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的人都啥样:事儿深想一层,活儿多做一步

2020-12-12徐大维

北方牧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论文司机

徐大维

前段时间, 我去某城市培训,距离不远,高铁前往。 客户派了一位年轻助教接待。 列车刚刚停稳,便接到电话,助教告诉我,高铁站有A、B两个出口,她在A 出口等我,因为A出口离我更近一些。 出了站, 见了人,寒暄几句,我便问她:“我看这趟高铁下来的人,有从A 出的,也有从B 出的,你怎么知道我离A 更近? ”她说:“您不是把票拍照发我了吗?我看您是2 号车厢,列车的头部,所以离您最近的电梯上来就是A 出口啊。 ”我一回想,确实如此,列车中部正好对准车站中央, 头部和尾部分别对应A、B 两个出口。 整个培训行程,女孩也安排的井井有条,甚至还给我准备了一个便携式熨斗, 因为她知道我入住的酒店没有烫衣服务,而作为一个讲师,登台亮相时,服装一定要舒展整洁。

这些都是小事吧, 可是我接触过那么多助教,这个最满意。 她既没热情似火,也没阿谀奉承,仅仅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让整个过程毫无卡顿,让对方事事顺意。 这就是一种能力,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百里挑一。 就说那女孩,如果拥有不错的专业功底,再具有这种能力,假以时日,大概率会混得不错。 因为她拥有很多优秀者的共性:事儿多想一层,活儿多做一步。

你身边有不少优秀之人吧?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他们到底比你强在哪儿?是光鲜亮丽的学历?是睿智机敏的谈吐? 还是说干就干的作风? 可能有这些要素,但应该不是全部,据我观察,这些人最重要的一个共性就是:凡事深想一层,干活多做一步。

教授兼作家曲家瑞, 写过她一个学生。 数学专业,成绩优秀,准备去国外读博士, 最终被苏格兰某大学录取,并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 曲家瑞知道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问那学生是如何做到的? 于是得到这样的回答:“我知道很多人申请那学校,而且很多人比我厉害,所以我要做到和他们不一样才行。 于是我做了功课,查了资料,得知那学校是下届伦敦奥运会组委会成员。 所以,我做了一个提案, 把英国国家游泳队员的成绩做了一次数学运算, 匹配他们历来的成绩、泳衣材质、天气情况、时间因素等等,推算出谁在奥运会上可能有更好的成绩……”

曲家瑞很惊讶问:“这样有用吗? ”那男生说:“只能说有参考作用吧,但是整个推理过程没有瑕疵,而且我很快通过了奖学金申请, 应该和这个有关, 也许他们拿我这个提案,修改一下都能当成一个项目,向主委会汇报了。 ”曲家瑞说:“后来那男生毕业后,进了某国际大投行,一路攀升,春风得意。 也许这事能证明一点:你想在众多精英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比别人深想一层,多走一步,这往往是一个人,最终胜出、成就目标的关键。 ”

你可能说:别扯了,那学生本来就很优秀好不好? 如果没有好底子,再多想、再多做也毛用没有? 可是,你也要知道,优秀的人,同样面对优秀的对手,甚至就数学功底而言,他不见得比其他人强多少, 而他的胜出,仅在于多想一层,多做一步,这才是关键决定因素。 所以,你可知道什么叫竞争么? 同一水平线上的较量才叫竞争。

我楼下的沙县小吃, 如果把麦当劳当成竞争对手, 老板就是有妄想症。 和他对决的,是旁边“杭州小笼包”和“兰州拉面”,在做好份内事之余, 他只需要比这些竞争对手多想一层,多做一步,便能笼络客源,长盛不衰。 因此,无论你身在什么行业,处于什么阶段,今天我们所讲主题,都可以成为你的至尊法则。

