,还与个体的生理、心理、遗传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强戒所戒毒人员疫情监测数据的积累和公布,公共卫生、公安、司法部门以及政府都越来越关注强戒所的艾滋病(HIV/AIDS)、丙型肝炎(hepatitis C virus, HCV)等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疾病问题。研究发现,吸毒人员多以无业青壮年为主,他们处于性活跃期,乐于追求刺激,因此他们更可能有多性伴、同性性行为、共用针具等高危险行为[3]。这些危险行为使他们成为HIV/AIDS、HCV等疾病传播的高危人群。HIV/AIDS、HCV 等疾病在强戒所中的传播可能是有限的,但强戒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待戒毒期满后都将重返社会,如果不对强戒所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在其重返社会后,HIV/AIDS、HCV 等疾病可能在普通人群中造成进一步传播。本调查旨在了解云南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毒品使用情况(传统毒品及新型合成毒品)、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包括:HIV/AIDS、 HCV、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MMT)、清洁针具交换(needle/Syringe exchange program, NEP)、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 ATS)以及是否存在有导致艾滋病、丙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危险行为,为药物依赖人群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截至2019 年12 月底前在所的戒毒人员。其收戒的人员来自全省各个地州,共计抽取2 600 名戒毒人员完成《羁押场所药物依赖人员调查问卷》。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强制隔离戒毒收戒标准,并获知情同意。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为:①年龄18 周岁以上;②具有小学三年级以上文化程度;③知情同意。调查对象排除标准为有严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患,无法完成问卷调查者。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羁押场所药物依赖人员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毒品使用情况、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包括HIV/AIDS、 HCV、MMT、NEP、ATS)及危险行为。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从业情况、月收入和主要经济来源等内容。毒品使用情况包括曾经使用过的毒品种类、初次吸毒时间、累计毒品使用年限、平均每天使用剂量、使用毒品的主要方式等内容。使用毒品的主要原因调查采用的是开放式问题。危险行为调查包括不安全性行为、文身/穿刺等行为、注射行为、阳性者的就医行为及安全套的使用情况等。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对不能理解问卷内容的由调查者进行详细的指导说明。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遵循相关的伦理守则,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对HIV/AIDS、HCV、MMT、NEP、ATS 知晓率的计算方法为:知晓某卫生知识的人数/被调查者总人数×100%;知识知晓合格率的计算方法为:回答正确某卫生知识的人数/被调查者总人数×100%。

1.3 统计分析

以EpiData3.2 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特征

共发放调查问卷2 600 份,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回收有效问卷2 480 份,有效应答率95.4%。2 480 例戒毒人员均为男性。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21~59 岁,平均年龄(36.13±9.58)岁,年龄集中在35~55 岁占40.7%;未婚占43.1%;已婚/同居占37.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9.0%;汉族占83.9%;无业占40.7%;农民占32.7%;月平均收入>3 000 元占54.4%,主要经济来源自给自足型占81.5%。

2.2 艾滋病、丙型肝炎相关知识知晓水平调查

调查对象的HIV/AIDS 知晓率为93.1%,HCV 知晓率为71.8%,MMT 知晓率为63.3%,NEP 知晓率为37.1%,ATS 知晓率为84.3%。HIV/AIDS 认知情况调查,包括HIV/AIDS 传播途径和预防共计8 个问题,其回答正确率均值为71.4%[67.3%,92.3%](HIV/AIDS知识知晓合格率)。HCV 认知情况具体分项调查,包括HCV 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共计9 项,其回答正确率均值为21.6%[5.2%,44.4%](HCV 知识知晓合格率)。其中“打疫苗可以预防丙肝吗”回答正确率仅为5.2%。ATS 认知情况调查,包括ATS 的成瘾性及危害等6 个问题,其回答正确率均值为63.3%[31.5%,85.5%](知识知晓合格率)。详见表1。