曾听朋友讲过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 他早年在微软,一次出差打车,和司机攀谈,才发现这个司机很不一般。 他不像其他司机在机场、火车站死等, 而是通过计价器算出自己的时间成本, 再来选择时间、地点、人物,以达到收益最大化。 比如,根据经验, 他推断出哪几个大厦多为商旅人士,于是就经常“潜伏”附近。 对乘客也会进行筛选,拿着公文包、行李箱的就是目标客户了,他们多半是去机场。 再比如, 在医院门口,有两个人,一个手拿药瓶,一个人手拿脸盆,选择哪个呢? 司机的答案是选择后者, 因为前者可能只是附近的人,溜出来买药;后者可能是出院的人, 距离一般会比较远。 而且, 在住院期间见证了各种生离死别,心境也会豁达很多,不会让你开到附近的地铁站,再坐地铁回去,而是“直奔家门”。 所以,这样长距离的客户收益才最高。 你看,这司机就是深想一层,多做一步,因此收入也比其他人多三倍。

所以, 当你抱怨自己行业泥沙俱下时,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领域就真没人做得好? 如果有,是不是因为人家只比你多想了一点, 多做了一步呢? 我们总是抱怨机遇,可是机遇不就像天平吗? 谁多做一点就偏向谁。 很多人总说,这主意我怎么没想到? 那是因为你总不去想。 又有人说,这个主意我早就想到了,可你为什么不去做? 说到底,就是懒,懒得想,懒得做,懒得去改变……

凡事深想一层,干活多做一步,老掉渣的一句话, 可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 并非大家不懂得这个道理,而是这样做太消耗能量,无论生理和心理都会排斥。 这是千万年传承而来的基因法则, 是谁都不可避免的惰性使然。 但是, 你转过来想想,正因为大家都是懒蛋,你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步,才有了价值。

我读MBA 时,一位苛刻的教授进行论文答辩,把全班唯一的A+给了一名同学。 我看了那篇论文,没觉得精彩,便请教那同学。 他说:自己把教授发表过的论文都看了一边,研究了他的学术成果与观点倾向,并将这些元素揉入到自己的论文中, 让教授对自己的论文毫无违和感。 他还说了一句话, 让我记忆深刻:“人都是怕麻烦的, 思想上也是如此。 你写一篇和他思想体系很不一致的文章,他还要左右思辨,天人交战,费劲啊,能给你高分吗? ”这想法,确实比众同学都深一度,难怪现在是某大型咨询公司董事长。

我做业务时, 主要做贷款车保险, 最关键的步骤是贷款人资质审批。 每回我的业务审批下来都要两三周, 而另一位业务员却只要两三天,这差距在哪儿? 难道是人家有关系? 厚着脸皮请教对方,那哥们说:“你得帮别人省心才行啊。 你知道审批专员的系统是什么样的吗? ”我摇摇头。 他接着说:“我会把贷款人信息收集齐, 然后按审批专员的系统格式抄一份清单, 他只需要按我清单上的内容照着录就行, 不像你们的单子,要在那么多材料中找信息,甚至还要打电话核实,麻烦啊。 他肯定先录我的单喽。 ”你看这哥们,比其他人多做一步, 就能节约时间精力,处处抢占先机。 怪不得现在已是某信托公司的副总裁。

你可能觉得我吹牛逼, 一篇论文,对应董事长? 一个单子,关联副总裁? 两个真人真事,我不想辩解,但你不可否认,深想一层,多做一步就是他们强于他人的能力。 最关键的是,这种能力可以层层迭代,步步为营, 每次深想一层, 每次多做一步,都能让他们跃迁于更高的基点,日积月累, 自然达到其他人仰望的高度。 反之许多人,无不徘徊于励精图治与敷衍了事之间, 在他们心目中,理想光芒万丈,应该一蹴而就,当现实的曲折来袭, 就立马败下阵来。 于是大脑自动驾驶,做事蜻蜓点水,平庸照单全收。

可是,正如尼采所说: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真理都是弯曲的,你只有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 所以,凡事深想一层吧, 让思维在曲折中拐个弯;干活多做一步吧,让行动在远处落个脚。

猜你喜欢

论文司机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英雄的司机
画与理
画与理
老司机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老司机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凭什么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