2.3 毒品使用及行为调查

调查对象在进入强戒所前主要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占59.7%,麻古占21.8%,冰毒占15.7%,其他(“K”粉、摇头丸、大麻、止咳药水等)占2.8%。毒品的主要使用方式烫吸占33.5%,马壶/冰壶占33.5%,单纯注射占14.1%,烫吸+注射占12.5%。使用毒品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情绪(心情好/心情不好)、朋友影响(毒友诱惑)、酒后(喝酒喝到八分醉的时候,以合成毒品为主)、心理压力/应激、其他(孤独、家庭沟通、社会歧视等),分别占88.3%、40.7%、35.5%、11.3%、8.9%。毒品平均每天使用剂量海洛因0.26 g,麻古6.63 颗,毒品平均使用时间(8.84±7.52)年。

行为调查,有不安全性行为者占36.3%,其中83.3%的调查对象从不使用安全套。HIV/AIDS 知识获得方式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电视55.6%、免费宣传材料52.8%、医生44.0%、宣传栏/公告栏42.3%。29.4%的调查对象曾经参加过MMT 治疗,MMT 平均服药剂量为68 ml。15.3%的调查对象曾经接受过NEP 服务,39.9%的调查对象有过注射行为,其中40.4%(400/990)的有过重复使用针具,27.3%(270/990)的有过共针行为。接受过ATS 相关知识培训的调查对象占54.0%,,能列举3 种以上的仅占11.7%。HCV 阳性者的就医率为12.5%(50/400)。详见表2。

3 讨论

国内的有关调查显示云南两地区HCV 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5. 8%[8],云南省部分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就诊人群HCV 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9.9%[9],慈溪市社区戒毒康复人群的HIV 知识知晓率为65.8%[10],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MMT 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48.0%[11],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戒毒人员ATS 知识知晓合格率为36.6%[12],国内文献检索未查询到NEP 相关认知情况调查数据。除了本次调查的HIV/AIDS 知晓率外,其余所有调查结果显示知晓率均未达到国家相关规定

90%V 以上的要求。近年来由于我国大力开展HIV/AIDS 宣传教育及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显著提高了HIV/AIDS 知晓率和HIV 感染者的存活时间,但HCV、ATS 造成的的疾病负担却日益严重。有数据显示,HCV 呈全球性流行,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1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针对HCV 不同问题的知晓率还存在很大差异[5.2%,44.4%],对于HCV 的预防、治疗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不高,可能与强戒所内对HCV 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有关。以ATS 为代表的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带来的使用者认知障碍、不安全性行为增加、自身免疫系统损害、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与HIV/AIDS、HCV 传播存在必然的关联性[14]。因此,加大ATS 的宣传教育,提高强戒所戒毒人员ATS 的知识知晓率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MMT 和NEP 作为当前全世界减少危害、遏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其在目标人群中的知晓率也应该达到一定水平。本次调查显示在有过注射吸毒行为的人员中有40.4%重复使用针具,有27.3%有过共针行为,重复使用针具、共用针具(注射器具)等高危险行为是静脉注射目标人群感染HIV/AIDS、HCV 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5]。调查对象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其高危险行为的发生率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这和有关艾滋病调查发现的结果一致,因此有必要在强戒所内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在增加他们艾滋病、丙型肝炎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改变危险行为[16-17]。

表1 HIV/AIDS、HCV、MMT、NEP、ATS 知识知晓情况(n=2 480)

表2 艾滋病相关行为调查(n=2 480)

培训和讲授HIV/AIDS、HCV、ATS 相关知识,宣传和推广减少危害服务(MMT、NEP、安全套推广等)是现阶段强戒所内进行艾滋病、丙型肝炎防治综合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宣传教育,让他们知晓相关知识,认识到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培养对待毒品的正确态度,训练相关技能,促进行为的持续改变。有研究显示,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改变其态度,降低行为风险[18],从知识的灌输到态度、技能的培养,最后是行为的改变,是强戒所开展科学戒治,教育矫治的重要内容。

此研究由于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式,由于强戒所管理的特殊性,在抽取调查对象时有可能存在选择偏倚。收集资料时部分HIV、HCV 阳性者拒绝承认检测结果或是自报未参加检测,可能存在信息偏倚。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戒毒知晓率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基于全科医生丙肝认知现状探索基层丙肝消除策略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